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深圳市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工作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涵蓋了六方面共計15條具體舉措,進一步推動海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工作開展。
“知識產權戰”向來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其涉及市場競爭、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創新等多方面的因素。
當前,中國企業所面臨的國際競爭環境更加復雜,遭遇的海外糾紛越來越引起關注。
在企業海外頻遭糾紛的背景下,深圳持續提供高效、便捷的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范和糾紛應對服務,推動深企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護航深圳創新主體參與國際競爭。
獻錦囊妙計 挽巨額損失
時間回到2022年5月10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區聯邦地區法院,一場知識產權訴訟一觸即發。
對峙的雙方,來自美國特拉華州的一家非專利實施實體(NPE),以及深圳某網絡通信設備龍頭企業(下稱“某公司”)。NPE針對某公司提起訴訟,主張某公司未經授權在多種產品中實施原告的專利技術,侵害了原告的專利權。
據了解,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網絡通信設備供應商,而對方來勢洶洶——該案為該NPE首次發起專利侵權訴訟,其極有可能對涉案專利相關的網絡通信設備行業其他企業發起訴訟。假如該NPE在本案中獲得勝訴或大額的和解金,將大大增強其向其他企業發起攻擊的信心,也將成為其索要賠償的“籌碼”。
事情很快迎來了轉機。僅隔兩天,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下稱“深圳保護中心”)監測到該案后迅速與某公司取得聯系,針對企業需求,邀請到美國訴訟經驗豐富的專家,專家從案件訴訟動態及原告信息、涉案專利無效抗辯思路、賠償和潛在禁令影響、訴訟費用分析以及總體應對策略等方面為某公司獻上“錦囊妙計”。
某公司在參加三方會議、聽取專家意見后,由公司內部人員與原告進行談判,原告最終在5個月后無條件撤回起訴,為某公司節省了近50萬美元律師費用,挽回經濟損失約6000萬美元。某公司于2022年11月向保護中心發送了感謝信。
在這場知識產權“拉鋸戰”中,某公司成功應對NPE,避免了長戰線應訴的人力投入成本等高額支出。這一勝利,對于化解NPE訴訟危機、維護產業安全、提升產業高質量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這僅是深圳護航創新主體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個縮影。
首創高頻原告風險預警機制
據深圳保護中心消息,此前涉及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的企業中,除了較早遭遇海外訴訟打擊的大型企業,90%以上為中小企業,存在維權意識弱、業務能力弱,尋找資源難、維權過程難的“兩弱兩難”問題。
深企海外“乘風破浪”時頻頻“觸礁”,痛點何在?梳理發現,遭遇海外糾紛后,企業無法迅速準確找到優質海外維權專家資源以匹配其維權訴求。高昂的訴訟成本,更讓很多企業直接放棄維護自身權益,就連實力較強的大企業也疲于應對。
助力企業海外維權,刻不容緩。
近年來,深圳保護中心持續打造風險防控—案件監測—應對指導意識提升—資源匯聚“五位一體”海外維權工作體系,累計監測深圳企業涉外知識產權案件988件,為919家企業提供“一對一”海外糾紛應對指導服務。
此外,實時監測熱點地區和重點行業的案件動向,實現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早監測”“早預警”“早應對”。舉辦海外知識產權培訓,邀請專家緊扣“標準必要專利訴訟即案例分享”“跨境電商的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即防范措施”等熱點話題進行講解,累計舉辦培訓44場,培訓企業近4500家。
在雙頭手動工具涉美國專利侵權糾紛案中,被告涉及南京、武漢等地的55家企業,涉案主體范圍廣、影響大,深圳保護中心聯動全國兄弟單位,組織首場全國性訴訟糾紛指導會議,促成了部分被告與原告達成和解。
在暖手寶涉美國專利侵權糾紛案中,原被告均為深圳企業,深圳保護中心成功推動雙方在國內和解,并幫助企業通過許可的方式實現專利權的轉移轉化。
通過近年的監測,深圳保護中心發現,一些海外律師事務所批量代理海外原告的專利、商標、版權等訴訟案件,通過釣魚取證的方式大規模起訴中國企業。
對此,深圳保護中心首創高頻原告風險預警機制,開展高頻原告預警服務,分析該原告知識產權布局情況、過往訴訟趨勢、主要代理律所及律師等信息,通過“點對點”通知、公眾號推送等多渠道發布預警。
發布應對指引 出臺多條舉措
縱觀企業海外維權之路,許多企業存在的問題在于——吃了不懂規則或者不會用規則的虧而輸了官司,被動接受競爭對手提出的苛刻和解條件。
在國際競爭中,知識產權領域成為企業競爭的主戰場之一。未來的國際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只有不斷加大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才能在這場競爭中不輕易掉隊。
這些國際訴訟帶來的啟示是鮮明的。
深圳保護中心全面梳理歷年編制的海外知識產權實務指南和分析報告,結合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和企業海外維權實際需求,按照“布局”“維權”“風險防控”“合規管理”四大模塊歸類,形成了體系化海外知識產權實務指引。
在提供指導的案件中,除了日常主動監測的美國案件外,新增了許多企業自主申請的案件,涉及德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同時,進一步擴大海外維權援助服務范圍,既覆蓋行業龍頭企業,也輻射到中小微企業。
海外專家庫資源得到更大限度盤活。基于良好的合作基礎及海外糾紛指導的成效口碑,越來越多的國際大律所知名律師主動申請參與案件指導,為企業提供全面、深入的公益性服務。
今年7月,深圳發布《若干措施》),涵蓋了六方面共計15條具體舉措,進一步推動海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工作開展。
“《若干措施》的出臺將進一步促進深圳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為深圳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范和糾紛應對服務。”深圳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若干措施》還將推動深圳企業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護航深圳創新主體參與國際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