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圖片新聞

廣東公布15處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 彰顯南北通融東西匯流特色

時間 : 2018-12-28 09:24:44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古驛道2.jpg

臺山大洲灣遺址。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進一步豐富了南粵古驛道文化遺產的內容,是對以往發現的古驛道沿線歷史文化遺存的延伸,是南粵古驛道系列保護利用工作新征程的接力棒?!睆V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龍家有說。

12月27日至28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南粵古驛道學術研討會暨重大發現新聞發布會在臺山市舉行。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鐘旋輝,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汪一洋,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副書記、省文物局局長曾穎如等領導和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在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文物局等單位發布了新評選的2016年以來的15處重大發現,包括臺山大洲灣遺址、肇慶古城驛道遺址、韶關萊山遺址六朝墓群等。這是經專家制定了推薦條件和評選標準,從各地推薦的29個2016年至今發現的未經文物行政部門普查登記在冊的廣東省轄區內的古道及其沿線1000米以內的歷史實物遺存評選出來的。

大洲灣遺址連接“海絲”和古驛道

臺山上川島北側的大洲灣遺址上海風習習,在海灘邊上臨時搭建了一座兩層高的木樓,像一個巨型保護罩一樣將近百平米的海灘圍住,頂部是海景觀光臺,可通往方濟各·沙勿略墓園,這里就是大洲灣遺址博物館。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大洲灣遺址考古項目領隊崔勇介紹,自2016年以來,多次臺風導致大洲灣的海岸線后移,大量瓷器碎片及考古區域被海水侵蝕,因此在今年初建成了這個簡易博物館,將這片區域集中保護起來。

記者在現場看到,館內的玻璃地面下陳列著從大洲灣發掘出的瓷器碎片;而從另一側墻面上可以發現,巖壁從下往上分別是巨大且不規律的基巖、填充縫隙的碎石頭、細小的砂石,崎嶇不平的地面被逐層鋪平。墻面頂部巨大的鏡面玻璃則將頂部的排水渠、散落瓷片等痕跡展現在觀眾面前。

崔勇告訴記者,這些碎石和排水渠都是人工構筑的,鋪成的平臺就是明代中葡進行瓷器交易的場所,這一地層堆積也與歷史文獻記載中關于早期中葡海洋貿易的內容相吻合?!八卧暮M赓Q易很興盛,但是明代實行海禁政策,外來船只不能靠岸,于是沿著海上絲綢之路而來的葡萄牙人只能在離岸9海里的上川島登陸,建立貿易基地。因此上川島比澳門更早成為中葡貿易區?!贝抻抡f。

大洲灣遺址是南粵古驛道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說,這里既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南粵古驛道的重要節點。南粵古驛道的獨特價值在這里得到充分彰顯,起到了內接和外聯的作用:向北翻越南嶺可聯通中原,向海外通過這里出海,持續地向東南亞、南亞甚至更遙遠的西方進行文明交流。

重大發現將逐一制定保護利用方案

自從2016年省政府將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在南粵大地上掀起了發現、調查、研究、保護、利用和宣傳南粵古驛道及其沿線相關文化遺產的熱潮。3年來,我省新發現南粵古驛道135條、400多公里,占全省古驛道本體的57.9%。

這次評選的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分為文物考古新發現、調查研究新發現和社會人士新發現。河源何新屋地契屬于后者。何新屋位于連平縣大湖鎮油村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間,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今年8月,當地為了申請舉辦南粵古驛道定向越野大賽對圍龍屋修繕時,在樓閣墻體縫隙中發現了100多件地契,主要分為白契、紅契(也稱官契)兩大類,保存完好,其中大部分是清代道光年間的地契。

曹勁說,這批地契是非常珍貴的文書資料,而且有著明確的紀年。這些地契對于分析當時的土地交易流程、民間土地流轉的風俗甚至家族的繁衍變遷等都很有價值,可以從中解讀出不同的歷史信息。

今后將如何保護并利用好這批重大發現?省自然資源廳副巡視員方為民介紹,在發現古驛道的過程中,主要以修復為主,從省的層面建立相關的機制,設立修復古驛道的技術標準,并積極鼓勵各地政府加大投入,從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角度進一步挖掘和開發建設。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