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 > 民政信息公開 > 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

深圳:重度失能老人3個月內入住公辦養老機構

時間 : 2021-03-02 09:50:54 來源 : 深圳特區報
【打印】 【字體:

  全面構建多層次、全覆蓋、高效便捷的養老服務網絡,打造“居家養老15分鐘生活圈”;創新性地設立長期護理保險;建立基本養老服務制度……3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養老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標志著深圳養老服務法治化治理邁入新時代。

  明確將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截至2020年底,深圳戶籍老年人口35.9萬人,實際服務管理老年人超百萬。立足新階段,《條例》適時出臺,明確將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構建以長期護理保險為基礎,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照護保障體系,為符合條件的失能老年人提供照護費用補償,結合現有的經濟困難補貼、居家養老服務補貼等政策,整體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化解其養老風險,緩解經濟壓力?!稐l例》明確了參保范圍、繳費比例、保險待遇等,除用人單位職工外,年滿18周歲且未在校就讀的深圳市戶籍非在職人員也納入參保范圍,并與深圳現行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讓更多人群能獲得保障。

  打造“居家養老15分鐘生活圈”

  《條例》要求全面構建多層次、全覆蓋、高效便捷的養老服務網絡,市級推動“9+3”民政服務設施建設,區級加快推動完成區級養老機構新建或擴建任務,2022年底前,每個區至少建成一家具有示范、輻射、帶動作用的區級兜底?;拘宛B老機構。重點打造街道、社區、小區、家庭“四級養老服務網絡”。到2025年底,每個街道至少建設一家長者服務中心,主要功能是短期托養、日間照料、居家養老、醫養結合等。每個老齡化社區將至少建設一家社區長者服務站,主要為老年人提供日間托管、文體娛樂、助餐配餐、輔具租賃、喘息服務等服務;在住宅小區(片區)設立長者服務點,主要是提供居家上門照護和鏈接資源。通過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點科學、均衡布局,讓老年人享受“居家養老15分鐘生活圈”的優質服務。

  公辦養老機構實行差別收費

  《條例》建立基本養老服務制度,明晰政府、市場、家庭責任邊界,設置基本養老服務財政投入機制、公辦養老機構綜合評估輪候機制、收住對象差別收費機制、高齡老年人巡訪機制等。

  《條例》明確規定,新建公辦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應占總床位80%以上,已建成的則逐步提高護理型床位比例。

  本市戶籍特困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群體申請入住公辦養老機構的,民政部門應當保障其在1個月內入住,其他本市戶籍重度失能老年人申請入住公辦養老機構的,民政部門原則上應當保障其在3個月內入住。

  按收住對象不同,公辦養老機構實行差別收費。對本市戶籍特困老年人免費;對低收入困難家庭的中度以上失能、殘疾、高齡老年人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收費;對其他符合公辦養老機構入住條件的老年人,按照非營利原則扣除政府投入、社會捐贈后的實際成本,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管理。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