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于2020年11月11日(星期三)上午10時召開中新廣州知識城專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亞洲司司長彭剛、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越華和廣州市黃埔區區長、中新廣州知識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高峰主持本次會議。
以下為發布會文字實錄。
高峰: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商務部專題新聞發布會。
今年恰逢中新建交30周年、中國新加坡廣州知識城建設10周年和升級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2周年。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商務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了《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情況,今天(11月11日)我們邀請到商務部亞洲司司長彭剛先生、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先生、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越華先生和廣州市黃埔區區長、中新廣州知識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先生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提出的問題。我是今天發布會的主持人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高峰。
今天,四位發布人首先將向大家介紹中新廣州知識城相關情況,之后將回答記者朋友們提出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彭剛先生作介紹。
彭剛: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中新廣州知識城專題新聞發布會。首先,我謹代表商務部向一直關注知識城發展、支持知識城建設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是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今年是中新兩國建交30周年。在兩國領導人的引領下,30年來,雙方經貿關系縱深發展,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重慶互聯互通項目等一批政府間的旗艦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在此背景下,廣州知識城項目在前期中新合作基礎上,于2018年11月正式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目前已成為中新共建“一帶一路”的新亮點和新方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平臺。
2018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期間,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時強調,知識城“下一步要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上下功夫”。作為中新知識城合作中方牽頭單位,商務部認真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會同廣東省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一道,同新方緊密配合、加強對接,全力推動知識城建設合作創新模式、拓展領域、豐富內容。今年是知識城第一個10年建設的收官之年和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2周年。不久前,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商務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編制的《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知識城建設合作的關心和重視,極大增強了我們對推動知識城未來發展的信心。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此背景下,我們發布實施《規劃》,加快推進知識城建設合作意義重大、恰逢其時。
首先,這是深入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體現。知識城所在的黃埔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兩次提到的“古港”、“良港”所在地,也是廣州改革開放最早起步之地。中新雙方沿著先行者的足跡,發揮各自比較優勢,以知識引領發展,以科技創造未來,共同打造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和國際化知識創新平臺,將為深化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這是全面深化國際產業合作、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客觀要求。近年來,雙方積極拓展科技創新、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知識產權、智慧城市等領域合作,一批示范性項目相繼落地,創新創造集聚優勢不斷顯現。知識城建設合作從中新雙方合作入手,對接全球創新資源,融入國際創新網絡,符合我國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發展的要求,為創新驅動發展探索了新道路、積累了新經驗。
第三,這是優化科技投入產出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規劃》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打造知識創新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范區的4+1戰略定位。未來,知識城將在知識驅動、創新引領,智力集聚、技術領先等方面積極突破,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促進中新雙方和粵港澳地區的協同發展,發揮作為區域核心增長極的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區域共同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商務部作為《規劃》的主要編制單位和有關雙邊合作協調機制的中方牽頭單位,在推動知識城國際合作中擔負著重要職責。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知識城建設,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廣東省、廣州市切實按照國務院批復要求,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指導,注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加強與新加坡方面的溝通與協調,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合作在更高起點上、向著更高水平、更高標準發展,為推動中新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謝謝大家!
高峰:謝謝彭剛先生。下面請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先生作介紹。
陳志英:彭剛司長,高峰副主任,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在中新兩國建交30周年、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10周年之際,政府領導、知名企業家、專家學者、媒體朋友等積極為廣州發展、為知識城建設建言獻策,讓我們十分感動、備受鼓舞。商務部作為中方牽頭部門,把知識城升級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并在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會同廣東省共同編制了面向2035年的總體發展規劃。在這里,我謹代表廣州市委、市政府,對一直關心和支持廣州及知識城發展的各級領導、中外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知識城是中新合作高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知識城升級為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國務院批復同意面向2035年的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知識城建設形成了多級中新工作對接機制及組織架構,簽署合作項目59個,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范區、廣州騰飛園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知識城是戰略發展高地。知識城畔的黃埔古港記錄著廣州先民開辟海上絲綢之路,鏈接全球貿易網絡的歷史。借著共建“一帶一路”東風,知識城開放發展邁出新步伐,全球經貿聯系更加廣泛緊密,中新、中英、中歐等雙邊合作項目紛紛落戶,先后引進瑞士龍沙、粵芯、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重大項目165個。僅僅在今年舉行三次集中簽約動工活動,就有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及智能汽車等135個重大項目動工,項目投資總額超1700億元。
知識城是創新創造高地。知識城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灣頂,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重要節點。獲批國家唯一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集聚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100多家機構。到2022年,知識城科技研發投入強度將達到4.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00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知識城是宜居宜業高地。規劃“8條軌道交通+5條高速公路+7條城市快速路”的交通骨架基本建成。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廣州實驗中學、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等優質教育機構落戶,南方醫院、中大腫瘤防治中心等一批高水平醫療設施加快建設。一座“有山有水有風光、生產生活有生態”的品質之城正在迅速形成。
面向未來,廣州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歷史機遇,把知識城建設擺到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突出位置,聚力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推進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努力開啟知識城下一個跨越式發展的“金色十年”。我們歡迎全球企業踴躍到知識城投資發展,分享國家戰略疊加發展的巨大紅利!
謝謝大家!
高峰:謝謝陳志英先生。下面請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越華先生作介紹。
陳越華:彭剛司長,高峰副主任,各位領導,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在中新廣州知識城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兩周年之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熱潮迭起之時,中新廣州知識城再次迎來新的發展盛事。8月26日,《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又獲國務院批復實施,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對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發展的高度重視。今天,我們在此舉辦中新廣州知識城專題發布會,我謹代表廣東省商務廳,對商務部以及國家有關部委一直以來對知識城開發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對各位領導、媒體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委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推動下,中新廣州知識城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新突破。特別是2018年,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下,中新廣州知識城升級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將中新廣州知識城列入重大創新載體建設。今年8月26日,國務院又批復同意《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賦予知識城深化改革、先行先試的歷史重任,為中新廣州知識城新一輪改革發展和粵新不斷深化合作注入了強勁動力。
回首十年來,知識城建設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囑托,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上下功夫”,全面深化對外開放,推動知識城向更高起點、更高水平、更高標準發展。與新加坡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合作機制,先后簽約合作項目59個,啟動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范區建設,推動知識城政策創新和中新合作成果落地,建設世界級合作平臺。全面深化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推動省級授權事項全部下放知識城。深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田,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等創新政策先行先試,首開大灣區知識產權互認政策先河。知識城的十年蝶變正是廣東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探索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生動縮影。
當前,廣東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我們將以更大力度推進《規劃》落地落實落細,加快出臺我省實施方案,推動更多省級授權事項下放廣州知識城,全面推動知識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推動知識城奮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謝謝大家!
高峰:謝謝陳越華先生。下面請廣州市黃埔區區長陳勇先生作介紹。
陳勇: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對中新廣州知識城的關心和關注。8月2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對中新廣州知識城新時代改革發展的關心厚愛、大力支持?!犊傮w發展規劃》賦予知識城深化改革、先行先試的重任,掀開了知識城發展的新篇章,我們倍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干勁。在商務部等國家部委和廣東省委省政府、廣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乘勢而上,推進總規落地見效,加緊制定總規實施方案,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加快梳理一批重大改革事項、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全面掀起知識城開發建設的新熱潮。
歷經10年的發展,知識城已從阡陌田舍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新城,正在按照“一核兩心多園”的發展格局全面鋪開現代化建設。經過十年的發展,知識城已經建設形成由王曉東、施一公等一批院士領銜的全球頂尖的生物制藥產業集群,以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條量產12英寸晶圓的生產商粵芯為龍頭的集成電路產業化集群,以寶能汽車、小鵬汽車、百度阿波羅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已建成全國唯一實現“專利、商標、版權”統一管理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元素最集中的高地,正在全力建設中國納米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的產業化高地,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最向往的創業沃土、企業家最點贊的成果轉化沃土、院士及科學家團隊最認可的創新發展高地。目前,知識城165個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全年固投超過500億元。
接下來,我們將牢記總書記關于“中新廣州知識城要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上下功夫”的殷殷囑托,切實把總書記的深切關懷轉化為開創知識城工作新局面的強大動力,乘著總規批復的東風破浪前行,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擔當作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我們將以最大決心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構建營商環境新高地。認真對照《總體發展規劃》目標任務,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在試點先行上探索新道路、積累新經驗。積極借鑒新加坡、香港、澳門營商環境先進作法,進一步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體系,整合優化產業發展、人才培育等優惠政策,在創新驅動、知識創造等重點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知識產權綜合改革試驗,加快創建國家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
我們將以最高標準推進開放合作,打造國際合作新典范。進一步深化與新加坡雙邊合作,支持新加坡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知識城建設協同創新平臺、研究院所。加強與新加坡在證券交易、商品期貨、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合作。加強與港澳在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等合作交流,推進創建粵澳知識先行示范區,探索推行港澳工程建設管理模式,推動粵港澳知識產權互認互通,持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產業、科技、貿易等領域的合作,大力建設“一帶一路”合作創新示范區。
我們將以最強力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樹立知識創造新標桿。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著力匯聚知識型人才、發展知識型經濟,全力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承載區。強化科技創新策源,深度參與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大科學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兩大世界級產業集群。
我們有決心、有信心落實好黨中央和國務院賦予知識城的光榮使命,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努力建設一座讓世界刮目相看的百年精品之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謝謝大家!
高峰:謝謝陳勇先生。下面我們就進入答問環節,請各位記者朋友提問前先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下面請提問。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中,中新廣州知識城作為重要示范窗口,一直以推動高水平開放合作為目標。未來如何將知識城打造成對外開放新高地,并更加深入參與國際合作中去?
彭剛:前不久剛剛閉幕的中共中央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廣州知識城是中國與新加坡合作的標志性項目,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2018年,知識城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中新雙方在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先進制造和人才培養等四個領域開展合作,深入推動知識城建設取得新發展。
剛才我在發言中介紹了《規劃》提出的4+1戰略定位,其他幾位發布人也介紹了相關情況。其中“全球影響力”、“國際人才”、“開放合作”這些關鍵詞都與國際合作密不可分。將知識城打造成對外開放新高地,契合中共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的目標要求。我們將繼續推動知識城創新政策舉措,提升國際合作水平,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為此我們將著力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商務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規劃》的批復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體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優勢,會同廣東省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指導做好《規劃》實施方案,細化《規劃》要求,明確重點任務,從匯聚知識型人才,發展知識型經濟,打造知識創新高地,吸引國際創新人才等方面精準施策,深入推進開放合作,切實推動有關合作落地見效,更好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傊紫纫毢谩皟裙Α?。
二是依托中新雙邊合作機制,加強雙方政策、規劃對接,深化知識產權、優勢產業、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合作。加快推進建設今年9月已啟動的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范區,鼓勵雙方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經濟等合作,推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打造中新合作的新典范。
三是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原則,總結借鑒中新雙方合作經驗,積極開展三方、多方合作,以國際視野謀劃和推動知識城發展,拓展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互鑒,打造全球化人才配置平臺,樹立開放創新的新標桿。謝謝!
上海證券報記者:《規劃》已經印發實施,接下來,廣州將如何研究制定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具體政策措施?
陳志英:《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簡稱《規劃》)的出臺,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廣州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也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新合作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戰略謀劃,為我們在新起點上推動知識城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廣州市高度重視知識城規劃實施工作,我們已經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專題部署,要求市有關區和部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著力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上狠下功夫,努力把知識城打造成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范區,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目前,《規劃》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正在加緊制定中。
我們將全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進一步完善管理機構,全面賦予市級經濟管理權限,重大改革舉措優先在知識城試點,支持試點實施香港工程建設審批模式,深化“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區塊鏈+商事服務”等營商環境改革。積極推進用地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支持用地規模單列,承接省級用地報批審核權限,探索混合型產業用地供應新模式,加強財稅政策支持,建立知識城專項發展資金,落實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提供跨境發債、跨境投資并購等金融服務。
我們將全面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著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學,培育高水平研發機構,集中力量打造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材料科學等重點領域創新平臺,推動建設金融科技產業集聚區,優化提升科技創新全鏈條。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健全產業孵化育成體系。深化中新全方位合作,建好廣州騰飛園、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等一批標志性項目,鼓勵兩地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高水平協同創新平臺。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快中國(廣州)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平臺建設,積極穩妥開展知識產權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創新,更好發揮知識產權法院、仲裁院、公證處等多元化調解機制作用。促進高端人才集聚,積極爭取外國高端人才審批權限,允許具有境外職業資格的金融、建設、規劃、設計等領域專業人才備案后提供服務,持續優化子女教育、社保醫療、住房保障等人才服務。謝謝!
香港商報記者:中新廣州知識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創新載體之一,《規劃》提出,知識城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請問,未來如何加大力度支持知識城的發展,更好地發揮它在大灣區的優勢作用?
陳越華: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創新極的中新廣州知識城,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下來我省將重點從三個方面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發展:
第一,支持知識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創新極。推進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南沙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粵澳(橫琴)深度合作區等重大創新載體串珠成鏈打造大灣區創新帶。支持知識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孵化和轉化平臺,重點打造面向港澳的示范性孵化器、眾創空間和價值創新園區。支持知識城構筑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創新樞紐,搭建粵港澳知識產權交流合作平臺,探索知識產權專業人才互認機制,提升粵港澳知識產權金融、保險、貿易合作水平。
第二,支持知識城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我們將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對標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加快復制推廣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進一步推動下放更多的省級管理權限,支持知識城在知識創造、科技創新、引才用才、知識產權、國際合作、金融服務、產業發展方面出臺專項改革舉措和政策措施,重點在要素配置市場化、產權保護、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進行突破性探索。
第三,支持知識城引進和落地一批重大合作項目。我們將充分發揮中新廣州知識城聯合實施委員會雙邊工作機制優勢,加大中新聯合招商力度,依托廣東省領導聯系跨國公司直通車機制、重大外資項目專班機制,積極推動更多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跨境金融等領域重大外資項目落戶知識城,特別是推動一批跨國企業在知識城設立區域性總部,力促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范區高質量發展。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請問知識城如何貫徹落實相關精神?在這方面知識城有什么基礎,采取哪些具體措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動創新?
陳勇:感謝媒體界朋友們對知識城科技創新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們正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科技“硬核”力量。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是創新體系的中堅力量。我們圍繞《總體發展規劃》提出的“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全力構建高水平創新平臺載體,加快建設航空輪胎動力學、國家納米科技創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在加快“中國納米谷”、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等專業創新載體建設,推動建設4.6平方公里的知識城科教創新園,推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大學等研究生院、研究院建設,不斷壯大應用基礎研究體系,努力形成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
二是強化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以原始創新搶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機制,科學謀劃全域發展空間新一輪布局,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強化協同創新、集成創新、應用創新優勢,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推動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取得新突破。
三是建設國際人才港,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我們把人才建設視為重中之重。陸續出臺多個人才政策,政策面大、量廣,持續優化“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務品牌。比如,在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扶持方面,設置了海外尖端人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創業英才等支持項目,分別給予最高15億元、2000萬元、100萬元的支持或獎勵。下一步知識城將深入推進創新改革試驗,圍繞創新資源配置、引才用才制度等先行先試,全力打造灣區創新源、國際人才港。
四是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引導企業擴大科研投入。加大財政投資支持重大科技項目建設,對企業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項目予以配套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對企業研發環節的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預計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例將超過8%。謝謝!
高峰:今天(11月11日)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四位發布人,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