初春時節,萬象“耕”新。近日,電白法院高新人民法庭聯合茂名市電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農業農村局,開展“法護春耕”涉農知識產權普法活動?;顒泳劢箛业乩順酥颈Wo、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等關鍵領域,通過“田間普法+門店指導”的形式,將司法服務嵌入農業生產,為農戶、農資經營者送上法治“及時雨”。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水東芥菜”因其獨特品質和地域特色享譽全國。在林頭鎮水東芥菜生產基地,普法人員詳細了解水東芥菜的春耕情況及經營情況,通過“案例講解+實地指導”的形式,向農戶普及地理標志法律知識,指導農戶規范使用地理標志標識,提升品牌價值。
“以前只知道種菜,今天才明白‘金字招牌’的法律意義!”農戶李大姐感慨。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真假種子直接關系農戶一年收成。普法團隊走訪坡心鎮一家種子門店,農業農村局專家現場抽驗種子包裝標簽、審定編號及經營臺賬,指導經營者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制度;法院干警以種業知識產權典型案例進行以案釋法,切實提高農資經營者依法經營意識,同時為商戶講解種子商標侵權、植物新品種等相關法律知識,并細心解答群眾提出的關于化肥、種子買賣等方面的法律疑問。
“此次普法既是提醒也是保護,以后進貨一定更謹慎!”店主鄭女士表示。
此次活動共發放《廣東省地理標志條例》《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條例》《電白法院知識產權案例集》等資料300余份,解答法律咨詢30余人次。
電白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到種子安全監管,“法護春耕”行動以精準普法回應農戶關切,既維護了“田間地頭”的合法權益,也為春耕生產系上了“法治安全帶”。下一步,電白法院將繼續探索知識產權普法新形式,持續深化部門協作,筑牢涉農知識產權保護屏障,讓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鄉村扎根,護航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