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16-00263 分類: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意見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6-04-08
名稱: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省國企出清重組“僵尸企業”促進國資結構優化的指導意見
文號: 粵府〔2016〕29號 發布日期: 2016-04-14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省國企出清重組“僵尸企業”促進國資結構優化的指導意見

發布日期:2016-04-14  瀏覽次數:-

粵府〔2016〕29號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省國企出清重組

“僵尸企業”促進國資結構優化的指導意見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推動全省國有“僵尸企業”出清重組,促進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優化,加快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現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國有企業改革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結合,鼓勵國有資本主動與社會資本合作對接,堅持市場運作、開門處置、立足盤活、減少流失,把握好安置職工和處置債務兩個關鍵節點,用2-3年時間打好全省國有“僵尸企業”出清重組攻堅戰,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ǘ┗驹瓌t。
             ——堅持“三個結合”,統籌兼顧。出清重組“僵尸企業”要堅持與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相結合,與化解歷史問題、減輕企業負擔相結合,與聚焦主業、加快轉型升級相結合,增強企業活力,提升國有經濟競爭力。
             ——堅持“四個精準”,突出針對性。精準識別,科學確定國有“僵尸企業”標準,摸清國有“僵尸企業”底數;精準分類,根據企業特點和問題性質合理分類,突出政策措施針對性;精準發力,把握資產重組、人員安置、債務化解等關鍵點,形成政策和工作合力;精準處置,因企制宜,分類分批推進處置工作。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深化國企改革,建立健全優勝劣汰的市場化退出機制;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形成政府部署、出資人推動、企業負主體責任的工作格局。
             ——堅持總體部署,分級推進。省政府對全省國企出清重組“僵尸企業”進行統一部署,負責省屬國企“僵尸企業”出清重組;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本地國企“僵尸企業”出清重組和國資結構優化,健全上下聯動、整體推進、協同發力的工作機制。
             ——堅持企業主體,落實責任。國有企業是出清重組“僵尸企業”的責任主體,要強化責任擔當,明確任務目標,細化工作措施。圍繞企業主業及發展規劃,發揮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積極性,促進國有企業間重組及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重組。
             ——堅持規范有序,確保穩定。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依法依規履行相關程序,公開規范操作,切實維護國有股東、企業和職工合法權益,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職工權益不受損。引導被處置企業正確對待改革,制定相應的預防預警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防范風險,確保社會和企業穩定。
            ?。ㄈ┛傮w目標。
             按照精準識別、精準分類的要求,以及全省國企的實際情況,將國有“僵尸企業”分為關停企業和特困企業。關停企業,即已完全處于關閉或停業狀態、職工已安置或仍有部分留守人員、營業執照被吊銷的企業,以及“三無”企業(無人員、無資產、無場地);特困企業,即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85%且連續虧損3年以上,主要靠政府補貼或銀行續貸等方式維持生產經營,連續三年欠薪、欠稅、欠息、欠費,生產經營困難造成停產半年以上或半停產1年以上。按照上述條件統計,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省國有關停企業2333戶,占企業總戶數的19.75%,其中,能提供資產負債情況的企業469戶,涉及資產101.47億元、負債127.58億元,在職員工2643人、退休人員13108人;特困企業1052戶,占企業總戶數的8.91%,在職員工64159人,退休人員44747人,虧損總額60.11億元。兩類合計國有“僵尸企業”共3385戶。
             出清重組“僵尸企業”目標如下:

  ——到2016年底,全省國有關停企業基本出清,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有價值資產得到有效盤活。實現300戶以上特困企業脫困,虧損總額較2015年減少30%以上。
             ——到2017年底,實現600戶以上特困企業脫困,虧損總額較2015年減少60%以上。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明顯下降,全省國企整體資產質量進一步改善,效益水平進一步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省國有特困企業總體上基本脫困。
             ——到2018年底,全省國有資本結構不斷優化,國有資本65%以上集中到基礎性、公共性、平臺性、資源性、引領性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以及未來可能形成主導產業的行業,國有資本配置效率顯著提升。
             二、分類處置“僵尸企業”
  按照精準發力、精準處置的要求,各地級以上市政府和省屬國企要全面摸清關停企業和特困企業家底,建立臺賬、建檔入庫,列明企業的資產負債、拖欠稅費、涉訴、職工安置人數及費用、產權瑕疵及或有風險等情況,并逐年滾動排查,實施動態管理。省國資委牽頭會同各地市和省屬國企建立健全“僵尸企業”數據庫。各地市和省屬國企制定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對號入座、分類施策,采取“兩個一批”加快關停企業出清,“四個一批”加快特困企業重組。
            ?。ㄒ唬╆P停企業。
             ——兼并重組一批。對仍存在有價值資產的關停企業,實施兼并重組,以產權轉讓、資產置換等多種方式盤活有效資產。
             ——關閉破產一批。對資不抵債、沒有任何有價值資產的關停企業,在評估風險和成本的基礎上,履行相關程序和手續后實施關閉破產。
            ?。ǘ┨乩髽I。
             ——兼并重組盤活一批。對有品牌、有市場,但規模小、負擔重的企業,通過增資減債、同類同質企業兼并重組、產權多元化改革等方式,提升資金實力、經營規模、邊際效益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
             ——資本運營做實一批。具有產業價值或前景的企業,以推動優質資產或主營業務整體上市為契機,圍繞上市主體的資產、市場方向和發展規劃,直接納入上市資產范圍;暫不具備吸納上市條件的,委托具備相關產業背景和能力的國有上市公司經營管理,待條件成熟擇機注入上市公司。
             ——創新發展提升一批。支持具有一定經營規模、品牌價值和市場前景但因多種原因暫時陷入困難的企業,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和實施員工持股,激發企業活力;鼓勵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推動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培育新業務、開拓新市場,加快轉型升級。
             ——關閉破產退出一批。對產品沒有市場或處于產業鏈低端,缺乏競爭力、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長期虧損的企業,以市場機制為主、政策支持為輔,通過產權轉讓、清算注銷等方式,實施關閉破產退出,成熟一個,退出一個。
             三、依托各類平臺加快處置“僵尸企業”
  充分發揮各類平臺的市場化、專業化優勢,集聚資源,發掘價值,提高處置效率和效益。省屬國企和具備條件的地市,可采取委托集中處置管理模式,構建或指定專業處置平臺處置關停企業;鼓勵國有資本運營平臺設立基金推動特困企業重組。
            ?。ㄒ唬┐罱ㄅc社會資本對接平臺。舉辦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對接活動,吸引社會資本通過股權收購、增資擴股、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依法依規參與特困企業及仍擁有一定資產價值的關停企業改制重組。支持國有企業依法依規處置非經營性資產和不良資產,優化資產結構,為引入社會資本創造條件,有序有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互利共贏。
            ?。ǘ┌l揮基金平臺引導作用。省屬國企和具備條件的地市,可利用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充分依托多層次資本市場,募集社會資本,發掘特困企業資產價值,統籌整合資源,以市場化方式加快出清關停企業和重組特困企業。
            ?。ㄈ┌l揮產權交易平臺專業優勢。充分借助現有產權交易平臺,規范交易行為,以市場公允價格處置企業資產,最大限度提升國有資產處置效益,維護國有資產所有者和各類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省屬國企和具備條件的地市,可借助股權托管中心集中托管關停企業以及特困企業,厘清或有風險,集中管理,集中出清,提高處置效率和效益。
             四、完善配套政策

  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已出臺的支持國有企業處置“僵尸企業”的各項政策。各級經信、財政、人社、國土、國資、稅務、工商、金融等部門結合部門職責,研究制定劃撥土地處置、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商事變更等相關配套政策,加強政策指導。
            ?。ㄒ唬┩咨瓢仓寐毠?。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會同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出清重組“僵尸企業”中安置職工、退休人員的政策指引。各地市和省屬企業要制定職工安置方案,明確國有“僵尸企業”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的安置途徑、經費來源和促進再就業措施等。支持通過企業內部分流、轉崗就業創業、公益性崗位幫扶等多渠道安置職工。被兼并重組的“僵尸企業”,由該企業出資人或并購整合后的新企業負責職工安置。依法妥善處理職工勞動關系,加強社會保障銜接,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將處置“僵尸企業”下崗職工優先納入就業創業扶持范圍,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職業培訓、創業項目咨詢和跟蹤服務。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創業小額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資助等政策,支持以自主創業帶動就業。
            ?。ǘ┯行幚韨鶆?。省金融辦會同廣東銀監局等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出清重組“僵尸企業”中債務處置實施方案。對出清的“僵尸企業”依法組織清算,其中資不抵債并具備破產條件的,通過破產清算程序,妥善解決企業的債務、或有負債、欠稅等歷史遺留問題。著力研究特困企業的金融支持政策,對于有發展前景的特困企業,鼓勵債權人通過債轉股、債務轉移和債務抵消等方式進行債務重組,促進企業發展;鼓勵金融機構通過風險可控的收回再貸、展期續貸、并購重組等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對于關停破產企業,鼓勵金融機構靈活運用不良資產批量化處置、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加快企業債務處置。對于優化重組“僵尸企業”的市場主體,合理確定并購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降低兼并重組成本。
            ?。ㄈ┞鋵嵷斦U?。省財政廳會同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出清重組“僵尸企業”中財政支持政策措施。統籌使用省財政現有支持技術改造、創業就業、社會保險補貼等專項資金,對出清重組“僵尸企業”任務重、處置績效好、進展快的欠發達地市按規定給予傾斜支持,優先用于職工安置。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僵尸企業”退管活動經費按規定標準由退管機構在接收退休人員時一次性收取。經同級地方政府審核確認無力為退休人員交納退管活動資金的,其退管活動經費由同級財政解決。有關訴訟費等清算費用,按規定優先從企業資產處置收益中解決;企業確實無力支付的,按規定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或現有相關財政專項資金中予以適當支持。
             (四)完善支持機制。鼓勵各地市和金融機構加大對特困企業兼并重組、轉型轉產、產品結構調整、技術改造、開拓市場的金融支持,支持特困企業通過創新驅動、資本運作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加快轉型升級。各級工商部門要以“僵尸企業”所在企業集團為單位,集中辦理列入本次關閉或破產清算企業的工商登記注銷手續。具體注銷辦法由省工商局研究制定。
             五、加強組織保障

?。ㄒ唬┘訌娊M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把國有“僵尸企業”出清重組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相應工作機制,確保組織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省政府建立國有“僵尸企業”處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省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總召集人,省國資委為牽頭單位,省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統籌協調“僵尸企業”出清重組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國資委,負責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省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相關支持政策研究制定我省“僵尸企業”出清重組的具體政策措施。各地要參照省的做法,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細化實施方案,明確年度目標任務,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ǘ┞鋵嵐ぷ髫熑巍JY委負責組織省屬國企“僵尸企業”出清重組工作,指導督查全省國有“僵尸企業”出清重組工作。各地市、省屬企業要按照本意見要求,抓緊制定本地區、本企業出清重組“僵尸企業”實施方案,報省國資委備案并組織實施;需省政府審定事項,按程序報批。實施方案要從本地區、本企業實際出發,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明確工作目標、實施路徑、政策措施和時限要求等內容。鼓勵基礎較好的廣州、珠海市以及任務較重的中山、江門、惠州等市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為全省提供創新示范。
            ?。ㄈ┮幏队行虿僮鳌衅髽I出清重組“僵尸企業”和促進國資結構優化工作,要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科學論證、合理評估、依法清算、集體決策等程序,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涉及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的,要切實做到信息公開化、評估規范化、競價制度化、交易平臺化,確保各方合法權益;涉及引入社會資本的,須公開征集意向合作方,公平透明引入投資者。加強資金、土地、物業、應收賬款等資產的規范管理,確保資源統籌利用,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ㄋ模I造良好氛圍。省國資委牽頭會同省有關部門加大對中央和省關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擴大對國有企業的正面宣傳效應,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對國有“僵尸企業”出清重組工作的信心。切實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確保社會和企業穩定。引導企業員工理解、參與和支持改革,營造有利于國有企業改革的良好輿論氛圍。
             (五)加強督查考核。各地市、省屬企業于每季度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將本季度“僵尸企業”出清重組工作進展情況報送省國資委,由省國資委匯總后報省政府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視情況采取下達督查通知書、組織實地督查、提請省政府領導約談、掛牌督辦等方式推動工作落實。對國有“僵尸企業”處置工作設定專項考核指標,列入國有企業主要負責人考核體系。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6年4月8日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