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府辦〔2001〕12號
━━━━━━━━━━━━━━━━━━━
轉發省衛生廳關于加強我省職業勞動衛生工作意見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省衛生廳《關于加強我省職業勞動衛生工作的意見》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參照執行。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職業勞動衛生工作,加強對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完善和落實責任制,認真研究和依法解決本地職業勞動衛生工作面臨的問題,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職工的合法權益,共同為我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〇一年三月五日
關于加強我省職業勞動衛生工作的意見
省人民政府:
根據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有關指示精神及省府辦公廳《關于開展職業危害檢查的通知》(粵辦明電[2000]207號,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我廳與省經貿委、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總工會等單位聯合組成了省職業危害檢查組,分赴佛山、深圳、江門和惠州等市對部分企業作職業危害重點檢查。各市亦按《通知》精神作了周密部署,成立了職業危害檢查組,制訂了適合當地情況的檢查方案,對重點行業進行全面檢查。到去年底為止,各市均已完成檢查工作,并上報檢查情況。根據各市上報的資料統計,這次共檢查企業8468家,其中國有企業1177家,三資企業2940家,鄉鎮企業2074家,私營企業2277家,檢測有毒有害作業點59278個,體查有害作業人員共471982人,檢出可疑職業病患者743人,確診職業病患者374人(詳見附件)。從這次檢查的情況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部分領導對職業危害認識不足。個別基層政府領導對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和職業病防治工作認識存在誤區,對其危害嚴重性認識不足,個別市取消職業健康檢查項目,使職工健康得不到應有保障,衛生部門也無法掌握職業危害情況。
一些企業領導和經營者只從短期利益出發,不顧職工身體健康,工作嚴重超時,為降低成本減少防塵防毒投入。也有一些經營者為獲取更大利潤,把塵毒危害嚴重的企業從管理規范的地方轉移到管理不夠規范的城鎮;有些企業為避免問題的暴露而拒絕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如惠州市惠東地區有近500家鞋廠,不少是家庭作坊式,職業危害問題很多,但長期拒絕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檢查。
二、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我省1988年頒布了《廣東省勞動安全衛生條例》,隨后又頒布了《廣東省加強生產性建設工程項目勞動安全衛生防護措施管理辦法》。這次檢查中,有96.4%的企業沒有依法執行“三同時”(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與衛生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審查驗收制度,普遍存在生產車間布局不合理、“有毒”與“無毒”作業混雜、作業場所通風不良、生產場所粉塵和各種毒物濃度超過國家標準等問題。有部分企業幾年來從未按照職業性健康管理規定,對職工進行上崗前和在崗期間定期職業性體檢。有些企業還利用管理上的漏洞,不斷輪換外地民工,辭退患病的工人,把職業危害負擔推給社會。
三、化學品使用與管理存在問題。這次檢查發現,企業使用的有機溶劑普遍沒有明確標明溶劑的化學成分、毒性、防護和應急措施等事項,甚至沒有標明商品名稱,只標以代號,使用人員不清楚其化學成份,難于了解其毒性。以致本來就缺乏個人防護意識的使用和管理者未能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發生中毒也不知道,同時也給職業病的診治帶來困難。近年來,化學品中毒已成為我省職業危害較為突出的問題。
四、職業衛生監督隊伍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偏少,經費投入明顯不足,設備裝備落后,這種情況在全省帶有普遍性。導致各項勞動衛生監督管理工作難以真正落實,造成相當多的鄉鎮企業和區街企業成為監督管理的空白點。
五、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落實不到位。部分企業沒有辦理工傷保險,勞動者健康權益得不到保障。多數三資企業和鄉鎮、私營企業沒有開展女工“四期”衛生保健,超時勞動情況在這些企業也非常普遍,甚至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
為加強我省職業勞動衛生工作,增強各級政府依法辦事和企業經營管理者守法經營的意識,落實職業危害的預防和治理工作,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根據以上情況,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依法治理職業危害。職業危害預防和治理是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到可持續發展的大事,各級政府要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把保護勞動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納入依法行政的議事日程,正確處理好招商引資、發展經濟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關系,保障勞動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要依法對企業加強管理,對一些技術落后、耗能高、勞動衛生條件惡劣,嚴重污染環境和危害勞動者健康的企業,應予以徹底整頓,拒不整頓的,要依法予以關閉。要鼓勵鄉鎮、私營企業主發揮資金優勢聯營創辦符合勞動衛生條件的企業。
二、加強企業建設項目監督管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按照《勞動法》、《廣東省勞動安全衛生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中的規定,從生產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制度上嚴格落實“三同時”審查工作,并將此項工作作為檢查各級政府安全生產責任制的一項重點內容,從源頭上有效控制勞動衛生安全事故隱患的發生。
三、加快職業衛生法制建設。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政府機構改革,部門職能改變,建議根據我省變化了的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有關職業衛生和勞動安全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職業衛生法制建設。尤其要加快制定工業化學品衛生管理規定,明確衛生、經貿等部門職責,加強對企業生產、銷售、使用化學品的登記管理制度建設,做好化學品的衛生安全監督管理。
四、執行并完善工傷保險制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為保障職業的合法權益,建議加快工傷保險的擴面工作,各級社保部門應主動督促企業參保,并做好稽查工作。各級政府要督促有關部門按規定管好、用好社會工傷保險基金,提取工傷預防費作為勞動保護與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及傷殘評定工作的經費,做好工傷和職業病的預防工作。對一些未建立工會的企業,要按規定籌組工會,由工會組織代表職工,督促企業落實國家各項有關法律法規,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
五、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各級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強職業衛生監督和勞動保障監察隊伍的建設,保證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正常開展職業衛生防治和勞動保障執法工作,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
六、全社會參與,共同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職業危害防治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除加強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和企業自身的管理外,還需要社會各部門特別是新聞單位參與預防職業危害公益宣傳工作,提高社會各界對職業危害的認識。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重視職業危害防治宣傳工作,定期舉辦各類咨詢活動,多渠道、多形式宣傳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職業衛生知識,提高工人自我防護意識。
以上意見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和有關部門參照執行。
廣東省衛生廳
二〇〇一年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