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數據,今年上半年,廣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近200家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質押獲得企業發展的急需資金,融資總額超27億元,質押專利總數超過740余件。
具體來看,廣州市上半年專利質押融資額達到25.2億元,同比增長60%;商標質押融資額達到2.65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幫助企業降低了融資成本,有力推動了企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復工復產。
廣州市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促進處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逐漸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受到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企業的青睞。2019年,全市專利質押融資額突破50億元,居全國城市首位。
知融資產評估總經理劉前明表示,廣州市形成的多途徑對接金融機構的融資環境,以知識產權為質押物,以知識產權信息為基礎,開展價值評估分析,推斷企業科技創新與未來發展前景,以幫助企業獲得融資,是知識產權金融發展的一個有效方向,可以較好地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據悉,目前,廣州市已建成多途徑對接機制,幫助企業成功融資:一是“銀企”合作途徑,通過銀企合作,直接對接進行融資;二是“銀企服”合作途徑,整合服務機構資源,幫助企業提高融資成效;三是風險補償基金合作途徑,通過風險補償基金幫助企業達成融資目的。
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為例,廣州市自2016年開始設置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下稱“風險補償基金”),已建和在建“55(風險補償基金承擔50%,合作銀行承擔50%)”“5311(不同機構按50%、30%、10%和10%比率風險分擔)”“541(由風險補償基金、保險公司、合作銀行按50%、40%、10%比率風險分擔)”等多種運行模式,降低了知識產權融資風險,幫助中小微企業利用知識產權進行質押融資。
據基金管理人孫霞介紹,廣州全市專利質押融資總額從2016年的2.3億元飆升至2019年的54億元,連續3年實現融資總額倍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風險補償基金已幫助51家企業獲得貸款超過2億元,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加快了企業復工復產步伐。
此外,廣州市還組建了總規模達6億元的廣州市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該基金已投資9個項目,投資總額達到2.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