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2022年,為推動“穩經濟131條”等系列政策文件快速落地見效,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會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部門優化整合“省中小企業訴求響應平臺”“‘三區’產業鏈供應鏈保障專區訴求平臺” ,打造了全省統一的“市場主體訴求響應平臺”。平臺對外發揮粵商通等系統用戶觸達優勢服務所有在粵經營的市場主體,對內依托粵省心覆蓋省、市、縣、鎮(街)、村居(社區) 五級的接辦體系,按照訴求所在地在全省范圍內快速分辦,實現訴求提交、解答、轉交辦、督辦、考核、回訪等全程閉環管理。平臺上線以來,共收到市場主體訴求131.61萬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去年底以來,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就主動服務市場主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工作報告》將“提高惠企利民服務便捷度”作為今年省政府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強化市場主體訴求服務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認真梳理去年以來平臺運行成效,結合國家及我省最新工作部署和有關地市經驗做法,制定《廣東省進一步強化市場主體訴求響應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標
聚焦建立線上線下融合、企業有呼必應的一體化訴求響應工作體系,及時掌握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不斷破解矛盾困難,著力提升市場主體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在2023年底前,全面建成省、市、縣(市、區)三級聯動、各部門協同的訴求響應機制,建立市場主體訴求從接訴辦理到考核反饋的全流程閉環運轉體系;依托粵商通、粵省心、粵治慧等“粵系列”平臺,持續優化市場主體訴求響應平臺功能,梳理不少于50類訴求分辦場景,提升自助和人工服務質量,實現訴求分辦提速20%、平均辦結滿意率達98%,把平臺打造成為各地各部門服務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的主渠道和聯系企業的主平臺。
三、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工作方案》從用戶側功能優化、辦理側協調督辦、政策供給側研究3個方面,提出10項重點任務,主要任務包括:
一是加強用戶側服務,提升平臺使用體驗。主要包括推進訴求服務標準化、加強數據共享應用、強化涉企服務互融互通3項任務,通過市場主體訴求響應平臺的訴求分類體系、問題模板、入口等標準化、平臺中跨部門跨層級數據的共享應用、以及平臺與政策查閱、補貼兌現等涉企服務互聯互通等多方面的系統優化,提升平臺使用體驗。
二是做好辦理側保障,提升訴求響應質效。主要包括完善訴求響應協調機制、動態完善知識庫、提升訴求辦理實效、持續加強檢查復核、完善掛點聯系工作機制5項任務,分別從影響訴求響應服務質效的的協調機制、知識庫、承辦單位辦理實效、響應質量管控以及掛點聯系工作機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工作要求。
三是深化政策供給側研究,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主要包括加強涉企問題總結梳理和強化政策供給數據支撐2項任務,是在現有的訴求響應機制基礎上,開展更高層次的統籌和破局。針對訴求辦理難點,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和省發展改革委將滿意率低、辦理質量不高、實質解決難的共性訴求納入營商環境優化問題清單,向省有關部門、研究機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定向開放訴求響應數據,支持其開展專題研究,形成主動治理的政策供給“工具箱”。
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督促落實和做好宣傳推廣,對各地各部門提出了明確工作要求,推動進一步強化市場主體訴求響應服務各項工作全面落地,加強文件實施的工作保障,將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