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嶺南文化 > 非遺文化 > 傳統戲劇

姑娘歌

來源 : 廣東省文化館
【打印】 【字體:

姑娘歌市流傳于雷州半島一帶的民間音樂,是由雷州歌的對歌派生的一種特殊演唱形式。其主要依附于當地各村社民間的年例習俗,著名歌手常被邀請對歌酬神,于是三五成群,組成半職業化班子專事對歌,因表演以女歌手為主,故民間便稱之為“姑娘歌”。姑娘歌約產生于明代晚期,至清雍正年間已甚為盛行,現主要分布于雷州、遂溪、徐聞等市、縣及周邊的廉江、電白、吳川與湛江市郊區一帶。

姑娘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既有褒忠說孝,貶叛斥逆,講仁義,抨奸詐,頌貞孝,抑淫亂等充滿勸世教化的題材內容,又有涉及天文地理、歷史社會、人情哲理、風俗習慣、文化知識、生產生活等諸多方面的題材內容。其歌詞結構多為七言四句,偶有五字句和多字句,隔行押韻,歌墊、韻腳、韻音基本上沿用了雷州歌的格律。

姑娘歌以雷州方言演唱,且屬無伴奏清唱,曲調簡樸、古拙、粗獷,并以即興性對唱為主要特征,其表演形式有三種:一是祭祀式演唱,通常是在年例祭神時,歌手箕跪神臺前輪唱頌神歌和祈禱歌,帶有嚴肅的儀式性;而是斗歌式演唱,常于歌臺上由歌手之間或歌手與觀眾之間交相對唱,彼此問駁,一決輸贏,帶有輕松興奮、斗智取樂的強烈氣氛;三是歌舞式演唱,多式唱有一定故事情節的勸世歌時,由一男一女對唱,男稱“相角”,女稱“姑娘”,以扇、巾為道具,不講究舞步,只有走動換位,重在以各種動作的舞扇揮巾,配合演唱節拍,邊唱邊舞,以適應敘事的需要,已帶有戲曲的某些初始因素。

姑娘歌保存下來的大量作品,為研究雷州半島的歷史、經濟、文化和民間信仰、社會心理提供了寶貴資料,其兼有角色、歌舞并以敘事為主的演唱形式,更成為當地民間劇種雷劇形式的源頭。但在如今的傳承中,傳統姑娘歌臨場發揮的即興性所閃射的智慧魅力,卻被人為限定主題的對歌比賽所削弱,其鮮活形態遭遇了被扼制的尷尬,還面臨有影響的歌手青黃不接的困境,亟待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姑娘歌2.jpg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