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嶺南文化 > 文化在線

“烽火課堂”再現華南教育薪火情

時間 : 2020-09-04 09:31:32 來源 : 廣州日報
【打印】 【字體: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烽火課堂 勿忘先師’—再現華南教育歷史主題展暨‘品粵游徑’研學營活動”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行。會上,主辦方宣布“品粵游徑”研學營正式開營。據悉,該活動旨在以研學方式,弘揚抗戰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延續嶺南文脈、傳承愛國主義和艱苦奮斗精神。

1_副本.jpg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烽火課堂 勿忘先師’—再現華南教育歷史主題展暨‘品粵游徑’研學營活動”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行。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9月3日,“品粵游徑”研學營的首堂思政課走入主題展,師生們以觀展的形式,重溫華南教育歷史,在致敬先師的同時與“坪石先生”展開一場跨時空的對話。9月3日,廣州、韶關、梅州、清遠、云浮等多地聯動,共同舉辦紀念活動。其中,粵北4市以韶關為主會場舉辦了“銘記烽火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走進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系列活動,該活動令鮮為人知的華南教育變遷史走入公眾視野。

2_副本.jpg

  9月3日,“品粵游徑”研學營的首堂思政課走入主題展,師生們以觀展的形式,重溫華南教育歷史,在致敬先師的同時與“坪石先生”展開一場跨時空的對話。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現場:

  “品粵游徑”研學營的首堂思政課走進主題展

  9月3日,“‘烽火課堂 勿忘先師’——再現華南教育歷史”主題展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對外開放,展期為4周。9月3日,“品粵游徑”研學營的首堂思政課走入展廳,帶領師生重溫華南教育歷史學術軌跡和感人事跡。活動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華南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院長劉俊、連州劉禹錫紀念館館長曹春生受聘為“品粵游徑”研學營導師,他們將參與研學營的課程設計和講解等多個環節。

3_副本.jpg

9月3日,“‘烽火課堂 勿忘先師’——再現華南教育歷史”主題展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對外開放,展期為4周。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據介紹,本次主題展覽分別以學科、大師為主線,一方面構建一個場景化、主題展覽,通過“坪石先生”的故事,把中國教育歷史上,各學科、各領域的大師們的學術成果、學術軌跡記錄并呈現出來,形成有聲有型的展覽形式;另一方面,主辦方根據不同學科、領域進行內容規劃和劃分,以“敵機下的體育和藝術教育”“烽火下的課堂”“木箱圖書館”“巍巍大師”“華南教育變遷史”為主題,讓觀眾與學科歷史來了一次跨時空對話。

4_副本.jpg

  本次主題展覽分別以學科、大師為主線,一方面構建一個場景化、主題展覽,通過“坪石先生”的故事,把中國教育歷史上,各學科、各領域的大師們的學術成果、學術軌跡記錄并呈現出來,形成有聲有型的展覽形式。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抗日戰爭期間,以中山大學為代表的華南地區中高等院校內遷粵北展開教學,在這里涌現了一批堅守烽火育人的先師。而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建設對深化認識華南教育歷史乃至中國教育史,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同根同脈同源的精神家園、促進粵北生態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動態:

  周末走進連州“烽火課堂”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據悉,“品粵游徑”研學營的首場戶外課將于本周末在清遠連州舉行。主辦方表示,這堂戶外研學課既是一堂采訪課,又是一堂文史課、思政課。經過前期選拔的中小學生將走進連州的“烽火課堂”——華南教育歷史研學連州基地,走進林勵儒、郭大力等先師的世界,了解華南教育如何在抗戰時期薪火相傳。此外,他們還將踏上歷時2000多年的秦漢古道,聆聽劉禹錫、韓愈等歷史文化名人的嶺南往事。

5_副本.jpg

音樂家馬思聰展區。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據介紹,省立文理學院(華南師范大學前身)抗戰時期九載十遷,曾兩度遷至連縣。1940年秋,已完成《資本論》翻譯的郭大力應省立文理學院院長林勵儒之聘,到該院講授經濟學。不在意條件極差的教學環境,郭大力接受了聘請,只希望找到一個能發揮自己作用的地方。來到連州東陂鎮后,他一邊翻譯,一邊利用課余時間翻譯《剩余價值學說史》。在他看來,只有把《剩余價值學說史》全部譯成中文,才算把《資本論》完整地譯介給中國人民。和郭大力一樣,曾在連州省立文理學院任教的還有諸多教授學者,他們在烽火課堂上傳授真知、在苦難歲月中探尋真理,為抗日戰爭勝利、新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教育保障。

6_副本.jpg

展區現場。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據悉,在開營儀式上,主辦方為該堂戶外課的領隊代表華南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學生胡則霖授旗。曾參與過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調研的胡則霖將作為“品粵游徑”研學營首場戶外課的領隊之一,向中小學生們講述有關連州基地的歷史點滴。

  聚焦:

  打造“品粵游徑”研學營平臺以研學讀懂嶺南

  近年來,游徑作為文旅融合的新平臺,將文物、博物館、A級景區等優質文化和旅游資源串珠成鏈,成廣東文化和旅游業的新亮點。主辦方表示,以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為代表的文化資源,構成游徑中的文史“寶藏”。為此,主辦方搭建“品粵游徑”研學營活動平臺,整合高校、博物館、A級景區等優質資源,開展線上加線下的研學營活動,由專業導師帶隊,走讀游徑以及南粵古驛道沿線文化和旅游資源點,以戶外課堂的形式,走讀歷史、讀懂嶺南。

7_副本.jpg

展區現場。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據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消息,自2016年廣東省政府部署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2018年廣東省副省長許瑞生首倡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后,2020年廣東省已初步建成18條共1000多公里的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27條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和64條廣東省歷史文化游徑。

  去年以來,廣東省在南粵古驛道建設過程中,以省“三師”專業志愿者為主力的各方力量又發掘了抗戰時期國立中山大學、省立文理學院等一批高校舊址,華南教育的變遷史也隨之浮出水面。目前,廣東省正在以韶關、清遠、梅州、云浮等地為重點,打造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該舉措既是對華南師生堅定信念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之精神的緬懷和傳承,推動粵北山區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舉措。同時,該舉措對增進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文化認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同精神家園具有重要意義。

政府網站找錯
黨政機關
適老化無障礙服務
網站信息
關于本網             網站聲明
聯系我們

020-83135078

僅受理網站建設維護相關事宜

service@gd.gov.cn
新媒體矩陣
網站官方微信 網站官方微信
粵省事小程序 粵省事小程序
粵商通APP 粵商通APP
網站官方微信
粵省事小程序
粵商通APP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