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公示公告

2009、2010年度廣東省地級以上市黨政領導干部基礎教育工作責任考核報告

時間 : 2012-06-11 17:48:58 來源 : 本網
【打印】 【字體:

  根據《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廣東省地級以上市、縣(市、區)黨政領導干部基礎教育工作責任考核試行辦法〉的通知》(粵辦發〔2007〕9號,以下簡稱《考核辦法》)精神,去年5-7月,由省委組織部和省教育廳牽頭,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具體實施,對全省地級以上市黨政領導干部2009、2010年度履行基礎教育工作責任情況進行了考核。

  考核工作按照《考核辦法》進行,重點考核了必達指標和2007年、2008年度考核中考核組提出問題的整改情況,以及省委、省政府關于解決中小學代課教師問題和中小學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政策的落實情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工程實施情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和發展學前教育等教育重點工作的落實情況。各地黨政領導對考核工作高度重視,黨政主要領導均親自作自評報告并接受專訪。此次考核不僅是對各地教育發展水平的一次檢驗,更是對各級黨政主要領導發展教育意識的一次錘煉和提升。我省市縣黨政領導基礎教育工作責任考核已成為督促各地黨委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責任,確保教育優先發展,富有廣東特色的一項工作機制。

  一、基本情況

  按照《考核辦法》規定,廣州市、深圳市只考核分管基礎教育工作的黨政副職領導干部;全省21個市應考核的黨政主要領導及分管教育副職領導共59人。江門市、惠州市2010年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強市”,按規定在考核年度內通過教育強市驗收的,以自查為主。因此,江門市、惠州市兩市黨政主要領導及分管教育副職領導6人考核以自評為主,并認定為優秀。其余19個地級以上市的53名黨政主要領導及分管教育的副職領導為本次考核對象。由于部分市的黨政領導干部變動較大,決定對黨委正職變動的由現任書記代表黨委接受考核;政府正職變動的由現任市長代表政府接受考核,不對個人評分;被考核對象在考核年度內任職不超過半年的對個人只考核,不評分;黨政正職以及分管基礎教育工作的副職領導干部均變動的,由現任書記、市長分別代表黨委、政府作教育工作匯報,不對個人評分。因此,本次列入考核的53名對象中,對其中11名領導不考核個人,他們只代表市委或市政府接受考核;4名領導只考核,不評分;對5名領導只考核2010年情況;對33名領導考核2009、2010年兩年履行基礎教育工作責任情況。

  二、各地落實基礎教育工作責任的主要亮點

 ?。ㄒ唬└鞯卣晢栴},積極落實整改,黨政領導認真履行教育職責,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各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2007、2008年度考核中考核組提出的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將整改工作與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和《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結合起來。積極采取措施,落實整改責任,成效明顯。佛山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抓教育,以深厚的民生情懷抓教育,以嚴謹的科學精神抓教育,以超前的理念引領教育,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中山市委市政府確立“抓教育就是抓民生福祉”的理念,堅持把教育“規劃優先、決策優先、投入優先、增編優先、解難優先”的政策落到實處,擦亮了中山教育品牌。梅州以“綠色崛起、科學發展”策略統攬教育發展全局,在全省山區率先提出創建省教育強市,積極推動教育跨越式發展。

  有的地市積極探索建立健全與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相匹配的教育工作領導體制和決策機制。茂名市新一屆政府領導分工中明確由常務副市長直接分管教育工作,并要求所轄各縣(市、區)也由常務副縣(市、區)長主抓教育。陽江市由市委常委直接分管教育工作。清遠市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常務副組長、常務副市長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長任副組長的創建教育強市工作領導小組。各市將教育優先發展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堅持定期召開市委全會和市政府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協調解決教育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

 ?。ǘ┎扇∮行Т胧?,積極穩妥解決中小學代課教師問題,教師工資福利待遇有所提高

  到2010年底,全省有18個市按照《廣東省解決中小學代課教師問題工作方案》的要求,按時全面解決了中小學代課教師問題。4.9萬名代課教師通過招錄、轉崗、辭退補償等方式得以妥善安置,占原代課教師總數5.9萬名的83%。其中30383名轉為公辦教師或聘為合同制教師,占原代課教師總數的52%;5000多名代課教師被妥善安排到學校教輔崗位或工勤崗位,占原代課教師總數的8%;1.4萬名解除勞動關系的代課教師已落實經濟補償并理順社會保險關系,占原代課教師總數的23%。

  全省中小學教師工資福利待遇水平整體有所提高,欠發達地區和發達地區中小學2010年第三季度的教師月平均工資比2008年第三季度分別增長了35%和30%。全省85.1%的縣(市、區)已基本實現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教師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三)全省提前一年實現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目標,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實現大跨越

  各地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戰略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思路和舉措,落實工作責任制,高中階段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0年,全省高中階段學校共招生177.9萬,在校生總數達到439萬人,戶籍適齡人口毛入學率達到86.2%,提前一年實現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繼珠三角地區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等市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后,韶關、惠州、肇慶、清遠、河源、梅州、陽江、湛江等市也成為“廣東省高中階段教育普及市”,全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市增至15個,占地級以上市的71%,其余6個市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也較上年有了顯著提高。

  各市因地制宜制定職教基地建設規劃,高起點新建、擴建了一批中等職業學校,職教基地建設全面提速,南方重要職業教育基地建設全面推進。2010年,全省中職招生和在校生規模全國第一,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首次超過普通高中,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協調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高中階段教育體系。

  河源市把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工程列為“十項惠民工程”,兩年投入建設資金7億多元,新增高中階段學位近3萬個,確保了擴招后新增學位需求。清遠市多渠道籌集資金,新建、擴建高中階段學校22所,新增學位3.49萬個。

 ?。ㄋ模┓e極推進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均衡發展取得明顯進展

  大力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程。結合學校布局調整和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推進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2010年,全省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覆蓋率37.66%,其中珠三角87.6%,欠發達地區26.25%,分別比上年提高了5.36個百分點、4.1個百分點和4.15個百分點。其中珠三角地區的佛山、深圳、東莞、中山達到了99%以上,欠發達地區的清遠、韶關達到了50%以上。

  扎實推進“千校扶千校行動”計劃,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地啟動了市內“百校扶百?!毙袆佑媱潱瑤头龉ぷ髡騼群瓗头霭l展。實行“防流控輟”重點單位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級組、班主任、科任老師”防輟責任制,加強學籍管理,防輟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0年,全省初中學生三年保留率達90.41%,比上年提高1.65個百分點。云浮、湛江、汕尾等市實施初中校長“三率”(鞏固率、及格率、升學率)考核,加強“防流控輟”督查,“普九”工作進一步鞏固提高,摘掉了“省防流控輟重點管理單位”的帽子。

  改革高中招生辦法,部分地市實行優質普通高中部分招生名額直接分配到初中的制度。2010年,全省已有珠海、東莞、佛山、中山、惠州、湛江等市實行優質普通高中部分招生名額直接分配到初中的制度。其中珠海市市屬優質高中60%的招生名額直接分配到初中。

  保障外來流動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取得新突破。中山、東莞等市積極探索實施外來流動人員子女憑積分申請入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的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外來流動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維護了外來流動人員子女受教育的合法權益。

 ?。ㄎ澹┲槿堑貐^全面啟動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市)工作,北部山區教育創強工作熱情高漲

  惠州、江門兩市2010年通過教育強市督導驗收后,珠三角地區9個市已有8個建成省教育強市。深圳市各區、佛山市各區都成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建成省教育強市的珠三角8個市正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

  教育創強工作在北部山區形成熱潮。梅州市已建成教育強縣(區)4個、教育強鎮42個。清遠市已建成教育強縣(區)2個、教育強鎮16個。梅州、清遠、韶關、河源等市均已明確提出了建設省教育強市的目標和時間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財政教育投入尚未隨財政支出和教育事業發展同步增長,大部分地級以上市教育支出占財政總支出比例未能實現逐年提高,個別地級以上市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和預算內公用經費未能逐步增長

  2008年、2009年、2010年全省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分別為18.61%、18.53%、17.00%,沒有實現逐年增長。根據各地級以上市財政局向人大提交的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數據,2010年,全省有14個地級以上市教育支出年增幅低于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年增幅,有14個地級以上市教育支出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比重低于上年。部分地級以上市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和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未能逐步增長。

 ?。ǘ┣钒l達地區個別市未按時解決中小學代課教師問題,部分地市“有編不補”情況嚴重,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緊缺,欠發達地區教師待遇偏低,隊伍不穩定

  到2010年底,汕頭仍有3937名代課教師,汕尾有1556名代課教師。2009年、2010年,19個市核定中小學編制分別為783697個和785080個,實際在編人數716978人和736720人,空編數66719個和48360個,空編率分別為8.51%和6.16%。2010年欠發達地區空編情況較為突出,空編率超過10%的市有:汕頭(20.53%)、汕尾(18.23%)、湛江(13.25%)。大量空編是產生代課教師的主要原因,如果空編問題不解決,代課教師將再次出現。

  中小學教師學科、專業結構不合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缺乏英語、體育、美術、音樂、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緊缺,2010年我省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僅有38%,欠發達地區“雙師型”教師比例更低。具備教師資格的學前教育教師比例不到一半。

  欠發達地區部分縣區未理順公務員津補貼的發放,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工作未能實現;少數地區教師工資待遇偏低,近幾年出現了一些教師向湘、桂、贛等地回流的現象。

  (三)區域間和縣域內城鄉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仍然是我省基礎教育發展中的主要矛盾

  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資源短缺。部分地區義務教育大班額情況依然嚴重。2010年,全省初中87679個班,66人以上大班額19683個,占22.45%。66人以上大班額全部在欠發達地區,其比例40%以上的有5個市:汕尾(69.04%)、湛江(51.67%)、汕頭(49.53%)、茂名(48.74%)、揭陽(44.42%),其大班額班數量達15040個,占全省大班額總數的76.41%?;輥怼㈥懾S、潮陽、遂溪、濠江、潮南、高州、電白、化州、廉江、陸河、雷州等12個縣(市、區)大班額比例在60%以上,其大班額數量共11204個,占全省大班額總數的56.9%。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覆蓋率低,僅達26.25%;其中河源、茂名、汕尾等3市覆蓋率低于15%。

  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現為農村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素質偏低,學校設施設備達標比例低,教育信息化水平遠遠落后于城鎮。2010年,全省城鎮小學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為33.48%,高中及以下學歷的比例為9.44%;而農村小學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只有9.88%,高中及以下學歷的比例卻高達26%。2010年,50個山區縣縣鎮小學體育運動場地面積、體育器材、實驗儀器達標率分別為51.09%、44.29%、44.57%,建立校園網學校比例為36.73%,計算機生機比20:1,生均儀器設備總值為472元;而山區農村小學體育運動場地面積、體育器材、實驗儀器達標率分別只有17.46%、11.34%、11.58%,建立校園網學校比例只有3.8%,計算機生機比47:1,生均儀器設備總值僅235元。

 ?。ㄋ模┮恍┙逃裏狳c、難點問題仍有待解決

  首先是外來流動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問題。2010年,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有外來流動人員子女313.88萬人,占全省義務教育在校生總數的23.27%。與2009年相比,全省外來流動人員子女增加35.35萬人,增長12.69%。省外戶籍在粵外來流動人員子女159.57萬人,占外來流動人員子女總數的50.84%;本省籍外來流動人員子女154.31萬人,占外來流動人員子女總數的49.16%。外來流動人員子女主要集中在珠三角9市,占81.59%。目前,外來流動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還未得到充分保障。珠三角地區部分市縣仍未出臺外來流動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具體辦法。

  其二是學前教育資源短缺,整體水平不高,部分地區“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突出。2010年,全省學前教育入園率為82.57%。學前教育公共教育資源相對緊缺,公辦幼兒園比例偏低。全省幼兒園11161間,其中屬教育和其他部門辦1149間,集體辦1364間,民辦的8648間;民辦幼兒園占77.48%。全省1183個鄉鎮中,有398個鄉鎮沒有建成鄉鎮中心幼兒園,占鄉鎮總數33.64%,大多數行政村沒有幼兒園,農村幼兒入園難。在崗幼兒教師不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的比例過大,全省幼兒園園長、專任教師高中和高中以下學歷占51%,沒有職稱的占75.1%。

  其三是特殊教育發展滯后。按照國家要求,每個地級以上市及30萬人以上的縣(市、區)必須有一所綜合性的特殊教育學校,但目前,仍有汕尾、河源、揭陽、潮州等地級市未建立特殊教育學校。30萬人以上的縣(市、區)有60個未按要求設立特殊教育學校,我省的特殊教育學校和學位數量仍遠遠不能滿足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需要。

  其四是中小學違規招生、違規補課、違規收費等現象時有發生,湛江、汕尾、揭陽等市群眾對教育問題投訴較多,規范辦學行為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幾點建議

  為了貫徹落實《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和教育現代化建設,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根據本次考核發現的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ㄒ唬┻M一步建立完善與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相適應的教育工作領導體制和決策機制

  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教育工作負總責,在市、縣(市、區)黨政領導換屆和分工調整時,配強教育分管領導,增強市、縣(市、區)黨委政府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領導、統籌、協調能力。

  (二)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基礎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保障水平

  今年,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在考核反饋意見中,對2010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教育撥款比例未達到比上年提高一個百分點要求的市提出整改建議,要求有關市、縣在2011年度財政超收中追加教育投入,確保落實汪洋書記、黃華華省長有關講話精神和省教育規劃綱要的要求,并在年底前將整改落實情況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今后,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每年對市、縣兩級財政教育投入情況開展專項督查,并公告督查結果,督查各級財政依法依規落實財政教育投入。加強省級教育經費統籌力度,由省財政統籌部分地方教育附加和土地出讓金計提教育經費,增強省財政對欠發達地區教育轉移支付能力。進一步完善教育創強財政激勵機制,結合教育創強工作統籌省級基礎教育專項資金,促進欠發達地區教育創強工作,對欠發達地區成功通過省教育市、縣(市、區)評估的給予傾斜獎勵。

 ?。ㄈ┻M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

  完善教師工資福利待遇與公務員同步增長的長效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福利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福利水平。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落實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的監管力度,完善中小學編制管理制度,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編制標準,根據學生人數、班數等因素核定學校編制,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加大省財政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工資轉移支付或獎補力度,建立農村教師崗位津貼制度。盡快出臺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規范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管理,嚴把幼兒教師入口關。建立完善適應職業教育特點和發展要求的職業教育師資管理制度。

 ?。ㄋ模┘訌娛〖壗y籌,落實工作責任,推進基礎教育事業均衡協調發展

  按照《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的要求,加大財政投入,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和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努力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制定解決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大班額問題實施方案。督促珠三角地方政府盡快制定出臺解決外來流動人員子女在常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具體辦法,兩年內將未享受省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的非戶籍義務教育在校學生全面納入免費義務教育范圍。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推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特殊教育百校建設工程,加快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發展。加強中等職業學?;A能力建設,鞏固提高高中階段教育規模。進一步加強教育收費管理,切實規范辦學行為。

 ?。ㄎ澹┻M一步完善黨政領導干部基礎教育責任考核辦法,推動教育優先發展各項措施的落實

  在總結前兩次黨政領導干部基礎教育工作責任考核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新的形勢和要求,修訂市、縣(市、區)黨政領導干部基礎教育工作責任考核辦法和指標體系,完善考核機制,改進考核方式,進一步提高考核工作的實效。

?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