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1-00151 分類: 工業、交通、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01-08-01
名稱: 廣東省綜合運輸體系“十五”計劃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01〕65號 發布日期: 2018-01-10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廣東省綜合運輸體系“十五”計劃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8-01-10  瀏覽次數:-

廣東省綜合運輸體系“十五”計劃的通知各地級以上市、順德市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廣東省“十五”重點專項計劃《廣東省綜合運輸體系“十五”計劃》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年八月一日


廣東省綜合運輸體系“十五”計劃目錄


  一、發展現狀


 ?。ㄒ唬熬盼濉被仡?/p>

 ?。ǘ┐嬖趩栴}

 ?。ㄈ┬蝿莘治?br/>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ㄒ唬┲笇枷?/p>

 ?。ǘ┌l展目標


  三、主要任務


 ?。ㄒ唬┘涌旃肪W建設,實現地級以上市通高速公路

 ?。ǘ┘涌扈F路出省通道和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的規劃和建設

  (三)建設以樞紐港為中心的港口體系

 ?。ㄋ模┘訌姌屑~港出海航道和內河航道建設

 ?。ㄎ澹┙ㄔO液化天然氣主干網及相關工程

 ?。┙ㄔO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為中心的航空港體系

  (七)全面推進交通運輸領域的信息化建設,積極發展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

 ?。ò耍┘訌姵鞘薪煌ê统请H交通的聯系,進一步完善綜合運輸網絡布局


  四、政策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協調交通運輸發展

  (二)深化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交通運輸市場管理體系

 ?。ㄈ┻M一步加強各種運輸方式間的銜接,大力發展綜合物流系統

  (四)進一步加強政策法規和監督保障體系的建設,爭取各方大力支持


  

  “十五”時期,是我省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奠基期,也是實現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按照《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總體要求,編制我省綜合運輸體系“十五”計劃。綜合運輸體系是指各種運輸方式在社會化運輸范圍內和統一的運輸過程中,按其各自的技術、經濟特征,在統籌規劃下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協作、有機結合、協調發展、連接貫通的現代化交通運輸綜合體。

一、發展現狀

(一)“九五”回顧

 “九五”期間,我省抓住國家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提高交通設施技術檔次和綜合運輸效益為中心,大力加強公路、鐵路、港口、航道、機場的建設,使我省運輸網絡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綜合運輸能力大為增強,基本實現了省委、省政府在“九五”初期提出的“再奮斗五年,使交通運輸基本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這一戰略目標。一個以廣州為樞紐,向全省各地輻射的綜合運輸網絡已經初具規模,初步構筑了全省綜合運輸體系的骨架?!熬盼濉睍r期交通運輸發展的主要特點如下:

  1.網絡規模明顯擴大?!熬盼濉逼谀?,我省各種運輸線路總長度比“八五”期末增長57%。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02606公里,新增180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達1186公里,新增828公里,一級公路新增2660公里,并實現村村通公路的目標;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942公里,建成京九鐵路廣東段、梅坎鐵路等新的出省通道;沿海及內河港口泊位達到295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26個;港口吞吐能力達39897萬噸,其中:公用碼頭能力約占73%,貨主碼頭能力約占27%;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3696公里,其中,3000噸級海輪航道143公里;完成湛江機場改造,全省擁有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湛江、梅縣等六個能起降波音737以上機型的民航機場,2000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142萬人,按高起點、高標準和高質量的要求開工建設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輸油汽管道里程達1536公里。預計“九五”時期交通運輸行業完成投資1188億元。

   2.綜合運輸能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使交通在滿足運輸需求、縮短運輸時間、節約運輸成本、提高運輸質量等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目前,除了季節性運輸高峰期外,鐵路運輸“限制口”已經消除,緊張狀況有所緩解;公路交通有了明顯改善,欠發達地區公路通達度有較大提高;港口壓船壓港現象明顯減少;民航干線運輸能力基本適應需要。

  3.綜合運輸系統逐步形成。交通基礎設施的加強和完善,初步形成了綜合運輸系統的骨架,各種運輸方式都發揮了較好的作用,綜合運輸生產穩步增長,有力地促進了我省國民經濟的發展?!熬盼濉逼陂g,我省全社會客、貨運輸量分別年均遞增4.2%、0.3%,其中,公路客運平均遞增4.7%、貨運1.8%;鐵路客運6.1%、貨運2.5%;水路客運-14.4%、貨運-4.8%;民航客運2.5%、貨運11.9%。1997—1998年,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專業化重組,船隊結構進行較大幅度調整,廣州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廣州遠洋運輸有限公司運力約30%調往外地,運量相應減少,這是近年來全省水運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但調往外地的運力仍承擔廣東的貨物運輸,規劃中這部分運量仍計算在我省的運量之中。

  4.交通硬件設施和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高。一是公路等級提高。全省二級以上標準公路通車里程的比重由1995年的11.2%增加到2000年的19.5%。二是列車行車速度加快,貨運重載、客運高速、運營管理現代化、調度集中等已經起步。三是沿海主要港口泊位朝著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裝卸效率提高,縮短了船舶在港停時。四是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和地面各項保障設施能力提高。

  5.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進展,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運輸管理體制與企業經營機制改革取得一定進展。運輸市場逐步放開,運輸價格改革穩步推進,運輸市場競爭機制正在形成,運輸服務質量有了明顯改善。公路、內河運輸基本實現政企分開,運價基本與市場接軌,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二)存在問題


  我省綜合運輸體系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運輸網絡還很薄弱。網絡布局不完善,通行能力仍顯不足。高速公路尚未成網,混合交通嚴重;國道、省道部分路段交通量超過了設計通行能力,欠發達地區特別是山區公路通達度不夠;鐵路出省通道布局需進一步完善,粵西通往西南地區通道能力不足,鐵路樞紐建設滯后;大型專業化集裝箱碼頭能力不足,樞紐港出海航道滿足不了船舶大型化的需要。


  2.技術裝備水平不高。交通基礎設施總體技術等級偏低,如公路、內河航道網、廣州機場等。三級及以下標準的公路比重達80.5%;三級以下航道占航道總里程的91%;鐵路復線和電氣化率低,除廣深線外,列車行車速度有待進一步提高,貨運重載、客運高速等尚處于起步階段;集裝箱等現代化運輸手段尚未得到普遍應用;廣州機場客貨運輸設施不足。


  3.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各種運輸方式間和運輸方式內部的一些結構性矛盾日顯突出。在綜合運輸方面,各種運輸方式間的協調配合、運輸設施統籌規劃建設、運輸裝備的發展以及運輸經營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機整體,銜接不夠緊密,發展不夠協調。連接鐵路和港口主樞紐的公路通過能力不足,與高速公路出口相連接的普通公路建設和改造滯后,影響了運輸整體效益的發揮。在運輸方式內部,鐵路網絡結構欠合理,繁忙線路客貨混行影響了速度和效率;公用碼頭特別是樞紐港的吞吐能力不足,貨主碼頭能力富余;集裝箱多式聯運系統發展滯后,大型集裝箱專用泊位不足,部分港口件雜貨泊位能力富余。公用碼頭吞吐能力約占全省港口吞吐能力的73%,完成吞吐量約占港口總吞吐量87%,其中廣州、深圳、汕頭、湛江四大港口的吞吐能力占全省的42%,而完成的吞吐量占64%,貨主碼頭能力占27%,完成吞吐量占13%。


  4.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相對滯后。鐵路、民航、港口至今仍未真正實現政企分開;交通運輸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投融資體制尚不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仍未到位;市場競爭機制尚不完善,壟斷依然存在,運輸價格的形成與管理機制仍不適應市場經濟需要;交通運輸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后。

  此外,建設工程造價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工程質量還有待提高;交通建設債務負擔較重等問題仍然非常突出。

  綜上所述,經過“九五”期的建設和發展,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但與我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發展仍然是“十五”時期的主題。


 ?。ㄈ┬蝿莘治?/p>


  “十五”時期,我省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預計全省GDP年均增長9%左右,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必將增加對運輸的需求,客觀上要求進一步提高交通運輸的通行能力,因此,必須繼續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是提高貨物運輸能力的需要?!笆濉睍r期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過渡期,雖然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單位產值所需的運輸量將會降低,但隨著經濟開放程度、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我省的外貿物資運輸量將穩步增長;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我省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省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合作和物資交流勢必日益擴大。因此,要求“十五”期間我省要進一步提高國內物資和外貿物資的運輸能力,對運送物資的時間、安全、質量等方面將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其次是提高旅客運輸能力的需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消費結構、消費觀念的變化,消費市場日趨擴大,對“出行”的要求將進一步提高。我省是全國外向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際友好往來和商務交往將與日俱增,旅游事業勢必有較大幅度拓展?!笆濉逼陂g,旅客運輸量將有較大增長,且增速大于貨運,因此,要相應提高旅客運輸能力,并注意滿足不同層次旅客對服務質量的要求。


  根據交通運輸量與國民經濟的相關關系,經測算,“十五”時期我省的貨物運輸量年均增長4.9%,其中,鐵路6.4%,公路5.0%,水運4.0%,民航9%;客運量年均增長6.5%,其中鐵路4.5%,公路6.7%,水運-1.9%,民航9%;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長6%,2005年達39500萬噸;口岸進出口集裝箱量年均增長11.88%,2005年達到2450萬標箱。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頭港和湛江港集裝箱吞吐量將達1142萬TEU;民航機場旅客吞吐量年平均增長6.5%,2005年達到2682萬人。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指導,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調整和優化交通運輸結構為主線,以完善運輸網絡為中心,使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綜合優勢,逐步形成客運快速化、貨運物流化的智能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打下更堅實的基礎。要正確處理新建與現有設施利用的關系,推進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處理好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東西兩翼地區、粵北山區的發展關系。


  (二)發展目標


  建成以廣州為樞紐,連接全省地級以上市的高速公路網;形成貫穿東西南北,連接周邊省份的鐵路網;完善以沿海樞紐港為龍頭,層次分明,協調發展的港口體系;構建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為樞紐機場,深圳、汕頭、珠海、湛江等機場為干線機場的民用航空運輸體系;進一步建設廣州、深圳地鐵等城市交通系統,起步建設連接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與港澳銜接的快速軌道交通系統;以信息化、網絡化為基礎,加快智能型交通運輸的發展,推進現代物流系統的形成;進一步改善粵北山區和廣大農村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全省基本形成以公路為基礎,以鐵路為骨干,水運、航空運輸協調發展,對外運輸通道、省內運輸網絡和港站主樞紐相互銜接,結構趨于合理,綜合運輸能力顯著增強,運輸質量明顯提高的綜合運輸體系。深化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比較完善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


  預計“十五”期末,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10.8萬公里,新增53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達2500公里以上,增加1314公里;公路密度達到60.6公里/百平方公里;鐵路營業里程達2254公里(其中準高速鐵路146公里),增加312公里,鐵路復線新增355公里;港口吞吐能力達5億噸,增加1億噸,增建港口泊位109個;繼續疏浚沿海主樞紐港的出海航道,整治內河航道里程811公里,其中,3000噸級海輪航道206公里;輸油氣管道里程1858公里,新增327公里;完成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遷建及其配套設施。


  “十五”期間,交通運輸建設預計投資2078億元。其中,公路941億元,鐵路190億元,港口270億元,航道42億元,機場189億元,管道24億元,城市交通422億元。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公路網建設,實現地級以上市通高速公路


  “十五”期間,進一步發揮公路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主通道和基礎性作用。分層次建設全省公路主骨架網、區域干線公路網、縣鄉公路網、公路運輸服務四個網絡。一是加大通往地級市高速公路以及國道主干線粵境段未建成路段的建設力度,確保通往韶關、河源、梅州高速公路2003年建成通車,2005年全省所有地級市通高速公路,形成連通全部地級以上市并與周邊省份相連接的高速公路主骨架。二是加快以國道、省道改造為主的區域干線公路建設,實現市到縣通一級、二級公路,形成與高速公路網相互連接、相互補充、層次分明的區域干線公路網,提高公路運輸整體效益。三是加強縣鄉公路的建設與改造,形成縣鄉公路網。“十五”期以提高公路技術等級為主,重點改建山區的縣鄉公路,提高公路抗災能力。四是加快公路站場建設,以建設廣州、深圳、湛江、汕頭公路主樞紐、省一級公路運輸樞紐和省二級公路運輸樞紐為重點,形成省際干線快速直達公路運輸系統和省內相應集散運輸服務網絡。


  “十五”期重點建設京珠國道主干線高速公路小塘至甘塘段、甘塘至廣州太和段、新洲至坦尾段,同三國道主干線高速公路汕頭至汾水關、開平至陽江段、陽江至茂名段、茂名至湛江段,渝湛國道主干線高速公路遂溪至山口段,以及珠江三角洲環形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2066公里。國道新改建一級公路601公里、二級公路301公里、橋梁15公里;省道新改建一級公路1424公里、二級公路3076公里、三級公路147公里、橋梁6.7公里。建設廣州、深圳、汕頭、湛江四個公路主樞紐。繼續開展珠海至香港大橋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


 ?。ǘ┘涌扈F路出省通道和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的規劃和建設


  加快建設廣州地鐵二號線、深圳地鐵首期等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開工建設廣州地鐵三號線、深圳地鐵二期。規劃建設以廣州為中心、銜接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系統,近期建設廣州至白云國際機場、廣州至佛山—順德—番禺城際快速軌道項目。續建粵海鐵路廣東段、京九鐵路龍川北—常平段復線,改造廣州鐵路樞紐,增建廣深四線,積極配合國家建設京廣客運專線和洛湛通道,韶贛鐵路廣東段;對運量大的既有鐵路進行復線和電氣化改造,使運輸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有明顯提高。


 ?。ㄈ┙ㄔO以樞紐港為中心的港口體系


  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在調整中發展”的方針。充分發揮主樞紐港、重要港口、中小外貿港、其它中小港的作用,形成層次分明、協調發展的港口體系,提高港口總體功能。一是加強廣州、深圳、汕頭、湛江、珠海五個樞紐港口建設,特別要把樞紐港大型集裝箱專業化碼頭的建設放在突出戰略地位,帶動支線港、喂給港的發展。形成以樞紐港為龍頭,層次清晰,功能完善,管理科學,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的集裝箱運輸系統。二是合理調整港口功能、港區功能。三是改造件雜貨碼頭,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的能力。四是加強內河港口建設,提高港口裝備技術水平。五是逐步解決老港區與城市發展的矛盾。此外,進一步完善港口配

套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如集疏運通道、倉儲設施、物流園區等。


 ?。ㄋ模┘訌姌屑~港出海航道和內河航道建設


  進一步浚深樞紐港出海航道,重點建設廣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使航道水深達到-13米;開辟銅鼓航道,為深圳港西部港區服務,航道浚深至-13.5米;湛江港航道浚深達到-14.6米以及汕頭港航道浚深至-11米?!笆濉逼谀?,基本完成珠江三角洲“三縱三橫”骨干航道(廣州港出海航道,西江下游出海航道,白泥-陳村-洪奇瀝水道;東平水道,蓮沙容水道及向西延伸至潭江,小欖水道)及重點航道的整治,全省建成以西江水運主要通道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千噸級及千噸級以上航道為骨干,三五百噸級為基礎的三角洲航道網,并以該航道網為中心,向北江、東江等周邊地區輻射,形成干支相通、江海直達的高標準內河航道網。


 ?。ㄎ澹┙ㄔO液化天然氣主干網及相關工程


  在珠江三角洲規劃建設總長度508公里的液化天然氣輸氣主干管線,“十五“期間建設一期工程327公里,向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城市的居民、商業和工業企業供氣;進一步完善既有輸油管道系統配套設施的建設,提高現有輸油管道運輸能力。


 ?。┙ㄔO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為中心的航空港體系


  “十五”期間重點遷建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發揮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作為我國三大樞紐機場的作用,形成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為樞紐機場,深圳、汕頭、珠海、湛江等機場為干線機場的民用航空運輸體系,做好潮汕機場前期工作,完善機場布局。


 ?。ㄆ撸┤嫱七M交通運輸領域的信息化建設,積極發展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


  加強交通運輸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推動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逐步實現交通運輸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管理全過程的信息化、網絡化。


  “十五”期重點選擇高速公路的監控、收費、快速貨運系統等方面進行試點應用,逐步建設新型的智能化運輸系統,大幅度提高路網的通行能力和服務質量。


 ?。ò耍┘訌姵鞘薪煌ê统请H交通的聯系,進一步完善綜合運輸網絡布局


  加強城市交通和城際交通的聯系,是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布局、提高綜合運輸效益的重要環節。城市交通建設要與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國省道主干線、機場快速干線、港口集疏運通道等緊密銜接配合,同步規劃建設綜合換乘中心,建立方便高效的票務制度;加快與高速公路出口相連接的普通公路的建設和改造,提高連接鐵路、機場和港口主樞紐的通道通過能力,完善運輸網絡布局。


四、政策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協調交通運輸發展加強區域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

省要集中資金重點用于主干線高速公路網、國道、省道公路網和山區公路網建設,優先安排東西兩翼地區和山區地級市高速公路建設資金,確保通往全省各地級市的高速公路2005年建成通車。加大山區和貧困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對山區縣、貧困縣和少數民族自治縣的國道、省道公路建設補助標準在“八五”基礎上分別提高25%、80%和100%。大力扶持水運業的發展,進一步發揮我省水運資源的優勢。


  加快城市交通網絡建設。從優化全省交通網絡布局出發,以城市為依托,把城市交通作為整個綜合交通體系的有機部分進行統籌規劃,綜合管理。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要超前規劃,發展建設地下鐵路、輕軌,使軌道交通與國民經濟、城市化發展相協調。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綜合優勢,提供便捷的旅客中轉換乘和貨物的多式聯運等服務,完善城市運輸服務功能,形成快速、便捷、舒適的城市交通網。


  發展資源節約型運輸結構,推進可持續發展。交通運輸結構要實現向資源集約型的轉變,交通建設與環境建設要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盡量節約土地,各種運輸方式要有效利用能源,控制和治理運輸排放和噪聲污染,減少廢氣對環境的污染。


 ?。ǘ┥罨煌ㄟ\輸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交通運輸市場管理體系


  進一步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宏觀調控,加大項目建設和經營的管理和監督力度。一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以規劃為指導。各種運輸設施建設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對不符合總體布局規劃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過度超前。尤其要加強港口的規劃與建設管理,要嚴格執行本計劃以及《廣東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港口總體布局規劃》;同時,充分發揮貨主碼頭的作用,有條件的碼頭應向社會開放。二是加強交通運輸工程建設管理。完善交通運輸工程建設的投入和監管機制。全面實施招投標制、項目法人制、資本金制、監理制及稽查制,降低工程造價,保證工程質量。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政企分開,全面建立市場準入機制。“十五”期間,鐵路、民航、港口是實行政企分開的重點,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完善公路、水運管理體制。各級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退出直接參與的經營活動,著重做好行業管理。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對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革,建立有效激勵、嚴格約束、責權利相統一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引進競爭機制,鼓勵不同經濟成份、不同行業的企業從事運輸經營,進一步放寬外資企業進入運輸市場。


  積極推進交通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實施投資分類管理,培育、完善交通設施建設市場。對于完全經營性的建設項目,通過進入市場招標擇優選擇投資者;對于既有公益性、又有經營性的建設項目,政府給予必要的資助或特許條件,招標選擇投資者和經營者;政府投資主要用于完全公益性的建設項目。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投資的調節作用,進一步開放國內民間資金和國外資金投資交通運輸領域,不斷開拓國內外資本市場。通過推行特許權經營,轉讓已經營項目經營權等方式,吸引國內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資,使有限資產轉化為現實財力。探索項目融資的路子,逐步建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循環機制。


  完善基礎設施收費管理制度。加強公路收費管理,處理好收費站設置和撤并的關系。嚴格審核和控制收費站的設置及經營期限,定期對公路收費站進行審計。對非經營性項目,每年核定還貸余額,還完貸款后停止收費;對經營性項目,經營期滿即停止收費,撤銷收費站。


 ?。ㄈ┻M一步加強各種運輸方式間的銜接,大力發展綜合物流系統


  進一步理順管理部門與運輸企業的關系,發揮綜合運輸優勢。鐵路、民航、港口應作為政企分開的重點,打破行業界限。綜合考慮各種運輸方式的依賴性和統一性,既要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綜合優勢,即發揮鐵路和水運在中長途大宗貨物運輸方面、公路在門到門運輸方面、航空在長途旅客運輸方面優勢,又要注重各種運輸方式間功能互補、協調配套。加強輸油氣管道運輸建設,促進綜合運輸全面發展。


進一步提高綜合運輸經濟技術水平,大力發展綜合物流系統。逐步建立運輸、貿易、海關等領域計算機管理平臺和EDI網絡,實現運輸信息化,提高總體運輸管理水平。大力開展運輸代理等中介服務,提高服務水平,積極倡導多式聯運,提高綜合運輸效率。重點建設我省綜合物流系統的運輸系統、存儲和分銷系統、轉運系統、通訊系統、管理系統,以及相應操作平臺。扶持和發展若干個具有一定實力的物流企業,布局一系列物流園區,將不同運輸需求、不同運輸方式、不同的運輸要素在市場經濟原則下進行優化組合,創造我省交通運輸發展新優勢。


 ?。ㄋ模┻M一步加強政策法規和監督保障體系的建設,爭取各方大力支持


  根據交通和車輛稅費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政策,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政策法規體系,規范運輸市場行為。逐步改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口岸體制和貿易管理體制,確保我省交通運輸快速、健康、有序地發展。


  同時,積極爭取各有關部門的支持。爭取重大項目列入國家“十五”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對鐵路、公路、港站、航道等出省通道和主樞紐的建設,爭取國家、各級地方政府、規劃、國土、水利、環保等相關部門在資金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