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 > 環境保護信息公開 > 執法監管信息

“大都市小流域”如何打造幸福河湖?廣州南崗河打造“廣東樣板”

時間 : 2024-03-18 09:29:1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2014年3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十年來,廣東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河湖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改變,越來越多河湖恢復健康,重現生機,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廣州市南崗河便是廣東河湖十年之變的生動實踐之一。

  經過多年的系統治理,南崗河探索出一條在高度城市化地區小流域打造幸福河湖的新路徑。2022年,廣州市南崗河成為廣東唯一入選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設項目。這條蜿蜒小河成為鑲嵌在黃埔城區的綠色長廊,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小而全、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獨特氣質的幸福河流,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系統治理,源頭治水

  厚植幸福河湖綠色本底

  南崗河是廣州黃埔人民的“母親河”,全長24.12公里。河流背山、穿城、面海,坐擁“山水林田湖草”多樣化生態格局;流域自然稟賦優越,文化底蘊深厚,高新技術產業集聚,是大灣區嶺南水系的縮影。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其水生態環境曾一度惡化,水質變為劣V類,河道淤塞嚴重,流域受上游山洪、中游內澇、下游風暴潮多重威脅。

  “大都市小流域”如何治水?或許可以在南崗河的治理中找到答案。

  首先,南崗河將防洪排澇作為城市規劃建設的剛性約束,率先開展規劃建設項目洪澇安全評估,與國土空間規劃有效銜接,從源頭破解城市洪澇治理難題。

  南崗河實行洪澇共治,構建“上蓄、中滯、外擋、分散調蓄”的防洪排澇工程體系,筑牢安全壁壘。以輕置入的方式,綜合采用“凈、蓄、滯、滲、用、排”等措施,建設海綿生態系統。全面推行“清四亂”“五清”“四洗清源”、網格化治水,用繡花功夫推進排水單元達標、雨污分流整治,整治污染源1300多宗,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5萬噸/日,南崗河水質由曾經的劣Ⅴ類穩定提升到Ⅲ類水標準,部分水體達到Ⅱ類。

  與此同時,南崗河在系統治理過程中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營造多樣生境,構建韌性河道生態系統。創新推行降水位、少清淤、不調水的生態修復“三板斧”,保持低水位運行,讓淤泥見陽光,中間走活水,形成河底濕地,依靠自然力量修復河道生態?;凇笆澄镦溩匀环▌t”,南崗河通過微干擾生境設計手法,構建沙洲、淺灘、濕地等24種韌性多樣的生境棲息地。據統計,南崗河干流水域面積約49萬平方米,但河灘地和緩沖帶植被覆蓋面積達到108萬平方米。

  全民參與,以人為本

  凝聚治水強大合力

  十年來,南崗河建立了河涌巡查、水面保潔、綠化管養、管網維護、志愿者團體等共計380余人組成的基層河湖管護隊伍,編織共治網,打通了南崗河管護“最后一公里”。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南崗河治理、日常養護,吸引企業投資3900萬元,并在南崗河流域設立“企業河長”,號召沿河企業以主人翁的態度共同打造高品質濱水空間,當好水環境“守門員”,凝聚起治水的強大合力。

  與此同時,南崗河全面推行流域水資源循環利用,每年節水200多萬立方米,降低成本900多萬元,實現污水再利用。位于南崗河上游的木強水庫全面建立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體系,充分發揮防洪調蓄、生態補水等功能,保障南崗河生態流量。打造南崗河數字孿生流域,織密水雨情、水質、內澇積水、管網液位、水工程安全等要素自動化監測網絡,構建防汛調度、水資源管理、智慧碧道平臺等“2+1+N”業務應用平臺,為南崗河長效管護再添“利器”。

  以碧道為紐帶,以水脈筑文脈,將嶺南傳統文化與水文化充分融合,重塑沿河濱水空間。南崗河目前共打造親水平臺74處,通過打造濱水空間解決大城市生態休閑空間不足的問題;通過碧道建設完善城市慢行系統,使群眾交通出行更加高效便捷;盤活學校周邊近1萬平方米的橋下空間、河邊綠地,建成被評為“廣州最美、最具活力口袋公園”的南崗河悅動公園,展示尾水凈化處理的南崗河活水濕地公園,解決少年兒童文體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提供最宜居、最健康、最生態、最能親近大自然的幸福生活空間。

  生態興則城市興。漫步在南崗河邊,覽河賞風光,觀魚聽鳥鳴,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人和,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南崗河優美的生態環境,打造了獨特的營商環境,激活了兩岸城市腹地,補全城市功能,吸引眾多高端人才,聚集大量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南崗河流域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實現聚人、營城、興業,成為閃耀粵港澳大灣區的“金絲帶”“活力帶”“幸福帶”。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