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粵府函〔2013〕5號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2012年 省十件民生實事落實情況的通報 ?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2012年,全省各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中之重,周密部署,加大投入,集中力量為人民群眾辦好就業、住房、教育、文化、醫療、物價、食品安全等十件民生實事。截至2012年底,年初確定的省十件民生實事已完成或超額完成目標任務?,F通報如下: 一、總體情況 (一)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全省累計城鎮新增就業167.5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68.5萬人、促進創業12.96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97.6萬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39.6%、114.2%、129.6和122%。城鎮登記失業率2.48%。 (二)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全省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15.65萬套,新增發放租賃補貼1.02萬戶,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8.8%、134.5%。農村危房改造開工10萬戶、竣工9.93萬戶;850個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的村莊近1.5萬戶搬遷建房全部完成;完成漁民安居住房1374戶,華僑農場危房改造開工1.1萬余戶,竣工5825戶,全面完成任務。 (三)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全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險種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965萬、8420萬、1990萬、2943萬、2483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460萬,全部超額完成任務。城鄉居民醫保待遇水平提升目標也已實現。 (四)深入開展價格惠民。為276萬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享受國家撫恤補助對象及建國前老黨員補貼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0.36億元,下達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20.66億元,下達全省兌付農民的農資綜合直補、成品油價格、農作物良種等各項補貼資金120.82億元。安排1.7億元支持供銷系統平價商店和現代流通服務“農超對接”建設,建成平價商店4118家。 (五)優化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撥付9.7億元事業費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各地市及16個縣級公立醫院開展改革試點工作,出臺配套政策;以獎代補1億元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改革,支持欠發達地區設立53個省級臨床重點??疲?50人參加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等,全部完成任務。 (六)推進文化惠民。40個欠發達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和100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完成主體工程和改擴建工程;通過資源整合、添置設備建設1000個行政村(社區)文化室,新建農家書屋7815家,實現全省行政村全覆蓋;農村電影公益放映近27.7萬場次,觀影人數超過6585萬人次;新建鄉鎮農民健身工程325個,完成年度任務的252%。 (七)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建設1215所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其中1177所竣工,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21.5%、117.7%;建設315所規范化鄉鎮中心幼兒園,其中294所竣工,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26%、117.6%;建成546所村級幼兒園,完成年度任務的109.2%。省和各市均已實施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全省免費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標準調整為小學每生每學年550元、初中每生每學年750元?!笆濉逼陂g省每年安排5億元實施“強師工程”,并適度向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 ?。ò耍娀B老助殘服務。開展“敬老愛老助老工程”和“愛心助行惠萬家”活動,從2012年起全面啟動農村養老服務建設“幸福計劃”;新建養老福利機構20家及省級居家養老服務示范中心15家。 (九)改善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生活條件。省工傷保險異地務工人員參保人數1972.6萬人,完成年度任務的160%;全省積分入戶政策擴大至在粵務工城鄉勞動者,89.78萬高技能人才入戶廣東省,完成年度任務的101.7%;資助在粵新生代產業工人就讀高等學校的“圓夢計劃”,截至年底報名超過3萬人,錄取1萬人。從2012年8月1日起,全面取消全省的流動人員治安聯防費。 (十)抓好食品安全。設立省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構11家和108個監測點,初步建立覆蓋省、市、縣并延伸到鄉鎮的食品污染物監測網;依托省、市、縣三級疾控系統和27家哨點醫院建立覆蓋全省的食源性疾病報告網絡,完成國家規定的全年食源性致病菌、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任務,完成重點品種監測任務采樣及監測工作;分10類評設生豬屠宰、食品流通和生產加工、餐飲企業等16044個食品安全示范點,完成年度任務的107%。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反復過問落實情況。朱小丹省長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工作要求,親自督辦;省政府各分管副省長多次深入一線調研,協調有關單位加快推進;全省各地、省直有關單位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高度進一步統一認識,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明確工作責任,制定實施方案,扎實推進相關工作。 (二)狠抓落實,措施得力。全省各地、各部門根據工作要求,分解任務目標,明確時間節點和工作機制,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省財政投入523億元,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1424億元,有力保障了各項民生實事的落實;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努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著力改善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生活條件,相關工作多項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注重調研,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可持續發展的住房保障制度;省衛生部門積極探索建立穩定優化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長效機制;省教育部門注重統籌規劃和制度建設,推進民生實事落實執行得力;省食安辦合理規劃布局,制定扶持激勵政策來調動企業注重食品安全積極性;省發展改革委、經信委、公安廳、科技廳、扶貧辦、國土資源廳、海洋漁業局、文化廳、廣電局、工商局、物價局、人口計生委等不斷建立完善信息溝通機制,及時了解各地工作進展情況,加強協調指導服務,確保各項民生實事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三)加強督查,協調聯動。根據2012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十件民生實事目標任務,省府辦公廳立即印發督查工作方案,將抓好十件民生實事作為督辦工作重中之重,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加強協調服務,每月匯總進展情況上報省政府,每季度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并多次以開展專題督辦、召開專題協調會等方式,推動工作落實。省直有關部門通過與各地級以上市主管部門簽訂《目標責任書》、印發相關督查方案、建立動態工作信息系統等方式,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對各地加強指導協調,確保相關工作落實。各有關部門之間積極溝通,形成牽頭部門負責抓總、會辦單位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各地建立健全督辦機制,在抓好落實的同時及時匯總上報有關事項進展情況,形成了各地、各部門積極聯動,切實為十件民生實事的落實保駕護航的督查工作合力。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13年,全省將繼續加大投入,辦好新的十件民生實事,加快幸福廣東建設。各地、各部門要在總結前幾年辦好民生實事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進一步做好今年的各項民生實事。 (一)充分征求民意。辦好民生實事,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各地、各部門要不斷建立健全征求民意的工作機制,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尊重民意,并將國家和省的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做好各項民生實事的項目確立、財政資金使用管理等工作,并及時公布有關決策和工作進展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二)持續發揮效益。各地、各部門要不斷把民生實事做實、做深、做細、做透。對已完成的民生項目,要在分配、使用、管理等方面嚴格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充分發揮項目的社會效益,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群眾得到實惠。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要通過強化責任,健全制度,落實到人,加以妥善解決。 (三)建立長效機制。各地、各部門要把解決民生突出問題和建立普惠共享的長效機制有效結合,切實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用好財政資金,并不斷深化改革,引導鼓勵社會資金積極參與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從根本上不斷改善民生,真正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 ?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3年1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