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運動賽事 > 體育大圖

廣東首金!汕頭小伙謝思埸搭檔王宗源奪得男子雙人3米跳板冠軍

時間 : 2021-07-29 09:41:14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正文.jpg

男子雙人3米跳板決賽,中國選手謝思埸/王宗源獲得冠軍。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7月28日下午,東京奧運會跳水男子雙人3米板決賽,中國組合謝思埸/王宗源以467.82分為中國代表團奪下第11枚金牌。在遺憾與跳水10米臺、乒乓球混雙兩枚金牌擦肩而過之后,廣東終于憑借汕頭小伙的出色表現,拿到本屆奧運會的首金。

  跳水項目成為廣東首金,有偶然也是必然,除了賽程安排的偶然因素外,廣東跳水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強勢地位,是廣東運動員不斷在該項目上爭金奪銀的關鍵。

  完美表現贏得對手掌聲

  雖然在參加決賽的16名選手中,謝思埸/王宗源是唯一沒有過奧運參賽經驗的組合,但身負中國跳水“夢之隊”之名出戰的兩人從前兩個規定動作結束后,就已經展現出領先優勢,比第二名的日本組合高出10分之多。

  在后面的4輪自選動作比拼中,謝思埸/王宗源以零失誤完賽,一路遙遙領先,將金牌穩穩收入囊中。兩人完美的最后一跳,甚至讓對手都為他們鼓起掌來。

  謝思埸的父親謝平忠和母親蔡寶兒在汕頭與小跳水運動員們一起觀看了比賽直播。謝平忠給兒子的表現“打9分”,“因為他后面還有單人的項目”。蔡寶兒則希望兒子能夠放松心情,按照正常節奏完成接下來的比賽,“他一路走來很不容易,感謝國家對他的培養?!?/p>

  成功背后是“難忍的痛”

  2012年,16歲的謝思埸入選國家跳水隊。兩年后因為訓練強度較大導致腿部骨折,他咬牙堅持參賽,卻因骨頭再次骨折錯位遺憾退賽。

  接受手術之前,醫生給謝思埸的運動生涯判了“死刑”——“即使你做了手術,以后也練不了跳水了。”不只是腿部的傷勢嚴重,已經從事跳水事業10多年的謝思埸,身上積累了很多傷病,光是眼睛就做了7次激光手術,手臂肌肉也曾撕裂過,腰、膝蓋、手腕許多部位都有舊患。

  憑借頑強的意志力和對跳水的渴望,謝思埸在手術后重回訓練場,并將好狀態保持到了里約奧運會的選拔賽。但在上海的一場選拔賽結束后,謝思埸腳傷復發,連路都不能走。到醫院拍片子才知道,原來上次手術釘在腳里固定的釘子移位,把肉都磨爛了。他只好再次選擇通過手術取出釘子。這場不得不做的手術也使謝思埸提前告別里約奧運會。

  “成功的背后全是難忍的痛。”謝思埸曾經這樣總結自己的成長歷程。幸運的是,他的堅持、付出和痛苦沒有白費,在東京奧運會的賽場上,“奧運新人”謝思埸終于實現站上奧運領獎臺、為國爭光的夢想。接下來,他還將參加單人項目,向雙金發起沖擊。

  廣東奧運金牌跳水占1/3

  自中國1984年參加奧運會以來,廣東運動員在此前的9屆奧運會上,共奪得30人次金牌,其中廣東跳水運動員奪得10人次金牌,奪金數量約占廣東運動員總奪金數的1/3。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孫淑偉為廣東拿到首枚跳水奧運金牌。2004年雅典奧運會,胡佳、楊景輝分別奪得男子10米跳臺冠軍、男子雙人10米跳臺冠軍。

  2008年北京奧運會,何沖在男子3米板項目上奪冠。2012年倫敦奧運會,何姿在女子雙人3米板、張雁全在男子雙人10米跳臺、羅玉通在男子雙人3米板再奪3枚金牌。2016年里約奧運會,陳艾森在男子雙人10米跳臺、男子單人10米跳臺項目中收獲兩枚金牌。

  本屆東京奧運會,陳艾森遺憾摘銀,謝思埸奪冠,14歲的全紅嬋也將在女子10米跳臺項目中亮相。全紅嬋作為中國代表團年齡最小的運動員,有望一戰成名。

  天賦加傳承練就金牌之師

  廣東省跳水項目管理中心主任凌海嬋曾帶過張雁全、何沖、陳艾森等跳水名將。在她看來,廣東水資源豐富,廣東人的水性和水感較好,很多老一輩的跳水運動員就是在江河湖海的船上練習跳水,積累了不少訓練的秘訣。此外,廣東人小巧的身材,也比較適合跳水項目。

  在這些客觀條件的基礎上,再加上教練和運動員的潛心訓練,廣東逐漸在跳水項目上取得了不錯成績。當孫淑偉、何沖、陳艾森等人成為奧運冠軍之后,跳水在廣東形成了極大吸引力,不少孩子因他們走上跳水之路,廣東的青訓人才培養也走上了良性循環。

  “省體育局和相關部門對跳水運動鼎力支持,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做好了保障,這也是跳水項目不斷走強的原因之一?!绷韬日f。

  目前,廣東在廣州、湛江、東莞、中山、肇慶等地共有13個選才基地,其中有體校也有跳水學校,近幾年一些社會俱樂部也成為輸送人才的渠道,這使廣東的跳水項目后繼有人。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