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嶺南文化 > 非遺文化 > 傳統美術

臚溪壁畫

來源 : 廣東省文化館
【打印】 【字體:

壁畫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一門傳統的民間藝術,主要用于祠堂、廟宇、民居墻壁的裝飾。臚溪壁畫是中國傳統壁畫藝術中的一支,以其獨特的鄉土藝術風格,在潮汕地區傳統民居、寺廟、祠堂等建筑中廣泛應用。臚溪壁畫的歷史悠久,從潮汕地區現存的傳統祠堂、廟宇中可知,明末清初臚溪壁畫就已經在當地建筑中應用。

臚溪壁畫按作畫地方不同,可分為彩楣畫、門肚畫、窗楣畫、屋角墻頭畫等。其創作過程要求嚴格,首先在要作畫的墻壁上用批灰工具批刮上貝灰,等灰差不多要干,再刷上灰水,并根據面積定出多少幅畫面,中間主幅、兩邊要對稱,畫面可畫人物、山水風景、花、鳥、蟲、魚、動物齋工博古等圖畫,從上紙灰,打粉底,勾墨線,涂上各種顏料色彩,然后再全面檢查整理,畫外墻畫的還要再噴上特殊無色光油以保護作品。

臚溪壁畫的構圖嚴謹,大方合俗;用色用墨很講究,線條簡練,點劃分明;畫面典雅精細,色彩艷麗奪目。其作品大多取材于潮汕民間傳奇故事和祥瑞和諧圖案等,如《拜壽圖》《五子登科》《雙鳳呈祥》《松鶴長青》等題材,其中以吉慶祥瑞、富貴長青、仁義孝廉等題材的壁畫作品最能體現潮汕的文化特色。

臚溪壁畫承襲了中國民間工筆畫的傳統,同時受到潮汕地方文化的影響,經歷代藝人的傳承發展,自成風格,作品寄托人們對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反映側面反映出潮汕地區社會生活的風貌,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

臚溪壁畫作畫流程嚴謹,材料工具復雜,整套工藝流程沒有多年的鍛煉難以完全掌握,且其傳承方式屬家族式傳承。加之臚溪壁畫相關歷史資料大都散佚,臚溪壁畫的傳承與發展已經面臨著瓶頸,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