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 > 民政信息公開 > 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

廣東將組織申報第三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 推動婚俗改革試點提質擴面

時間 : 2025-02-18 09:28:2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近日,2025年全省民政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總結2024年廣東民政工作,明確2025年任務。據會上消息,今年廣東將組織申報第三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推動婚俗改革試點提質擴面。

  持續開展家庭適老化改造

  過去一年,廣東各級政府為1486萬老年人購買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參保覆蓋率位居全國前列。養老服務工作納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民生十大工程”重點推進。2024年共為3.44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累計改造超過8.8萬戶,提前一年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全省現有老年助餐服務點3652個,新增221個,全年服務老年人共計3254萬人次。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全年累計完成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超8萬人次。

  今年,廣東民政部門將持續開展家庭適老化改造,到2025年底全省累計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不少于9.7萬戶,同時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發展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深化“長者飯堂”建設。持續開展養老機構綜合評估和星級評定,高效完成2025年省十件民生實事確定“公辦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的任務目標,到2025年底,評定為一級以上服務等級的鄉鎮級公辦養老機構、評定為二級以上服務等級的縣級公辦養老機構建有率達到80%。鼓勵珠三角9市開展“灣區養老”服務試點,進一步推動香港“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擴大實施范圍。

  社會救助向“物質+服務”模式拓展

  去年,廣東社會救助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推進。落實省十件民生實事任務,省月人均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1001元、826元,月人均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分別達1646元、1384元,保障標準位居全國前列。

  今年廣東將推動社會救助由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救助模式拓展。完善“粵眾扶”綜合救助信息系統,集成經辦服務、經濟核對、動態監測、供需對接、全程監管等功能應用,強化部門協同、數據共享,推進“一門受理、一網核對、一站通辦、一鍵鏈接”的救助事項“一件事”集成改革。

  改善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生活狀況方面,2025年,廣東將深化困境兒童分類保障。研究制定集中養育孤兒成年后安置辦法。研究制定促進病殘孤兒回歸家庭的意見。鼓勵兒童福利機構開展“類家庭”養育,探索面向社會開展困境兒童、殘疾兒童康復等服務。完善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做好2025年兩項補貼提標等工作。

  殯葬、婚姻等專項社會事務工作事關千家萬戶,2025年,廣東將組織申報第三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推動婚俗改革試點提質擴面。推進公園式景區式婚姻登記機關建設,讓結婚更有儀式感、更有紀念意義。扎實做好殯葬工作,強化殯葬行業公益屬性。

  支持在優勢產業等領域成立社會組織

  “小地名”在提升公共服務、傳承鄉土文化、賦能鄉村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大作用”。去年,廣東區劃地名工作有序推進。全省規范命名新地名12.03萬個,更新完善地名信息2.89萬個。

  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方面,過去一年,廣東圍繞國家戰略優化登記布局,登記成立一批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社會組織。在全國率先出臺地方標準《社會組織信用建設和管理規范》,加強信用監管。

  慈善事業蓬勃發展。截至2024年底,全省慈善組織共2003家,慈善信托備案合同規模13.5億元,居全國前列。3萬多名“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社工扎根一線,建立200萬多戶的服務檔案。

  今年,廣東將繼續深入推進“鄉村著名行動”,深化52個重點鎮建設,推動重點鎮所在縣(市、區)全面開展鄉村地名建設,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傳承。廣東將鼓勵支持在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成立社會組織。促進慈善事業規范發展,完善配套政策體系。著力為基層減負賦能,推動“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優化升級。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