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動交流 > 回應關切

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領跑全國 實現“五連冠” 高新技術企業總數5年接近翻番

時間 : 2022-06-03 09:13:16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2021年,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全省研發經費支出從2017年的234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超38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2.61%提高到3.14%;全省研發人員突破110萬人;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指標均居全國首位……2日,在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新聞發布會——科技創新強省建設專場上,省科技廳廳長龔國平曬出廣東科技發展“成績單”。

  近年來,廣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1+1+9”工作部署,扎實推進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動能”。

  全省基礎研究支出經費近5年翻倍

  不久前,江門中微子實驗建設迎來重大進展——為實現探測設備有機玻璃球自上而下逐層安裝而建設的升降平臺已安裝完畢,并頂升至38米,為下一步有機玻璃球安裝工作做好了準備。

  江門中微子實驗是落地廣東的又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有力支撐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技體系的源頭,加強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龔國平介紹,在2019和202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廣東牽頭和參與的成果共有5項。成績背后,是我省以一系列舉措全面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

  據了解,廣東率先出臺關于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的若干意見并成立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全省基礎研究支出經費近5年實現翻倍。同時,廣東還通過國家聯合基金、省市和省企聯合基金更好地引導基礎研究多元投入。目前,全省已構建起國家基金委—廣東聯合基金、省基礎研究重大項目、省市和省企聯合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大板塊資助體系,形成了從十萬元到千萬元的基礎研究“金字塔”支持格局。

  加強基礎研究離不開強大的研究主體與載體支撐。近年來,廣東加快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設,打造體現國家使命、具有廣東特色的“科技王牌軍”。以實驗室體系建設為例,廣東已初步構建起以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為引領,省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以及“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組成的高水平多層次實驗室體系。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大灣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在形成集群之勢。

  “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建設,實現了廣東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領域‘零’的突破,隨后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先后落地建設?!笔“l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巡視員賴茂華介紹,國家規劃“十四五”期間將在廣東布局建設人類細胞譜系等5個設施,數量位居全國首位。這些大科學裝置,將為我省前沿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知識產權制度對科技創新具有重要的激勵和保障作用。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一級巡視員何巨峰介紹,廣東在全國率先啟動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和知識產權強國先行示范省建設,截至2021年底,全省發明專利有效量44萬件,位居全國第一。“2021年專利轉讓次數達13.4萬件,高水平知識產權轉化運營有力推動了我省科技創新成果實現經濟價值。”他說。

  科技企業“千軍萬馬齊創新”

  制造業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廣東以強芯工程、數字化轉型為著力點,不斷加快重點產業核心技術領域創新突破,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省中小企業局局長楊淑鵬介紹,廣東推動成立了投資規模均超百億元的灣區半導體、廣大融智、智能傳感器等三大產業集團和總投資規模達千億元的六大產業基金,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打造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集聚區。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廣東在全國率先探索創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引進培育510家優秀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開展16個產業集聚區數字化轉型試點,累計推動超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6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云”。

  聚焦產業發展瓶頸,我省積極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廣東路徑”。龔國平介紹,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九大重點領域,廣東實施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截至2021年底共組織實施了8批次項目,在5G、超高清視頻、高端電子元器件等領域打破一批技術瓶頸,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進一步增強。

  “企業創新意識活躍、創新能力強是廣東經濟發展的特色和優勢。近年來,我省大力培育壯大科技企業群體,多措并舉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饼弴秸f,2021年我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突破6萬家,相比2017年接近翻番。

  為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廣東大力支持企業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中,企業牽頭項目超過一半,參與項目達九成以上。

  “在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廣東企業逐步形成‘千軍萬馬齊創新’的局面,涌現出一批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出一大批新興產業硬科技企業,企業成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饼弴秸f。

  8所高校入圍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

  建設科技強省需要堅實的人才基礎。龔國平介紹,廣東聚焦高精尖缺人才,著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一方面,充分發揮重大人才工程、重大科技項目、重大創新平臺引才育才作用,探索‘一事一議’、試點單位自主舉薦等新模式,大力引進培育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不斷加大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培養力度;另一方面,優化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全省持有效‘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的人員超過4萬人,其中A類高端人才過萬人?!饼弴秸f。

  高校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介紹,截至2021年底,全省普通高校有160所,其中11所高校入圍2021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榜中國內地前100名,8所高校入圍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130個學科入圍ESI全球排名前1%。

  在學科專業機構方面,廣東培育建設了一批特色鮮明、與區域產業發展高度融合的應用型高校,主動融入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拔覀冎攸c支持與科技創新強省建設緊密相關的理工類學科專業,目前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相關的139個學科納入省級重點建設行列,占重點學科總量的69.5%;與‘1+1+9’工作部署重點任務相關的學科共148個,占重點學科總量的74%?!敝斐A說。

  廣東還積極為科創人才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推進科技創新領域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其中,“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持續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擴大高校院所科研管理自主權,取得明顯成效。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