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個經濟大省召開會議傳達全國兩會精神,“勇挑大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等成為重要關鍵詞。上海、江蘇、福建等多個經濟較強省份表示,要把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多地圍繞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出臺具體的支持政策。
管板密封焊縫智能焊接機器人手臂在上萬個孔洞間來回穿梭,有條不紊;3D打印實現高溫合金復雜部件的設計、制造協同一體化增材制造……在誕生過白鶴灘、華龍一號等發電機組核心部件的東方電氣集團,“智能、柔性、高效、綠色”的高科技成果頻出。
作為總部在四川的中央企業,東方電氣集團正是四川省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典型縮影。四川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四川省正加大先進材料、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投資布局力度,加快布局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含新量”“含智量”“含綠量”。
經濟大省不僅是穩住全國經濟基本盤的壓艙石,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經濟大省被繼續賦予“挑大梁”的責任。其中,要求經濟大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
全國兩會閉幕后,多個經濟大省第一時間召開會議傳達全國兩會精神,“勇挑大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等成為重要關鍵詞。例如四川省提出,深入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上海市提出深入抓好新一輪三大先導產業“上海方案”的落地;福建要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人工智能+”行動。
“一些經濟大省同時也是工業大省、制造業大省,具有基礎和發展條件,能夠為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場景’條件和空間。用足用好各類政策,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形成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的良好局面,對全國經濟穩健運行、推動經濟持續向上向好具有重要的牽引作用?!眹倚畔⒅行慕洕A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說。
抓產業創新,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
今年以來,DeepSeek、宇樹科技等科技企業頻頻“出圈”,引發外界對浙江科技創新的高度關注。
在浙江省余姚市,智昌科技集團跑出機器人研發“加速度”:不到一年時間,公司兩款顛覆行業的尖端機器人接連推出;三年成功研發3項機器人核心零部件、7項機器人標志性產品……憑借智昌科技強大的科研能力和龍頭引領作用,余姚當地已集聚起一條覆蓋140余家企業的機器人產業鏈。
今年年初,浙江省印發《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對相關工作作出具體部署。據悉,浙江將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賽道,推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聚焦腦機接口、低空經濟等賽道,加快未來產業前瞻性布局。浙江省財政將統籌安排資金支持新興產業集群強鏈補鏈新質生產力項目。
上海市則繼續強化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先導產業,重點布局未來智能、未來制造、未來空間、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健康六大未來產業細分賽道。
上海市經信委相關責任人表示,作為國內最早布局發展未來產業的城市之一,上海市現已編制發布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一業一方案”。下一步,還將打造一批未來產業試驗場與加速器;組織建設10個未來產業試驗場,在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打造產業加速器,服務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加速產品迭代、產業對接、場景開拓。
抓科技創新,還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下一步,四川省將圍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布局一批省級設施,促進產出更多原創性引領性成果,聚焦重點領域布局組建產業創新中心,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完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網絡,加速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