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 > 公共文化體育信息公開 > 服務保障信息

廣東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空間 提升公益服務品質

時間 : 2023-10-07 09:26:20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第一次體驗非遺扎染,真好玩!”在東莞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茂春里·望汐坊(下稱“望汐坊”),孩童們拿著自己親手制作的T恤,滿臉自豪。國慶期間,望汐坊推出扎染、手工絨花、掐絲琺瑯書簽等一系列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吸引了50多組親子家庭的參與。

  這是廣東構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一個縮影。這些空間或藏于居民區,或居于工業園,改變了傳統文化空間的單一功能模式,在公共閱讀服務、全民藝術普及之外,還發展出了社會教育、休閑娛樂、社交互動、科技體驗等多元功能,真正成為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讓傳統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走進東莞市望牛墩鎮,復古又時尚的望汐坊建筑群,就矗立在河畔,藏于一片居民區中。來往的人群不時駐足,還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觀。

  “這里以前是鎮上的糧油加工廠,曾經一度閑置?!蓖豁椖繄绦胸撠熑撕闈煞步榻B,當初團隊在探尋文旅空間的過程中,將目光鎖定了這處充滿年代感的房子。“我們對每個空間進行重新規劃,通過修舊如舊、創意嫁接,將其改造成了多功能文旅創意產業園?!?/p>

  外立面是傳統的紅磚墻,走進一探究竟,才發現別有洞天。曾經的糧油加工廠,變身為書屋、美術館、茶社、展覽館等充滿文藝氣息的空間。坊內的茂春美術館正展出東莞文化名人、中國近代著名藏書家倫明的文化成就。黃金周期間,望汐坊還策劃了“茂春里首屆鄉野生活節”,推出主題市集、非遺手作等系列活動。新舊融合的建筑特色、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成為周邊市民短途出游的好去處。

  立足于嶺南傳統文化和東莞水鄉本土文化,望汐坊不斷探索公共文化空間的更多可能性,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發掘和培育。自2021年6月正式開放以來,望汐坊已舉辦了包含社會公益性活動、親子專題活動、非遺體驗課程、美學培訓類課程等在內的近300余場活動。

  “我們希望用年輕人喜愛的逛游方式,讓傳統文化融入市民尤其是孩子們的生活,讓文化傳承重獲生命力,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新空間?!焙闈煞舱f。

  以有償服務反哺文化空間

  踏入古色古香的中山荔景苑景區,不時傳來的悠揚粵曲聲,讓人駐足聆聽。景區內的大戲臺,常有中山市粵劇粵曲團體帶來惠民演出。這里不僅有中山市首批共享文化館——荔景苑民俗·曲藝文化館,去年又新添一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香山書房。

  香山書房位于園內孫中山先生銅像旁,周邊古建筑環繞,自然景觀優美。館藏圖書3000冊,分為親子閱讀區和成人閱讀區,是市民讀書好去處。作為香山書房的延伸區域,香山咖啡也頗受年輕人的歡迎。在享受閱讀服務的同時,游客和讀者還可以在這里選購圖書、飲茶,欣賞文創產品。

  據介紹,該空間常年對外免費開放,并定期開展嶺南戲曲表演與賞析、少兒粵劇推廣普及和傳統節慶文化活動等,致力打造成為弘揚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平臺。

  國慶期間,借鑒最近火爆的聯名玩法,荔景苑香山書房趁熱推出“香山書房×西區醉龍”聯名咖啡?!白睚埼枋菄壹壏俏镔|文化遺產,也是中山市民間傳統舞蹈,我們將書香、非遺文化與咖啡文化結合,通過場景創新與產品創新,希望讓非遺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生活。”荔景苑景區負責人梁彩儀說。

  談及該新型文化空間的運營,梁彩儀介紹,荔景苑一方面發動社會多方力量,為市民提供多樣惠民文化活動,常態開展曲藝演出、閱讀推廣、粵劇培訓、農耕體驗等文旅活動。另一方面,通過提供餐飲、文創產品等有償服務,來補貼文化公益活動所需開支。通過“自我造血”的模式,進一步激發、調配資源活力,提升公益服務品質,實現良性循環。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