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義務教育事關每個家庭切身利益,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以提升辦學條件、教育質量和人民群眾滿意度為工作重點,不斷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群體教育差距,辦好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義務教育。要適應人口變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前瞻研判義務教育需求變化,增強資源配置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加大財政性義務教育經費向薄弱環節傾斜力度,著力補齊義務教育發展的短板。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義務教育得到快速發展,2000年實現基本普及,2011年實現全面普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2021年底,全國所有縣區均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我國義務教育實現了基本均衡。
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進程中,我國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經費保障和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師隊伍素質明顯提高,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實現基本均衡后,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目標是向優質均衡邁進。202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經費投入、治理體系適應教育強國需要,市(地、州、盟)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絕大多數縣(市、區、旗)域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適齡學生享有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總體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為實現這一目標,下一步將有什么舉措?
這位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堅持義務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動搖,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堅持發展規劃、資源配置、經費投入優先保障,辦好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義務教育。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要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方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整合利用好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的精神和探究思考、動手實踐的能力;持續推動“雙減”落實,綜合施策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升學考試壓力。
針對未來十幾年義務教育在校生“先達峰后減少”的變化趨勢,教育部提出要加強學齡人口變化前瞻性研究,合理規劃學校布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教育部還提出,補齊學校辦學條件短板,推進現有優質學校挖潛擴容,加快新優質學校成長,利用數字化賦能,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幫助鄉村學校提升辦學質量。
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要擴大高水平中小學教師培養規模,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督促各地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待遇保障長效機制和工資收入隨當地公務員待遇調整的聯動機制,確保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發放。
“我們將聚焦?;?、補短板、提質量,教育投入進一步向教育教學和教師隊伍傾斜,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边@位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