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佛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召開新聞通氣會,對日前印發的《佛山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3.0版促進就業九條”)進行解讀。據悉,此次新政中,佛山在下調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人單位繳費費率、面向高校畢業生設立基層公共服務崗位等多個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面向高校畢業生,設立基層公共服務崗位
會上,佛山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3.0版促進就業九條”是在貫徹落實“廣東省3.0版促進就業九條”的基礎上,結合佛山實際,對佛山此前相關促進就業政策的升級和完善,共99項政策措施(在省的基礎上細化增加了40項)。其中,佛山在下調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人單位繳費費率、面向高校畢業生設立基層公共服務崗位等多個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3.0版促進就業九條”有多個亮點,其中,為推進企業減負,佛山在全省率先提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人單位繳費費率從3.5%下調為3%,執行時間為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為縱深推進創業帶動就業,“3.0版促進就業九條”提到,佛山將持續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力度,創業帶動5人以上就業的借款人,個人最高貸款額度提高至50萬元。借款人需貸款金額超過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的,可采取創業擔保貸款和普通商業貸款組合的形式進行貸款,對其中的創業擔保貸款提供擔保和貼息。佛山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提高了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標準,對個人按LPR+3%內據實貼息,小微企業按LPR的50%給予貼息?!?/p>
同時,佛山支持創業培訓定點機構和創業創新學院開發特色創業實訓項目,對市級評審通過的項目可按每個不超過20萬元標準給予補貼,參加實訓學員可按每人不超過2800元標準申請創業培訓補貼,補貼所需資金由省市共擔。
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深入實施“三大工程”
在“3.0版促進就業九條”中,非常關注各重點群體就業。在高校畢業生方面,近年來,佛山高校畢業生規模逐年攀升,今年佛山市生源高校畢業生有46336人,同比增加7.24%。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佛山在全省首創設立216個市區基層公共服務崗位,面向高校畢業生尤其是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實施公開招募。同時,佛山進一步擴大國有企業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數量,全年全市國有企業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含擇業期的高校畢業生)不少于1000人,并向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適當傾斜。
在就業困難群體方面,佛山將實施就業托底幫扶。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失業人員,及時發放失業保險金,并完善失業人員分級分類幫扶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崗位儲備庫,精準開展崗位推薦和就業服務。同時,佛山將強化規模性失業風險預警和防范機制,加強研判重大項目、專項治理、機器換人等對就業的影響,重點聚焦重點區域、行業和職工群體,對可能造成規模性失業的,提前制定工作預案及應對措施。據悉,佛山全年將新增開發300個公益性崗位,其中結合鄉村振興工作,開發鄉村公共服務類崗位的比例不低于25%。
對于廣東近年來大力實施的“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佛山在“3.0版促進就業九條”提到,將落實“三項工程”培訓項目的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今年培訓“粵菜師傅”4500人次、“廣東技工”180000人次、“南粵家政”10000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為深入實施“南粵家政”工程,佛山將制定佛山市家政服務標準,引入質量管理體系,推動家政服務管理規范、服務能力與國際接軌。2021年全市建設30個基層家政服務站,支持符合條件的員工制家政企業申請最高額度5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聚焦制造業轉型,大力提高技能水平
作為制造業大市,佛山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上不遺余力?!?.0版促進就業九條”提到,佛山將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強化產業、財政、投資、消費、金融等政策與就業政策的協同聯動。實施重大產業就業影響評估,明確重要產業規劃帶動就業目標。
同時,佛山將配合做好在建鐵路項目特別是高速鐵路、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工作,配合做好出省高速公路、貨運鐵路、鐵路貨運物流基地建設。支持企業建設境外自主營銷體系,提升境外銷售渠道控制力。推進中國(佛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力爭成為全國跨境電商頭部城市。
制造業要轉型升級,離不開技能人才。佛山將圍繞市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需求,開展企業員工職業技能培訓。其中,佛山將結合職業等級認定制度和培訓合格證書制度,支持龍頭企業、技工院校和優質培訓機構積極申報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指導企業自主評價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適合產業發展工種,培養更多符合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技能人才。
同時,佛山將加強技工院校基礎能力建設,擴大招生規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技工院校和企業合作,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深入推廣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支持各類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或者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共建實訓中心、教學工廠,開展訂單式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