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
2023年,廣東省地表水資源量1946.3億立方米,折合年徑流深1096毫米,比上年下降12.1%,比多年平均值增長6.1%;地下水資源量483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6%,比多年平均值增長7.5%。水資源總量1956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比多年平均值增長6.1%。
從鄰省流入省內的總入境水量1368.7億立方米,從省內流出鄰近省份的水量27.6億立方米,全省入海水量3113.3億立方米。入省境、出省境及入海水量分別比上年下降45.2%、11.6%和30.1%;比多年平均值分別下降41.3%、增長9.7%和下降21.9%。
至年底,廣東省大中型水庫的總蓄水量197.95億立方米,有效蓄水量124.28億立方米,占興利庫容(196.7億立方米)的63%。大中型水庫的總蓄水量與12月1日相比減少12.13億立方米,與上年相比增加8.53億立方米,增長5%,與多年同期相比增加19.75億立方米,增長11.1%。
礦產資源
廣東省分布有南嶺、武夷、桂東—粵西3條重要成礦帶,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種類齊全。至2023年底,全省發現礦產151種,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105種,礦產地2988處。查明資源儲量排名位居全國前10名的礦種69種,主要有稀土、鈮、鉭、鋯、油頁巖、高嶺土、玻璃用砂、錫、銀、硫鐵礦、鉛、鋅、鎢等礦種。
礦產資源分布區域相對集中。鉛、鋅、銅、鎢、錫、鉬等有色金屬以及鐵、錳等黑色金屬主要分布在韶關、河源、梅州、肇慶、茂名等市;金、銀等貴金屬以及鈮、鉭等稀有金屬主要分布在肇慶、茂名、佛山、惠州等市;稀土礦產地和稀土資源潛力區主要分布在韶關、清遠、肇慶、河源、梅州、揭陽等市;優質高嶺土、油頁巖等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等市;地熱、礦泉水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有色金屬、稀有稀土金屬及建材非金屬等礦產具有較好的資源開發潛力。鉛、鋅、鎢、錫、稀土、硫鐵礦、高嶺土、水泥用灰巖、建筑用花崗巖、玻璃用砂、地熱、礦泉水等為省內優勢礦產,具有較好的開發利用基礎。煤、陸域石油及天然氣等能源礦產以及鐵、鋁、磷等礦產資源成礦地質條件較差,可開發利用的資源潛力有限。
野生動植物資源
野生動物資源 至2023年底,廣東省記錄分布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1052種(包括兩棲綱114種、爬行綱172種、鳥綱584種、哺乳綱182種)。由林業部門主管、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18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42種(包括哺乳綱11種、鳥綱27種、爬行綱3種及昆蟲綱1種),代表物種有華南虎、小靈貓、中華穿山甲、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46種(包括哺乳綱14種、鳥綱109種、爬行綱13種、兩棲綱4種及昆蟲綱6種),代表物種有獼猴、黑熊、豹貓、黃喉貂、毛冠鹿、水鹿、白鷴、白胸翡翠、白腰杓鷸、斑頭大翠鳥、斑頭秋沙鴨等。
野生植物資源 至2023年底,廣東省記錄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6658種(包括苔蘚植物691種、石松類和蕨類植物588種、裸子植物29種、被子植物5350種),由林業部門主管、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11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有廣東蘇鐵(仙湖蘇鐵)、水松、南方紅豆杉、小葉兜蘭、紫紋兜蘭、杜鵑紅山茶等9種;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有白豆杉、厚葉木蓮、杜鵑蘭、八角蓮、紫荊木等101種。
海洋資源
廣東省海域遼闊,灘涂廣布,陸架寬廣,港灣優良,島礁眾多,海洋生物、礦產和能源資源豐富。至2023年底,海域面積41.93萬平方千米,是陸域面積的2.3倍。大陸海岸線長約4100千米,居全國首位。擁有海島1963個,其中90%以上的海島為無居民海島,面積小于500平方米的海島占50%以上。沿海港灣眾多,適宜建港的有200多個。濱海濕地面積1.02萬平方千米,紅樹林面積106.37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39.3%。海洋生物有浮游植物406種、浮游動物416種、底棲生物828種、游泳生物1297種、魚類1200多種,分布有綠海龜、中華白海豚、花鰻鱺、儒艮、黿、中國鱟等多種珍稀瀕危海洋動物。灘涂、淺??绅B殖面積占全國32.2%,是全國著名的海洋水產地。海洋能資源豐富,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可達7500萬千瓦,粵東粵西地區沿岸海洋風能強度較大。沿海波浪能儲量居全國前列,沿岸可開發利用潮汐能總裝機容量57.3萬千瓦。南海可開采石油儲量5.8億噸、天然氣6000億立方米,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資源儲量約15萬億立方米。
020-83135078
僅受理網站建設維護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