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文件: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頒發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通報
10月17日,全省科技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頒發了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共有218個項目(人)獲獎,包括突出貢獻獎1名、自然科學獎31項、技術發明獎11項、科技進步獎132項、科技合作獎5名、青年科技創新獎20名、科技成果推廣獎18項。
其中,突出貢獻獎頒發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巖石學家徐義剛;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牽頭的“國產E級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平臺”項目摘得。
值得一提的是,獲獎項目(人)中,45歲及以下第一完成人占比45%,越來越多青年科學家脫穎而出,逐步在廣東科技創新發展中挑大梁、當主角。
企業牽頭或參與項目超65%
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總體獲獎率為15%,與2022年度相比略有降低,體現了“控制獎勵數量,提高獎勵質量”的科技獎勵改革精神。
哪些單位獲獎較多?以第一完成單位計算(合并大學與附屬醫院),今年獲一等獎最多的是南方醫科大學系統。
其中,該校周宏偉牽頭的“人體微生物組檢驗與分析方法”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廣東省人民醫院)羅建方牽頭的“實現竇對齊技術的創新可回收經導管主動脈瓣釋放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獲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此外,南方醫科大學孫劍、廣東省人民醫院周清、廣東省人民醫院朱平、南方醫科大學趙善超、南方醫科大學侯凡凡5位專家牽頭的項目均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中山大學和其附屬醫院共獲得5項一等獎,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深圳大學分別獲得4項一等獎。
企業是創新主體,也是廣東區域創新體系中的特色“長板”。在218項獲獎項目中,由企業牽頭完成的有55項,占全部獲獎項目的25.2%;由企業牽頭或參與的項目總數達143項,占65.6%。
廣東堅持制造業立省,獲獎名單中不乏制造業企業。例如,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3項獲獎成果,既涉及制冷壓縮機、常溫催化除醛等關鍵技術,還包括高性能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等前沿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究和產業化。
獲獎項目含“金”量十分可觀
衡量科技成果的價值,不僅要看原創、看突破,還要看轉化和推廣。
廣東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持續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屢獲突破。從2023年度獲獎項目看,有一批面向產業發展重大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突破,使廣東自主創新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例如,由廣東工業大學陳新牽頭、相關企業參與完成的“電子器件高密度封裝的微細陣列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幫助完成單位近三年新增銷售超109億元、新增利潤超14億元,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以社會經濟價值衡量,本次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可以說含“金”量十分可觀——
2023年度科技進步獎共有132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4項、二等獎97項,成果轉化應用后在完成單位新增銷售額累計達到5746.3億元、新增利潤累計達到706億元,在其他應用單位新增銷售額累計達到823.8億元、新增利潤累計達到145.4億元,成為廣東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以最受矚目的特等獎——“國產E級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平臺”項目為例,其迄今已支持深圳市和各類用戶的上千個AI大模型訓練任務,近一年累計產生科研經濟效益約7370.5萬元。
最為關注落地效果的科技成果推廣獎中,18項獲獎項目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推廣應用合計新增銷售額342.7億元、新增利潤117.9億元,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
青年獎獲獎者平均年齡39歲
廣東一向重視青年科技人才培養,這在此次獲獎項目中得到充分體現。
據統計,2023年度獲獎項目(人)中,45歲及以下的第一完成人有98人,占比45%,其中一等獎項目13人、二等獎項目61人,青年科技創新獎20人,科技成果推廣獎4人,特別是,青年科技創新獎獲獎人平均年齡在39歲左右。
例如,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鄭健年僅38歲,主要從事消化系統腫瘤演進的表觀調控機制研究,成果包括創新性地發現了RNA修飾調控腫瘤細胞染色質重塑的作用機理等,此外還授權中國和美國專利5項并進行成果轉化。
數據表明,青年科技人才已是廣東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成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讀
哪些項目(人)獲獎?
突出貢獻獎1名、自然科學獎31項、技術發明獎11項、科技進步獎132項、科技合作獎5名、青年科技創新獎20名、科技成果推廣獎18項
企業牽頭完成55項,占全部獲獎項目的25.2%
企業牽頭或參與項目總數達143項,占全部獲獎項目的65.6%
45歲及以下的第一完成人98人,占比45%
其中一等獎項目13人、二等獎項目61人,青年科技創新獎20人,科技成果推廣獎4人
青年科技創新獎獲獎人平均年齡在39歲左右
獎項轉化應用成果如何?
特等獎1項、一等獎34項、二等獎97項
轉化應用后在完成單位新增銷售額累計達到5746.3億元,新增利潤累計達到706億元
在其他應用單位新增銷售額累計達到823.8億元,新增利潤累計達到145.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