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制定《實施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改善營商環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上強調,要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加快對外開放步伐,降低市場運行成本,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指出,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過去,中國吸引外資主要靠優惠政策,現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資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廣東要在創造良好營商環境上下功夫,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2018年10月22日-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再次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貫徹黨中央關于支持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融資、營商環境等方面幫它們解決實際困難。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省主動對標國內外最優、最好、最先進,研究制定了《實施方案》,力爭將廣東打造為全國“審批最少、辦理最快、服務最優”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地區之一。
問:《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實施方案》由四部分組成,主要內容如下:
?。ㄒ唬嵭袑徟马椃诸惛母?。對企業投資項目立項、報建、驗收階段需辦理的106項事項,分為企業自主決策、政府備案管理事項22項和需政府審批的事項84項。對需政府審批的事項84項,優化整合為40項后,分程序性審查、外部性審查、內部協作三類改革。
(二)實行項目分類管理。根據項目類型、規模大小、審批模式不同等,將企業投資項目分為民用建筑項目、工業項目和交通、水利、能源項目,實行分類審批監管,優化審批程序,精簡審批事項。通過改革,民用建筑項目開工前政府審批時間原則上不超過41個工作日;工業項目開工前政府審批時間原則上不超過45個工作日,其中,園區內工業項目,從取得土地后到獲得施工許可證為止,政府審批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4個工作日;交通、水利、能源項目開工前政府審批時間原則上不超過68個工作日。
(三)改革項目省級管理事項。逐項梳理省有關部門涉及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和管理的事項,對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等14個省有關部門,按部門分別明確改革舉措。
?。ㄋ模┘涌焱苿禹椖柯涞乇憷=y一審批標準,實現同一審批事項無差異辦理。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實現投資項目一門受理、一次辦理、一站服務、一網監管。推進并聯審批,實現投資項目審批協同高效。規范投資中介服務,實現開放競爭、健康有序。開展承諾制改革,逐步完善基于企業信用的審辦機制。推行聯合驗收,促進投資項目早投產、早見效。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大事中事后監管力度。
問:《實施方案》中的程序性審查、外部性審查、內部協作分別指什么?
答:程序性審查,主要是對技術標準規范明確、中介服務市場成熟的技術性審查事項和只進行要件確認的施工許可事項。其中,技術性審查事項由企業自主或委托中介服務機構依據規范設計論證,自主把關,審批部門只進行程序性審查或備案,即時辦理,不承擔實質性審查責任。如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審批、防雷裝置設計審核、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防護設施設計審批等。
外部性審查,主要是對涉及公共利益和安全、確需政府審查把關的事項。政府部門嚴控實施范圍,嚴格把關,優化服務;條件成熟的,逐步改為程序性審查事項。如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核發、用地(海)預審、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審核等。
內部協作,主要是對相關信息由政府部門內部掌握的事項。如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新改擴建設工程避免危害氣象探測環境審批、建設工程文物保護和考古許可等。改革后,不再由企業提出申請,改為在辦理相關審批事項時,由政府部門間通過征求意見辦理。
問:《實施方案》為什么要將部分行政審批事項改為技術性審查?
當前,涉及企業投資項目的部分技術性審查事項,如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工程項目的施工圖審查,已經交由第三方機構實施,政府部門不再實行審批。但仍有一些技術性較強的審查事項,按照法律法規規定需由政府相關部門審批,客觀上延遲了項目落地實施的時間。我們此次改革,對技術標準規范明確、中介服務市場成熟的技術性審查事項,改為由企業自主或委托中介服務機構依據規范設計論證,自主把關,審批部門只進行程序性審查或備案,提高辦理效率。
一方面,符合中央改革精神?!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16〕18號)明確提出:“取消投資項目報建階段技術審查類的相關審批手續”,但目前由于相關法律尚未修改,地方無法直接取消該類事項審批。在不突破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我省通過改革審查方式,逐步對企業投資項目準入進行松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將屬于企業和中介服務機構的權利和責任,交還給市場,推動政府職能由重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轉變。
另一方面,改革條件基本具備。技術性審查事項所依據的標準和規范,基本屬于強制性標準,具有法律約束力,是市場主體必須依法貫徹執行的標準。隨著我國各行業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和各類標準體系日趨完善,通過市場機制自我調節,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自我約束逐步成為現實,審批部門對企業投資項目技術把關的作用已經弱化,在技術準入環節放松政府管制,由企業依照標準自我約束是可行的。同時,隨著政府職能逐步轉變和監管能力不斷提高,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糾正和彌補不符合技術準入標準的行為。
問:怎樣為企業提供便利化的審批服務?
答:《實施方案》提出,結合“數字政府”建設,將“一庫一平臺”(投資項目庫、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作為全省投資項目網上儲備、網上辦理、在線監管、信息共享的統一平臺,縱向貫通國家平臺和市縣平臺,橫向對接部門業務系統,投資項目全部審批事項在一個平臺全程辦理。
按照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我省建設上線了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作為全省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一個專題,納入政務服務統一管理。平臺面向公眾和政府部門提供項目登記賦碼、辦事指南、項目報批、進度報送、項目監管等功能。依托“一庫一平臺”和各級實體辦事大廳綜合服務窗口,為企業提供線上線下全流程優質服務。
針對項目辦理過程中涉及的中介服務問題,《實施方案》明確,要清理和取消省級及以下政府部門自行設定的區域性、行業性或部門間中介服務機構執業限制、限額管理。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脫鉤,堅決治理“紅頂中介”,切斷中介服務機構與政府部門間的利益關聯。同時,建設全省統一的網上中介服務超市,中介服務機構“一地入駐,全省通行”。政府部門將進一步完善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中介服務超市監管體系,建立公開透明的中介服務市場。歡迎企業從中介服務超市中自主選取中介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