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困難群眾兜底保障?近年來,汕尾市民政局從多個關鍵維度發力,扎實推進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促使兜底保障水平從“穩”邁向“好”,精心打造出分層分類的“善美救助”特色品牌。
在信息獲取與響應層面,汕尾市民政局依托廣東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建立起一套高效的預警與核查機制。平臺以紅、橙、黃、藍四檔顏色區分救助線索風險等級,通過大數據精準預警,結合工作人員實地核查,確保每一條困難群眾救助線索都能得到妥善處理。2024年,平臺發出數千條風險預警信息,均完成調查核實,處置率達100%,讓困難群眾的訴求能夠第一時間被捕捉并解決。
基于精準的信息獲取,“政策找人”工作得以高效推進。市民政局組織了鎮村工作人員、網格員、“雙百”社工及公益組織力量,對全市眾多村(社區)展開地毯式排查,全面復核救助對象。在排查過程中,村(社區)一旦發現困難線索立即上報,鎮(街道)迅速核實并辦理救助,形成了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的工作閉環。
提升救助補助標準是增強兜底保障力度的關鍵。汕尾市民政局積極落實省、市十件民生實事,大力提升各類救助標準。農村低保標準進一步向城鎮靠攏,在全省四類地區中排名靠前。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孤兒養育以及殘疾人補貼等標準均有不同程度增長。通過這些提標行動,24年全年發放補助資金約10億元,讓全市13.57萬困難群眾生活得到切實改善,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
面對群眾突發的困難,臨時救助“救急難”的作用不可或缺。市民政局對因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陷入困境的群眾迅速響應,及時發放臨時救助金,做到“應救盡救”。2024年,全市實施臨時救助惠及眾多人次,發放數百萬救助金,幫助這些群眾渡過難關。
為確保兜底保障工作落實落細,市民政局狠抓民政基層隊伍建設,尤其注重“雙百”社工專業隊伍打造。目前,全市社工站(點)實現全覆蓋,眾多“雙百”社工活躍在基層。他們深入困難群眾家中,開展探訪關愛、物資救助等服務,協助困難群眾落實保障政策,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