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加強東江流域新豐江、楓樹壩、白盆珠水庫庫區水資源保護,確保東江供水安全,根據《廣東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廣東省東江西江北江韓江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廣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有關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新豐江、楓樹壩、白盆珠水庫庫區(以下簡稱水庫庫區)的水資源保護活動。
水庫庫區水資源保護應當堅持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強化監督、標本兼治的原則。
第三條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東江流域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水庫庫區水資源保護的統一監督、指導和協調工作。
第四條 水庫庫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庫區水資源和水環境保護納入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合理調整產業布局,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對策和措施,改善生態環境,確保水庫庫區水質達到地表水功能區和水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對庫區水環境質量負責。
第五條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水庫庫區水環境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定期監測水庫庫區水環境質量狀況,查處庫區水污染事件。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水庫庫區地質環境監測和保護,對水庫庫區礦產資源開發實施監督管理。
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水庫庫區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和林業資源保護。
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水庫庫區漁業生產管理、農業種植、禽畜養殖生產環境的監督管理,防止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和禽畜養殖等造成的水污染。
水庫工程管理單位負責水庫工程的管理,維護水庫大壩和電站的安全運行,并協同做好水庫庫區水資源保護的有關工作。
第六條 東江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協同水庫庫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劃定水庫庫區的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
前款所稱水庫庫區的管理范圍為水庫壩址上游壩頂高程線或者土地征用線以下的土地和水域,庫區保護范圍為水庫壩址上游壩頂高程線或者土地征用線以上至第一道分水嶺山脊之間的土地和水域。
水庫庫區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劃定以后,應當在范圍邊界埋設永久界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移動和破壞所設界樁。
第七條 水庫庫區水資源保護規劃由東江流域管理機構會同水庫庫區所在地相關縣級人民政府編制,經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并征求同級有關部門和相關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意見后,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經批準的水庫庫區水資源保護規劃由東江流域管理機構組織實施。
第八條 在水庫庫區管理范圍內,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廣東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廣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
第九條 在水庫庫區保護范圍內,禁止通過煉山或者大規模機械墾伐等方式種植經濟林,禁止栽種桉樹等速生豐產林,已栽種桉樹等速生豐產林的,應當逐步實施林分林相改造,禁止從事破壞水資源的采石、開礦、取土、陡坡開荒、毀林開墾、大規模禽畜養殖等活動。
第十條 在水庫庫區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各類建設項目,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查其工程建設方案時,應當征求東江流域管理機構的意見。
前款規定的建設項目工程施工應當接受東江流域管理機構和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檢查監督,竣工驗收應當有東江流域管理機構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參加。
第十一條 在非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入庫河流新建、改建、擴大排污口,應當經有審批權限的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同意。
第十二條 在水庫庫區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內應當嚴格控制興建旅游項目。確需興建的,有關部門在批準前應當征求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三條 東江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對水庫及入庫主要河流的重要河段水資源質量進行監測,發現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控制指標的,或者水功能區的水質未達到水域使用功能對水質要求的,應當及時通報流域內有關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通報。
第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責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給予處罰。
第十五條 東江流域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級機關或所在單位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本辦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