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央視報道,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指導意見》指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強,政府配置資源的范圍和方式也在不斷調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配置的資源主要是政府代表國家和全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經濟資源和社會事業資源等公共資源。為解決當前政府配置資源中存在的市場價格扭曲、配置效率較低、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突出問題,需要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創新配置方式,更多引入市場機制和市場化手段,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指導意見》強調,創新政府配置資源要遵循問題導向、分類施策,提高效率、促進公平,平臺整合、信息共享,依法依規、創新監管的基本原則。
到2020年,公共資源產權制度進一步健全,形成合理的資源收益分配機制,資源所有者權益得到進一步保障;行政性配置范圍進一步厘清,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明顯增強;以目錄管理、統一平臺、規范交易、全程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新型資源配置體系基本建立,資源配置過程公開公平公正,公共資源配置的效益和效率顯著提高。
《指導意見》還就創新自然資源配置方式、創新經營性國有資產配置方式、創新非經營性國有資產配置方式、創新資源配置組織方式、創新資源配置監管方式、強化組織領導和實施保障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指導意見》明確表示,法律明確規定由全民所有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海域、無居民海島、灘涂等自然資源,建立明晰的產權制度、健全管理體制,對無線電頻率等非傳統自然資源,推進市場化配置進程,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對于金融類和非金融類經營性國有資產,要建立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有序進退和優化配置,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和效益。對用于實施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目的的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堅持公平配置原則,積極引入競爭機制提高配置效率,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
同時,著眼于各類資源的整合管理和高效利用,依托國家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加強清查核算和綜合管理,創新服務方式,構建新型組織和服務體系。建立公共資源目錄清單。加快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電子化。完善市場交易機制。建立健全信息服務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