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新聞聯播》報道,多項先行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持續回升、春耕春管工作扎實推進、新能源基地建設提速、旅游消費新場景激發活力……多領域齊頭并進促發展,中國經濟活力涌動開新局。
抓好春耕春管 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一年之計在于春。各地搶抓時機,扎實做好春耕春管工作,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南方水稻育秧插秧有序推進。眼下,江西1800多萬畝早稻育秧全面鋪開,全省已建成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1300多個。在南昌石埠鎮的這個育秧中心,這里采用有機基質育秧和工廠化流水線作業,通過恒溫恒濕的暗化室催芽,不僅育秧成本低,秧苗質量也有保證。浙江衢州早稻育秧也陸續展開,當地通過引進全自動工廠化育秧生產線,1小時可以育秧1200盤,極大提高了育秧效率。今年,廣西計劃種植早稻1223萬畝,當地不斷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目前已投入近50萬臺農機具助力春耕生產。在玉林陸川縣,機械化插秧不僅提高了插秧效率,還可以插得更均勻、間距更科學。
各地小麥進入春管關鍵期。當前,河南8500萬畝小麥已全部返青,部分麥田進入起身拔節期。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進行施肥、病蟲害防治等,促進苗情轉化升級,提高小麥的產量。今年,安徽持續加大數字技術推廣應用。在亳州,當地利用田間智慧管理系統強化農情監測,抓好苗情、墑情、病蟲情監測調查。在湖北當陽,植保無人機搭載的多光譜攝像頭,可以將作物長勢數據實時傳回智慧農業管理平臺,并給出差異化的防控措施,為農戶降本增效。目前,湖北已建成420個物聯網病蟲監測點、623臺智能化監測設備,能24小時采集田間數據,助力糧食豐產豐收。
多項先行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持續回升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一系列先行指標顯示,投資消費內需擴大,外貿出口平穩增長,我國經濟呈現持續回升積極態勢。
今年頭兩個月,反映基建領域熱度的全國挖掘機指數同比增長了2.91%,顯示農田水利、林業、交通、市政工程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在加快。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反映項目投資熱度的合同中標金額同比增長了9.2%,基建投資領域呈現資金保障充足、項目落地提速的積極態勢。
不光是投資持續增長,今年以來,消費熱度也持續攀升。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1―2月份,線上服務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增長20.1%,線下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增長13.6%,較去年12月提升7.2個百分點。從外貿看,今年前兩個月,各主要港口日均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上漲12%。
消費新場景激發春日旅游新活力
隨著天氣回暖,賞花踏青、周邊游、鄉村游等旅游消費場景日漸豐富,人們休閑度假不再局限于長假,隨時隨地,旅行觸手可及。
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春季旅游市場已提前進入旺季,賞花相關的搜索量同比2024年增長2.2倍,出游賞花人次占比已接近55%。短途旅行和微度假產品熱銷,住宿時長在兩天及以內的訂單占比為60.6%。今年春季,梅花、油菜花、櫻花等陸續迎來盛花期,全國各地呈現出由南往北次第盛開、百花齊放的格局。北京、南京、杭州等地是熱門賞花游目的地,北京春游訂單同比上漲114%。
陽春三月,鄉村游也成為熱潮。貴州木鼓節現場,身著盛裝的苗族同胞歡迎八方游客,豐富多彩的活動進一步促進了當地旅游發展。同時,隨著中國過境免簽政策全面放寬優化,今年前兩個月,上海郵輪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35萬人次,同比增長2.6倍。從云南河口口岸入境、以東南亞為主的跨境旅游團達3034個,比去年同期增長42.68%。
我國西部“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提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沙戈荒”大型風光基地建設。當前,我國正全力推進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新能源開發,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實現。
這幾天,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新疆南部地區首個千萬千瓦級“沙戈荒”風光火儲一體化基地近百臺工程機械正在加緊施工。建成投產后,晚高峰可向川渝地區提供500萬千瓦可靠電力支撐。
目前,以“沙戈荒”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是我國新能源發展的主陣地,截至2024年底,第一批50個基地項目已基本建成投產,裝機規模超過9000萬千瓦。與此同時,裝機規模的快速增長帶動了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在四川的這家大型風電裝備制造企業,針對“沙戈荒”大基地定制的10兆瓦大容量風機正在加緊趕制,這款強抗污強防沙設計的機型已在新疆、內蒙古區域裝機超400臺。在甘肅,世界首座人工硐室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這項新能源領域推進的試點技術可高效存儲新能源富余電量,將為我國“沙戈荒”地區大規模綠電外送提供支撐。
今年,國家將持續加大對“沙戈荒”風光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強化風光儲關鍵技術攻關,提升發電效率與電網適配性;另一方面,加大電網配套投資,確?!吧掣昊摹钡貐^的清潔電能順利并網,輸送到更多地方。
上海推出10項舉措支持“首發經濟”
3月16日,上海推出10項舉措支持“首發經濟”,包括試點首發進口消費品檢驗便利化措施、試點首發進口化妝品快速通關模式、優化進口首發新品通關便利“企業服務包”舉措等,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首發經濟”集聚地。
哈鄭直流今年輸送電量超100億千瓦時
截至3月16日,±800千伏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今年累計輸送電量超100億千瓦時,創歷史新高,輸送電量同比增加11.2%。哈鄭直流是“疆電外送”的首個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六省區,為華中地區提供電力支持和保障。
2024年機場三大指標創歷史新高
據民航局消息,2024年,我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運輸機場達263個,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飛機起降架次三大主要生產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其中年旅客吞吐量千萬級機場數量增加到4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