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 > 知識產權信息公開 > 知識產權工作動態

國家級知識產權改革試驗田亮出“成績單” 廣州開發區打造大灣區知識產權服務中心

時間 : 2019-07-29 10:14:2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2016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在廣州開發區中新廣州知識城(下稱“知識城”)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下稱“綜改”),知識城成為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改革試驗田。

  時隔三年,開發區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綜合改革亮出“成績單”。在商務部2018年全國219個國家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中,廣州開發區綜合排名第二,科技創新排名第一,其中支撐科技創新排名的兩項重要指標——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均排名第一。

  這些數據從不同維度展現了廣州開發區發展的加速度,在這里,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海內外人才、資本、新興產業不斷涌入,廣州開發區成為了備受追捧的投資興業熱土。知識產權綜合改革的輻射帶動效應初步顯現,未來,將成為全面帶動區域科技創新和高價值專利創造的驅動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高起點謀劃??布局知識產權制度創新試驗田

  夏日的午后剛剛下過雨,陽光燦爛。從科豐路出發,經過開泰大道,沿途高新技術企業星羅棋布,金發科技、海格通信、京信通信……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到全市的70%以上,這里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創新高地,也是知識經濟帶動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的試驗田。

  時間倒回2016年,知識城獲批獲批全國首個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

  知識城的發展從飲改革“頭啖湯”開始。在此后的3年內,覆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全鏈式”綜改新路徑蔓延全區,使這里成為創新沃土,將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向縱深探索。

  2018年,知識城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知識城管委會與新加坡知識產權局、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提出共同打造國際知識產權創新服務中心,成為知識城深化粵新知識產權合作的又一里程碑。2019年,知識城成為大灣區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之一,也是粵港澳共建的合作發展平臺之一。

  借鑒新加坡的先進知識產權管理理念,一系列改革專項政策也順勢鋪開?!?017年,知識產權‘美玉10條’推出;2018年,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推出。兩個政策互為補充,資助范圍覆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全部環節,形成全鏈條知識產權扶持政策體系?!遍_發區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歷數政策制度創新歷程。開發區也成為國內知識產權政策鏈條最全、支持力度最大的區域。

  數據顯示,2018年,通過政策兌現為全區3229家企業和個人發放1.6萬余項知識產權資助,資助金額總計1.43億元。知識城在體制機制的創新上一直走在前列。當下,知識城正在建設知識城粵港澳大灣區知識創造示范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知識產權、科技創新、政策制度創新……一系列的改革產生了明顯的“化學反應”。近年來,廣州開發區先后成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國家知識產權投融資試點、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區、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全面躋身知識產權的“國家隊”行列,在更高的平臺上繼續提升知識產權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

  高價值創造??打造知識產權金融支持供應鏈

  成果的背后,是系列激勵措施組成的資金籃子發揮著重要推動作用。廣州開發區大力培育和引導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市場,尤其是引進規模6億元的廣州市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設立規模6500萬元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設立2000萬元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有效加速了知識產權市場流轉和價值實現。

  對于科技企業而言,在初創階段研發投入較大,特別是在專利技術尚未轉化成商品進入市場時,常常因缺少資金周轉和支持,造成優質項目夭折。

  今年1月,國家級創新企業金發科技作為首批試點單位,試水知識產權證券化業務。作為全球最大的改性塑料生產企業之一,金發科技累計申請國內發明專利2356件,PCT國際專利176件,獲得中國專利獎16項,走上了以自主創新形成專有技術、以專有技術推動標準化、以標準化促進國際化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知識產權證券化,企業最直接的感受是融資渠道多了、成本低了、融資快了,這對于研發和擴大規模都有好處。”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博士黃險波透露,在拓展海外市場中,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更為迫切。推行知識產權證券化也是對企業創新能力的肯定。

  專利是企業發展的無形資產,而如何激活這種無形資產,使其成為企業發展、行業創新的驅動力?為了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開發區大力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接科技企業、金融及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鼓勵設立從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專營機構或專業支行。

  這不僅解決了公司開發融資新渠道、低成本引入現金流的需求,更以知識產權為資本要素,激活知識產權運營環境,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模式。3年來,全區專利權質押融資額近20億元,居全市首位,其中2018年專利權質押融資金額首次突破10億元,通過知識產權質押獲得融資的企業超過了90家。

  事實上,在過去3年的時間里,廣州開發區已經探索出一條“質押融資—投資基金—融資租賃—證券化”知識產權金融支持供應鏈。通過完善知識產權運用服務體系,不僅幫助創新主體降低生產經營成本,還全面帶動區域科技創新和高價值專利創造,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據開發區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區內全國首個純專利證券化產品近期有望向社會發行。該產品的發行主體全部為區內民營中小企業,基礎資產基于企業優質的專利許可費所產生的穩定現金流,發行后能有效幫助民營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高標準支持??建成知識產權保護樣區

  作為全省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廣州開發區正著力構建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該區擁有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全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廣州知識產權仲裁院等重點機構,基本形成了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快速維權、仲裁調解等多元化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樣區初步形成。

  今年4月,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正式投入運行,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審查、快速維權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服務支撐。全區專利、商標、版權、公安、海關等執法力量相互協作,常態化開展“清風”“凈網”等專項打擊侵權假冒行動。

  在司法保護方面,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推進“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在惠州等地設置巡回法庭,2018年辦理知識產權案件9775件,辦結7815件;在仲裁調解方面,廣州知識產權仲裁院2018年處理知識產權糾紛2533宗,標的額達9.51億元。廣東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等共同簽署《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對接合作協議》,首創司法案件訴前、訴中全過程調解合作機制,已調解成功知識產權案件168宗。

  高質量集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服務中心

  廣州市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一組數據可說明知識城在知識產權、科技創新和全面開放方面勇當探索“尖兵”的成效:2016至2018年,全區累計專利申請量超過6萬件,專利授權量超過3萬件;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授權量、發明專利有效量均超過全市總量的30%,排名全市第一;2018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0.5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

  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不斷增強和保護體系的不斷完善,知識產權與行政審批、政策兌現共同成為支撐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各類知識產權要素正在加速集聚。

  目前,全區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數量已超過180家,其中包括19家全國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或品牌培育機構,服務內容涵蓋了知識產權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咨詢、培訓六大領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服務體系。

  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該區已率先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聯盟,舉辦了兩屆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合作推進會,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專利趨勢觀察報告(2016—2018)》和《灣區九市地理標志報告(2019)》,向各界發出了知識產權的“黃埔聲音”。

  未來,廣州開發區將以創新、試點為“綱”,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基”,利用廣州開發區的地理優勢、產業特點為廣東的知識產權強省建設開展更多的探索,打造產權保護和運用的新高地。

  據悉,下一步,廣州開發區將建設中國(廣州)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圍繞廣州重點發展產業知識產權交易運營、以知識產權證券化為特色的知識產權金融創新、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項目孵化轉化三大方面進行重點建設;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聯盟的作用,不斷加強與新加坡、香港、澳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高校、機構的聯系與合作,以知識產權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匯集。

  同時,將加快建設廣州知識城420畝知識產權服務園區,引進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國內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服務中心。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