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解讀 > 文件解讀 > 部門解讀

《關于推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讀

時間 : 2025-02-13 11:14:08 來源 :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網站
【打印】 【字體:

  2025年1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為方便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公眾全面了解,現將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制定背景

  生產性服務業是為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行業,是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在當前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背景下,推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互促互強,對降低制造業成本、推動制造業價值鏈邁向中高端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作出部署,提出“聚焦重點環節分領域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以及“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廣東省委省政府領導也多次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作出指示,在《中共廣東省委 省政府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意見》中提出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為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結合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牽頭制定了《若干措施》。

  二、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結合我省發展實際,從培育融合發展新載體、支持融合發展新模式和構建融合發展新高地三個方面明確了重點任務,并列明每項任務目標,全文共十二條具體措施。

  三、深度解讀

  第一到第七條措施,培育融合發展新載體。圍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特別是新一代電子信息、集成電路、低空經濟、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推動制造業與科技服務、工業設計、人力資源、質量服務、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技術服務等7個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實施一系列重點行動。如針對企業研發設計需求,打造“越來越好”國際設計大賽平臺,推動廣東設計走向世界,助力培育200家企業工業設計中心。針對產業對質量標準服務的需求,打造質量穩鏈強鏈標志性項目,建設180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站點。針對當前各領域對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通過舉辦人工智能大賽,打造人才引育平臺。

  第八條到第九條,支持融合發展新模式。從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典型模式——服務型制造著手,鼓勵制造業向服務化延伸,從單一制造向提供特色化、專業化、高效化的增值服務轉型,從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計劃到2027年培育200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單位。特別是大力培育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做強做大做專做優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工業品電商平臺、數字化轉型平臺、共享制造平臺等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形成一批對產業轉型升級有重要支撐力、具備全國影響力的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

  第十條到十一條,構建融合發展新高地。鼓勵生產性服務企業依托各類園區實現集群式發展。到2027年,支持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等地打造形成100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充分發揮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國家重大戰略平臺作用,推動“引進來”“走出去”,支持金融、設計、認證認可等專業服務擴大對外開放,攜手港澳共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產性服務業高地。

  第十二條為保障措施,主要從統籌協調、政策支持、統計監測等幾方面強化支持力度。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