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計劃規劃

廣東省醫改辦關于印發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

時間 : 2019-07-31 08:56:26 來源 :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打印】 【字體:

各地級以上市醫改辦、省直有關單位:

  現將《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廣東省醫改辦

2019年7月18日


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國辦發〔2019〕28號),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

   一、研究制定的文件

  1.制定關于實施健康廣東行動的意見、健康廣東行動(2019—2030年)、健康廣東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省衛生健康委負責,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2.制定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政策措施。(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共同負責,2019年10月底前完成)

  3.制定進一步規范醫用耗材使用的政策文件。(省衛生健康委負責,國家政策文件出臺后3個月內完成)

  4.制定推進藥品集團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省醫保局負責,2019年10月底前完成)

  5.制定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受理審核辦法。(省醫保局負責,2019年10月底前完成)

  6.制定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工作指南。(省醫保局負責,2019年10月底前完成)

  7.制定互聯網診療收費和醫保支付的政策文件。(省醫保局負責,國家政策文件出臺后3個月內完成)

  8.制定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共同負責,國家政策文件出臺后3個月內完成)

  9.制定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省衛生健康委負責,國家政策文件出臺后3個月內完成)

  10.制定公立醫院債務化解方案。(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共同負責,2019年9月底前完成)

  11.制定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的政策措施、推進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的工作方案。(省衛生健康委負責,2019年11月底前完成)

  12.制定醫療機構監管責任清單和監管信息共享、協同監管制度。(省衛生健康委負責,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13.制定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政策文件。(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國家政策文件出臺后3個月內完成)

  14.制定改進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政策文件。(省醫保局負責,國家政策文件出臺后3個月內完成)

  15.制定公立醫院財政投入保障辦法。(省財政廳負責,國家政策文件出臺后3個月內完成)

  16.制定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實施方案。(省醫保局負責,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17.制定按病種分值付費工作指南。(省醫保局負責,2019年9月底前完成)

  以上任務只列牽頭部門,不列參與部門。

  二、推動落實的重點工作

  18.實施健康廣東行動,動員個人、政府和全社會共同普及健康知識,開展健康促進,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養。(省衛生健康委、各相關部門負責,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部門,下同)

  19.全面完成基層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任務。2019年底前,47家升級建設的中心衛生院要盡快形成服務能力,190家縣級公立醫院升級建設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力爭完成主體結構,部分升級建設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完成省財政扶持的10000家村衛生站規范化建設。(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負責)

  20.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基層人才專項公開招聘,加快推進基層衛生人才“縣招縣管鎮用”工作,完成基層衛生首席專家選聘任務。加大全科、產科、兒科、麻醉科醫生培訓培養力度。以地市三級醫院為主,省級統籌為輔,對47家升級建設的中心衛生院開展“一對一”重點幫扶。(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負責)

  21.加大對醫療機構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支持力度,建立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2019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69元。(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評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情況,推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負責)

  22.加快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完善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功能定位,推進婦幼保健機構和血站服務體系機制創新,允許有條件的地方既實行財政全額保障政策,又落實“兩個允許”要求,逐步建立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的運行新機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落實“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體制,完善疫苗管理長效機制,加強預防接種規范化管理,嚴格落實“三查七對”等操作規程。(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省中醫藥局負責)

  23.加強癌癥防治,推進預防篩查和早診早治。做好地方病、艾滋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等負責)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意見》,健全完善職業病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塵毒噪等重點危害預防控制工作,提升職業病防治能力,完善職業病病人救治救助和保障制度。(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醫保局、省總工會等負責)

  24.進一步推廣深圳藥品集團采購經驗,全省所有公立醫療機構以市為單位選擇省、廣州、深圳三個交易平臺開展藥品集團采購,鼓勵開展跨區域聯合采購,促進三個平臺形成有序良性競爭。扎實推進廣州、深圳市參加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加強對中標藥品質量、公立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和藥款結算、中標藥品及原料藥生產的監測,做好保證使用、確保質量、穩定供應、及時回款等工作,并做好試點評估工作。(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藥監局分別負責,分別負責為各部門按職責分別牽頭,下同)

  25.督促指導各地建立有利于理順比價關系、優化收入結構的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2019年8月底前,組織對各地開展取消耗材加成后的價格補償情況進行評估,補償不到位的地市2019年至少應調整一次醫療服務價格。藥品集中采購改革的降價空間及時用于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等綜合改革,價格調整要向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服務項目傾斜,向中醫藥傾斜,持續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成果。(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落實“兩個允許”要求,深入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合理確定薪酬水平和績效工資總量,落實公立醫院自主分配權,推進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年薪制,完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建立績效考核結果與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和醫務人員薪酬水平掛鉤機制。推動使人員經費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達到40%以上。總結評估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情況,鼓勵有條件的地市擴大改革試點范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省中醫藥局負責)

  26.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繼續開展示范和效果評價工作。推進2個地級以上市、3個縣(縣級市)和56家醫院開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工作。培育一批公立醫院黨建工作省級示范點。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黨組織要建立醫院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健全黨委會、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規則,明確各自決策事項和范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負責)全面核查全省公立醫院債務情況,逐步償還和化解符合規定的公立醫院長期債務。(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省審計廳、省中醫藥局負責)

  27.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啟動全省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初步建立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標準化支撐體系、省級績效考核信息系統,探索建立績效考核結果運用機制。繼續開展二級及以下公立醫療機構績效考核工作。轉變藥學發展模式,創新藥學服務方式,加強藥品使用監測評價,規范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工作。全面開展藥品使用監測和臨床綜合評價工作。公立醫院不得承包出租藥房,不得向營利性企業托管藥房。鼓勵支持零售藥房連鎖化經營。按照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要求,規范藥品使用。(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負責)

  28.對單價和資源消耗占比相對較高的高值醫用耗材開展重點治理。改革完善醫用耗材采購政策,逐步推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省衛生健康委分別負責)

  29.健全落實短缺藥品聯動會商工作機制,構建短缺藥品分層監測、分級預警、分類儲備、分布應對工作體系。開展省級短缺藥品儲備,逐步建立市級短缺藥品儲備機制,指導縣級醫療機構帶頭儲備區域內急搶救用藥。建立完善罕見病用藥保障機制,綜合運用供需對接、完善儲備、市場撮合等多種方式,統籌解決好區域內藥品短缺問題。(省衛生健康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分別負責,省藥監局等參與)

  30.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明確各級各類公立醫療機構基本藥物使用比例,建立優先使用激勵和約束機制。以市、縣為單位整體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實施,促進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和分級診療。(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等負責)完善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將《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中的非醫保治療性藥品按照國家規定納入醫保目錄范圍,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31.完善醫保支付方式,開展按病種分值付費改革評估,指導各地科學合理制訂付費標準和調整機構系數。將日間手術和符合條件的門診特定病種納入按病種收付費范圍,達到同效的中醫治療病例給予西醫同病種分值標準。制定按病種分值付費基層病種范圍,基層病種在不同等級醫療機構實行同病種同分值標準,促進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診療。在深圳、佛山市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試點。在廣州、深圳、湛江市開展醫?;鸨O管“兩試點一示范”工作。(省醫保局、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等負責)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完善商業健康保險監管制度。(廣東銀保監局負責)

  32.實施高水平醫院建設,2019年8月底前完成第三批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的遴選工作,發揮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對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的輻射作用,爭創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各相關部門要大力支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率先探索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大膽探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醫改辦分別負責,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等參與)

  33.以學科建設為重點,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全省70%以上的縣級醫院達到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30%以上的縣級醫院達到推薦標準。以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和省部屬醫院為主體,加大幫扶縣級人民醫院力度。(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中醫藥局負責)落實《廣東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指導各地以病種為抓手,明確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的職責和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協作機制。推動三級醫院主動調整門診病種結構,逐步擴大日間手術病種。(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34.因地制宜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各地要制定出臺轄區內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建設規劃,實現醫聯體網格化全覆蓋。2019年底前,每個地級市至少建成1個目標明確、權責明晰、分工協作、有效運行的縣域醫共體,不少于7個試點城市全面啟動城市醫療集團的網格化布局與管理。健全醫聯體建設的財政、醫保、人事、薪酬等保障機制。鼓勵包括社會辦醫療機構在內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平等參與和適度競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開展醫聯體建設情況第三方評估。(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省醫改辦負責)統籌推進縣域綜合醫改,加強醫療、醫保、醫藥及公共衛生等改革集成創新,深圳、陽江市要選擇1-2個改革意識強、基礎條件好的縣(市、區)開展試點。推廣廣州市花都區“村穩”改革經驗。探索建立優質高效低耗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省藥監局等負責)

  35.持續深化衛生健康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審批服務,清理歧視性政策,對社會辦醫療機構一視同仁對待并給予扶持。各地市要制定出臺優化社會辦醫療機構跨部門審批工作的落實辦法。在廣州、深圳市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工作,完善診所建設與管理政策。(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中醫藥局等負責)

  36.加強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建立綜合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和綜合監管督察追責機制,2019年12月底前對部分地市綜合監管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督察。健全衛生健康執法體系,充實職業安全健康執法力量。(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醫保局、省藥監局負責)2019年底前建成廣東省醫療服務智能監管信息系統,在佛山市試點建設通過“互聯網+監管”,融匯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等功能的信息化衛生健康監管系統。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市等開展醫療服務多元化監管試點。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專項排查工作,確保醫療質量安全。(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37.積極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大力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制定“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實施方案。加快推進信息便民“五個一”攻堅行動。在珠三角地區9個市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推動條件成熟的地區向居民個人開放電子健康檔案。加快省統籌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完成省遠程醫療平臺建設二期工程建設,2019年底前聯通1145個鄉鎮衛生院和2277個省定貧困村。深入推進基層中醫館信息平臺建設。完善衛生健康系統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省衛生健康委、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負責)

  38.強化醫教協同,完善培養模式,推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有機銜接。中高職院校今年擴大招生規模時重點增加康復、護理、養老、家政等專業招生數量,壓減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優化調整醫學專業招生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等負責)

  39.深入實施健康扶貧。深入推進《廣東省健康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組織實施工作。加強貧困地區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提高貧困地區居民健康素養。為2277個省定貧困村配置智能健康監測設備包,將貧困村接入遠程醫療系統。(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省扶貧辦、省殘聯等負責)

  40.啟動實施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建設一批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攻關項目。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和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政策。進一步完善全省中醫藥科研創新體系,推進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等中醫藥創新平臺建設。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促進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全面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等負責)

  41.深入實施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至少50%的二級以上醫院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智能導醫分診、候診提醒、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啟動社區醫院建設試點。(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42.鞏固和擴大醫養結合試點,加強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建設和醫養結合人才隊伍培養。探索建設居民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民政廳負責)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采取有力措施按時保質完成各項任務。省醫改辦要加強統籌協調,將所有年度醫改任務納入臺賬并按季度通報,重要改革任務納入醫改考核范圍。改革完善醫改考核制度,充分發揮考核的導向、激勵和約束作用。加強醫改宣傳引導,做好經驗推廣,凝聚改革共識。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