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0-00107 分類: 科技、教育、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00-05-10
名稱: 印發廣東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總體規劃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00〕72號 發布日期: 2000-05-10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印發廣東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總體規劃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0-05-10  瀏覽次數:-
粵府辦[2000]72號

━━━━━━━━━━━━━━━━━━━

 

印發廣東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總體規劃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順德市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廣東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省社 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聯席會議(以下簡稱省聯席會議)審核并報經省人民政府同 意,現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社會保障卡建設總體規劃的通知》(勞社 部函[1999]213號)一起印發給你們,并結合我省的實際,提出如下意 見,請一并貫徹執行。   一、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正確認識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要意義和 作用。要按照《規劃》要求,做好我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建設。各市社會保障 信息系統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報經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管理辦 公室(以下簡稱省項目管理辦公室)審核后,提交省聯席會議審定,并由省項目 管理辦公室批復實施。社會保障卡的發放,應在國家和省的統一規劃下進行,各 市不得自定標準、自行發卡。需要發卡的地區,必須根據國家和省的規劃要求, 制定本地社會保障卡建設規劃,報省項目管理辦公室審批。   二、省聯席會議要進一步加強對全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的領導,協調處 理有關問題。省項目管理辦公室負責省級跨部門公共系統的建設和管理,并承擔 指導市級系統和各業務系統建設的任務,包括:負責組織制定系統總體實施方案、 信息交換標準、規范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在現有省政府信息網絡大平臺的基礎 上,完成省級各業務系統的橫向網絡連接及省到市級縱向骨干網絡建設,并在此 基礎上擴展為全省政務網絡系統,實現各業務系統間跨部門、跨地區信息共享和 信息交換;按照國家對IC卡應用的有關政策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社會保障卡 的管理規定,組織制定我省社會保障卡建設規劃管理規定,對全省社會保障卡應 用實行統一規劃、實施和管理;組織系統試點工程的實施。   三、各市人民政府負責本級跨部門公共系統的建設和管理。要按照省的統一 規劃,制定本市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建設規劃。在現有市政府信息網絡基礎上, 完成市級各業務系統的橫向網絡連接及市到區(縣)的縱向網絡建設,建立市級 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高速信息交換和信息共享平臺;按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省 關于社會保障卡系統建設的統一規劃和標準,負責本市社會保障卡建設實施和管 理等工作?!?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年五月十日

廣東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總體規劃

  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 《關于同意建設全省統一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批復》 (粵府函[1998]322號),編制廣東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總體規劃 (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一、現狀和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 幅度改善和提高,社會保險事業日益發展完善,人們的勞動和基本生活得到有效 保證,包括社會保險,勞動就業,民政事業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初具規模。迄今 為止,全省已有700多萬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各市都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已有保證,再就業工程進展順利,這都為建立全省社會 保障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此相適應,社會保險、勞動事業、民政事業等業 務系統的計算機應用取得可喜的成績,全省已有約30個市縣200多萬人養老 保險業務實現計算機處理,約占投保人數的30%,廣東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框 架初步建立,救災救濟信息網已用電話網(PSTN)聯結到縣,及時地為各級 領導部門報送各種救災救濟信息。   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客觀條件的局限,我省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未能形成一 個完整的體系,加上各地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保障業務規范還沒有統一, 導致技術標準與系統接口也不統一,因而已經建立的信息系統難以相互連接,信 息無法交流與共享。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內各分系統之間,由于部門分割,相互之 間不能很好地溝通。這種相互分割、分散、互不連接的系統現狀已無法適應全省 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   建立全省統一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目的是在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方案、 統一規范標準的前提下,用全省統一的計算機信息網絡,把分布于各部門、各地 市的社會保障信息分系統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大的完整的社會保障信息網絡系統, 用以支持全省統一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促進我省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發 展的順利進行。   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也是我省信息化總體規劃所確定的五大重 點工程項目之一,它的建成對全省信息化建設將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推動作用。尤 其是在全省網絡統一大平臺基礎上建設,既可以保證網絡的統一性、完整性、安 全性,又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避免重復建設,節省投資,加速系統的建成。 同時,還可以成為全省政府系統信息連網的基礎,為政府各部門的業務應用與管 理提供統一的信息高速公路網絡平臺,全面發揮網絡增值服務優勢。促進政府管 理信息化的實現,帶動全社會信息化的發展。   二、建設目標與原則  ?。ㄒ唬┙ㄔO目標   1、總體目標   廣東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05年,在全省范圍內 建成一個業務功能完整、標準規范統一、安全可靠、管理模式先進的統一的社會 保障信息系統,實現全省社會保障服務的信息化、現代化,以適應社會保障體制 改革的需要。   該系統將為建立完善的全省社會保障體系提供現代化的技術支持和先進的服 務手段,做到社會保險、勞動事業、民政事業等三大社會保障業務處理的系統化、 計算機化,并由統一的信息網絡來支持。   該系統與政府的其它信息網絡相連接,為政府部門提供宏觀調控和輔助決策 服務。計劃、財政、社會保險、勞動、民政、地稅、技術監督等相關的職能部門 可以通過該系統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   該系統面向全社會,與公眾信息網絡相連接,通過多種渠道為公眾提供服務。 公眾可以通過網絡終端、智能(IC)卡等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并享受應有的社 會保障服務。  ?。病⒔谀繕?   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將在三年內(1999──2001年)實現以下近 期目標:   建立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障業務規范和計算機處理技術規范,基本實現省市縣 各級社會保障業務處理計算機化,為建設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奠定基礎。   建成省級社會保障信息網絡。建立全省網絡管理中心、數據管理中心、基金 管理中心,并通過高速網絡互聯形成全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核心。建成省直及 中央駐粵單位的社會保險業務信息系統。   建成部分地級市社會保障信息網絡,并與省級網絡互聯,形成全省社會保障 信息系統框架。建成部分縣級網絡,并與地級市網絡相連,為市縣級范圍內的單 位和個人提供社會保障服務。   到2000年,全省實現對養老保險的計算機網絡化管理。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所有市縣、東西兩翼地區主要市縣、北部山區部分市縣實 現醫療保險業務的網絡化管理,以滿足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需要。   逐步增加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勞動就業、社會救濟等業務子系 統,擴大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覆蓋面。  ?。ǘ┙ㄔO原則   建設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必須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充分利用、聯合共建 的總體原則。  ?。薄⒔y一規劃   在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和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聯席會議的統一領導下, 由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管理辦公室負責制定全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總體 規劃。各有關部門和各地區要在省總體規劃的統一指導下進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 的建設,其建設方案須經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聯席會議組織論證和審查后, 方能實施。  ?。?、統一標準   全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在規范標準方面要做到四個統一。即采用統一的 業務標準、統一的計算機技術標準、統一的網絡互聯技術標準、統一的IC卡系 統標準。對已經有了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或實際上的應用標準的,必須遵循。 尚未形成標準的,要在建設過程中探索、總結、加予制訂和完善。  ?。?、充分利用   在業務系統建設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礎設施,在基礎通信方面,要充分 利用已有的公共基礎線路,在信息網絡方面,要充分利用原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 組辦公室主持建設的全省統一網絡互聯大平臺。   4、聯合共建   在聯席會議領導下,在統一規劃和統一標準的前提下,各社會保障職能部門 一方面要負責各自業務系統的建設,另一方面要從全局出發,對于系統中互相聯 系的部分要密切配合,共同建設好大系統。   三、系統描述   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分成四大部分來描述,即:系統主要功能、系統邏輯結構、 系統數據倉庫和系統網絡結構。  ?。ㄒ唬┫到y主要功能   社會保障信息系統主要實現以下功能:  ?。?、三大業務處理計算機化   社會保險業務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的 處理過程實現計算機化。目前全省社會保險業務雖然相當一部分已采用計算機處 理,但應用水平仍然較低。建立社會保障信息系統以后,社會保險的所有業務處 理過程將全面實現計算機化,消除手工作業,使社會保障業務達到快捷高效地運 作。   勞動就業保險、勞動技能開發、勞動關系處理,用工制度監察、勞動資源管 理,勞動工資管理等業務也將實現計算機化處理和管理。   民政事業方面,諸如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業務系統也要實現計算 機化處理和管理。   2、基金管理網絡化   基金管理主要包括基金征繳、基金預算、基金核算、基金撥付、基金監管、 財務管理等眾多環節,不同的業務環節分布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部門進行處理, 采用傳統手工作業方式和人工管理已經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除了實現基金管 理計算機化這一最基本要求之外,重點要實現基金管理的網絡化,以促進基金管 理各個不同業務部門之間的協同工作。   3、數據管理系統化   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將把分布在各個業務部門的數據庫通過計算機網絡和數據 倉庫技術連結起來,實行系統化管理,并形成全省性數據管理中心,提供跨部門 的數據共享。數據管理中心將是整個系統建設統一的基礎,也是開展社會保障全 面服務的核心。  ?。础⒕W絡管理智能化   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網絡覆蓋全省各地,有大量的社會保障業務在線運作,這 就對網絡管理的水平提出實現智能化的要求。諸如對用戶管理、權限管理、應急 與恢復措施、監控與維護、網絡安全等網絡管理任務在工具和手段上實現智能化。   5、宏觀監管實時化   社會保障信息系統一方面必須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提供實時的決策信息,如 各項業務報告、統計報表、分析預測報告、監測信息等,為政府對社會保障工作 進行宏觀調控提供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還涉及到巨額社會保障基金需要在網 上運作,為防范風險,必須加強宏觀監督管理,借助于行政和技術的手段進行實 時的監測、控制和管理。  ?。丁⒆稍兎斩嗝襟w化   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公共服務功能是推動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環。社會保 障信息系統將提供社會保障業務咨詢、社會保障政策法規咨詢、個人社會保障信 息查詢、集團社會保障信息查詢、社會保障信息發布等服務。實現這些服務的手 段和形式必須根據具體條件的不同而多種多樣。如采用自服務終端、IC卡、公 共服務網絡、電話等多種形式。   系統的功能結構如圖一所示。
 
  (二)系統邏輯結構

  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在縱向上有省、地市和縣三級,橫向上在省、地市級是以

基金管理子系統、網絡管理子系統、數據管理子系統為核心,并與三大業務系統

相連接。另外,還有面向社會公共信息服務子系統。在縣級重點是建設各個業務

子系統,并通過網絡中心與地市級連接。系統的邏輯結構如圖二所示。

 
 ?。ㄈ┫到y數據倉庫

  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數據倉庫是一個統一的、綜合的、分布式的大型數據倉庫,

它主要包括基礎數據庫、社會保障業務數據庫、基金數據庫、個人帳戶數據庫、

綜合分析數據庫、查詢數據庫、宏觀數據庫、政策法規等八大數據庫系統。數據

倉庫系統構成如圖三所示。

 
  (四)系統網絡結構

  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網絡以我省建立的全省統一網絡互聯大平臺為基礎,在

省、市級分別以政府信息網絡平臺為核心,通過公共通信設施連接到各有關部門。

在公共服務方面,充分利用各個公眾信息網絡和INTERNET資源。網絡結

構如圖四所示。

 
  四、組織管理與資金籌措



 ?。ㄒ唬┙M織管理

  堅持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聯席會議制度,要確保聯席會議制度的權威性。

在聯席會議指導下,由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管理辦公室,負責項目方案

設計與評審、設備招標以及建設工作的組織協調、綜合平衡等工作。各有關建設

單位要在項目管理辦公室的組織協調下,齊心協力,分工負責,共同建設好全省

統一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

 ?。ǘ┵Y金籌措

  在建設資金的籌措上,按照事權結合、分級籌措的原則,省、市、縣系統建

設的資金原則上各級自行解決,考慮到系統建設的統一性與各地財政狀況的差異,

為了保證全省統一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盡快建成,省級財政可以考慮給困難地區

以適當補貼。



  五、實施步驟



  廣東省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必須遵循統一規劃、統一

標準、分步實施的原則,并在此基礎上保證系統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實施步驟分如下幾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總體規劃

  對系統進行統一規劃,確定系統的發展目標和建設方向,明確各級、各個部

門系統的關系,對系統的建設提出指導原則。

  第二階段──總體設計

  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業務調研,明確各個分系統和總系統的業

務流程,確定總系統的核心業務和功能,對核心系統和各個業務系統進行初步方

案設計,對全系統進行總體設計,同時,選擇一兩個地方進行系統試點。在總體

設計和各業務系統初步設計的基礎上,有計劃地開展項目設備招標采購工作。

  第三階段──系統詳細設計與開發

  在總體設計和各業務系統初步設計的基礎上,對核心系統和各個業務系統進

行詳細設計。有條件的子系統先進入實施開發工作。尤其是要加快對試點系統的

開發,并總結經驗,加以推廣。

  第四階段──系統全面實施開發

  在總結試點經驗和開發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全面開發和推廣應用。而

這個工作是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

  第五階段──系統的修改完善

  在系統開發和應用過程中,進一步修改、擴充和完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              勞社部函[1999]213號

關于印發社會保障卡建設總體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   《社會保障卡建設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現就有關問題通知 如下:   一、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正確認識社會保障卡建設的意義和作用,不僅要看 到其重要性和便利性,也要認識到發行社會保障卡必須具備一定條件。社會保障 卡應用要按照總體規劃要求,在試點的基礎上穩妥有序地進行。   二、擬發行社會保障卡的地區要本著規劃先行的原則,根據本《規劃》的有 關精神,制定本地區社會保障卡建設規劃,報省級勞動保障部門審批并報我部信 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部信息中心)備案。   三、社會保障卡的有關信息標準、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正在制定當中,隨后 將陸續下發。在標準和規范尚未下發之前,各地要嚴格按照《關于勞動保障領域 IC卡應用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廳函[1999]43號)的要求,暫停 IC卡的制作和發行。   四、社會保障卡的發行實行注冊管理制度。各地發行社會保障卡,須經省級 勞動保障部門審查同意后向我部提出申請,經我部審核同意后,由各地向國家 IC卡注冊中心申請注冊發卡機構標識號。注冊審核辦法及開始受理時間另行通 知。   五、我部對于各級勞動保障部門面向社會發行的磁條卡、一維條碼卡和凸碼 卡不做統一規劃,需發行的地區可根據當地情況,按照《勞動和社會保險管理信 息系統規劃要點》(勞社部函[1998]138號)的有關要求,自行規劃和 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日

社會保障卡建設總體規劃

  社會保障卡是利用集成電路卡(即IC卡)技術實現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 和社會保障(以下簡稱勞動保障)信息收集、識別、共享和交換的一種工具,也 是持卡者與勞動和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的一種交互接口。作為信息系統可利用 的一種技術手段,在系統建設的基礎上穩妥有序地應用社會保障卡,對實現信息 系統一體化管理,提高勞動保障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為避免出現各 地分散發卡和盲目上卡的局面,保證社會保障卡建設在統一指導下規范、有序、 安全地開展,有效實現社會保障卡跨地區、跨業務使用,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 于加強集成電路卡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1997]22號)精神, 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目標、指導思想和建設原則  ?。ㄒ唬┛傮w目標。   根據統一規劃,在建立和完善勞動和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的過程中,穩妥 有序地實施IC卡技術;在城鎮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離退休人員中分別發行社 會保障(單位)卡和社會保障(個人)卡;實行社會保障卡的一卡多用和全國通 用,實現信息在最大范圍內的共享和交換。   (二)指導思想。   1.統一規劃,因地實施。全國制定統一規劃,在此前提下,各地可根據當 地的業務需求、信息系統建設、經濟技術條件等具體情況,自行決定是否發卡、 發卡時間、發卡進度和發卡方式,選擇社會保障(個人)卡的用卡業務,按統一 的標準和規范自行實施社會保障卡建設。  ?。玻恼w,相對獨立。社會保障卡是勞動和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的組 成部分,同時,又可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在建設過程中既要服從信息系 統建設的整體要求,又要保持其相對的獨立性。   3.網卡結合,資源共享。網絡和資源數據庫是社會保障卡應用的前提,卡 是對網絡和數據庫的有效補充,二者有機結合,共同實現勞動保障信息資源在全 社會范圍內的共享。  ?。矗畯娀芾恚丈鐣?。社會保障卡的建設,既要有利于勞動保障部門更 好地管理監督用人單位的用工及社會保險登記繳費,也要有利于勞動者和用人單 位方便快捷地辦理各項勞動保障業務,體現政府部門為社會服務的宗旨。  ?。担冗M與成熟并舉,高效與安全并重。在設計思想和技術配備上,既要考 慮到技術的先進性,也要考慮到其成熟性和實用性。在保證便捷高效用卡的同時, 確保網絡聯接、設備配置、數據傳輸和卡內數據等方面的安全可靠。  ?。叮_放并可擴展。在標準的制訂和應用的設計上,要提供擴展方法并預留 擴充空間,以適應業務發展需求和地方擴充要求。  ?。ㄈ┙ㄔO原則。  ?。保惑w化,只發一卡。發卡地區的勞動保障部門對某類對象只發行一張社 會保障卡,即用人單位一戶一卡,勞動者個人一人一卡。該卡作為行業性IC卡 應用,在異地通讀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全國通用。   2.高起點,一步到位。為保證卡內信息的安全性、可擴充性,同時在國家 更大范圍合并用卡之前無特殊情況勞動保障部門不再輕易換卡,社會保障卡在開 始使用時就采用性能較高的IC卡。  ?。常烷T檻,滾動發展。社會保障(個人)卡可先從最成熟、最急需的業務 著手發卡,再根據業務需求情況和信息系統建設狀況逐步擴大應用業務和地區范 圍,在統一規劃下滾動發展。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卡的進卡業務全國基本統一, 在有條件的地區首先應用并逐步擴大應用地區范圍。   二、社會保障卡的主要功能、系統結構和卡內信息   (一)社會保障卡的主要功能。社會保障卡主要在就業服務、職業技能培訓 和鑒定、勞動合同管理、工資收入管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 保險、生育保險及勞動與社會保險爭議等方面應用,其主要功能是:識別持卡者 在勞動保障各項業務中的合法身份,并作為辦理勞動保障業務的電子憑證;替代 手工完成信息錄入,增強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提高工作效率;在信息網絡建設 先期不完善的情況下,輔助網絡實現勞動保障業務有關信息的收集和交換,完成 信息識別;在網絡完善后,完成必要的信息交換,減少網絡傳輸量,并充分利用 IC卡的信息識別和安全認證功能提高系統安全性;實現勞動保障業務的電子化 辦公和社會化運行,增強勞動保障部門的管理力度,增強勞動保障業務的透明度; 實現勞動保障系統各項業務的信息共享和交換,并與其他政府部門間的相關信息 進行交換。  ?。ǘ┥鐣U峡ǖ南到y結構。社會保障卡系統包括社會保障卡、讀寫機具、 讀寫軟件、數據庫和計算機網絡,由發卡子系統和應用子系統組成。發卡子系統 完成社會保障卡的發放、注銷以及業務指標擴充、數據結構修改等功能。應用子 系統配合勞動和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網絡,實現信息的收集、識別、共享和交 換。  ?。ㄈ┥鐣U峡▋刃畔⒔M成。  ?。保鐣U希▊€人)卡卡內信息組成(見附件1),包括:全國統一規定 的基本指標(A類),為發卡地區的必選指標,可實現全國通用;全國統一規定 的勞動保障業務領域指標(B類),發卡地區可按統一規則選擇一項或幾項業務 進卡,在選擇同樣業務的地區,該卡可實現通用(初期階段實現通讀);全國統 一規定的非勞動保障業務的相關領域指標(C類),發卡地區可選擇業務或指標 進卡;地方自行擴充的業務指標(D類),發卡地區可按統一規則擴充本地區應 用的指標;  ?。玻鐣U希ㄓ萌藛挝唬┛▋刃畔⒔M成(見附件2),包括:全國統一 規定的基本指標和業務指標(A類),為發卡地區的必選指標,可實現全國通用; 地方自行擴充的業務指標(B類),發卡地區可按統一規則擴充本地區應用的指 標。   三、社會保障卡的設計、制造、發行和管理   (一)設計原則。一是在信息內容方面要滿足勞動保障各項業務的基本需求 和發展要求;二是要實行統一的應用標準,并與勞動和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宏 觀統計數據庫和資源數據庫的標準相一致;三是要與國際、國內有關的技術標準 和信息標準相銜接。  ?。ǘ脴藴省趧颖U喜扛鶕矣嘘P標準制定社會保障卡應用標準, 包括:應用信息標準,如卡內業務目錄結構,數據指標的位置、名稱、長度、屬 性,以及數據指標間的邏輯和數據關系等;IC卡技術標準,如卡型、芯片設計、 IC卡操作系統(COS)、卡面、卡基等;信息結構生成規則,包括部級和地 方擴充各自指標及交叉擴充指標的規則等;硬件標準,如讀寫機具標準等;安全 認證標準,如加密算法和密鑰管理等標準;讀寫軟件標準,如初始化基礎平臺標 準等。  ?。ㄈ桑每ㄐ酒峁C構和IC卡制造機構的選擇。  ?。保桑每ㄐ酒峁C構應具有國家IC卡注冊中心分配的IC卡芯片提供 機構注冊標識號和頒發的注冊證書,IC卡制造機構應具有國家IC卡注冊中心 分配的IC卡制造機構注冊標識號和頒發的注冊證書。   2.所提供的IC卡芯片或生產的IC卡必須具有符合國家標準的質量檢驗 證明,符合社會保障卡設計原則。   3.在國內有成功應用的范例,具有較好的信譽和較強的技術實力、經濟實 力,在各地建立了較好的服務體系。  ?。ㄋ模┥鐣U峡ㄟx型。要選擇具有以下條件的接觸式CPU卡:技術先進, 符合國際、國內相關標準,產品質量穩定,能夠適應勞動保障眾多業務共同性與 交叉性并存的特點;高安全性,以防止內含主要識別類和帳務類數據的社會保障 卡信息被非法篡改;存儲容量大,能夠滿足勞動保障業務種類多、數據量大的需 求;支持數據結構的適當修改;兼容性強,可與相關行業IC卡實現卡內約定數 據的互讀寫??紤]到卡上信息的安全性,應優先選擇我國自行設計并生產的IC 卡。  ?。ㄎ澹┌l卡條件。發行社會保障卡的地區,應具備如下條件:是中心城市一 級及以上的地區,中心城市以下的地區不能獨立發卡;業務成熟、流程規范,能 保證社會保障卡的有效應用;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具有一定規模,并建立了為 社會保障卡提供后臺支持的資源數據庫(信息交換平臺),城市管理和信息系統 管理達到一定水平,多業務間的綜合和協調能力較強;人口達到一定規模;有一 定的技術力量,包括人員、設備等,能支持IC卡的管理和使用,并能快速完成 使IC卡切實達到應用目的的系統布局;為實施發卡工作制定了符合規定、合理 有效、可以操作的費用解決方案和具體發行方案。  ?。┳院桶l行管理。社會保障卡的發行實行注冊管理制度。勞動保障部 向國家IC卡注冊中心申請注冊社會保障卡應用標識號。各地勞動保障部門發行 社會保障卡,須經省級勞動保障部門審查并報勞動保障部審核同意后, 向國家 IC卡注冊中心申請注冊發卡機構標識號,并按有關的發行管理規定進行發行和 管理。  ?。ㄆ撸┟荑€管理。社會保障卡采用全國統一的加密算法,本著既保證卡內信 息安全,又能夠在近期實現異地通讀,最終支持全國通用的原則,按部-(?。? -市兩(三)級生成并管理密鑰。   四、社會保障卡系統建設的組織分工   (一)勞動保障部承擔的職責。包括:貫徹落實國家IC卡應用工作的法規、 方針和政策,對全國社會保障卡建設實施歸口管理;負責制定社會保障卡建設的 總體規劃,制訂有關的信息標準(全國通用指標)、技術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 負責組織開發社會保障卡初始化基礎平臺;負責確定社會保障卡的加密算法,管 理全國的密鑰系統;負責向國家IC卡注冊中心申請注冊社會保障卡應用標識號; 對地方推薦社會保障卡芯片提供和IC卡制造機構的資格、技術標準和開發產品 等進行審查;負責對地方提出的發卡注冊申請進行條件審查,對地方發行的社會 保障卡進行標準檢測;組織社會保障卡的應用試點工作,并對各地的應用進行指 導監督。  ?。ǘ┦〖墑趧颖U喜块T承擔的職責。包括:按部里統一規劃,結合本?。? 自治區、直轄市,下同)具體情況制定本省社會保障卡應用規劃和相應管理規定; 在部里所規定的社會保障卡全國通用指標基礎上,根據本省業務要求,按照統一 規則擴充省內通用的指標項,并制訂相應標準;負責對發卡地區的發卡注冊申請 文件進行審查,合格后報部;根據部里有關規定,負責本省社會保障卡應用的指 導監督;在設有省級密鑰的地方負責本省省級密鑰的管理。   (三)發卡地區勞動保障部門承擔的職責。包括:按照勞動保障部和本省統 一的規劃和標準,制定本地區社會保障卡建設的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根據勞動 保障部和本省對社會保障卡設計、制造、發行和管理的有關規定,負責本地區社 會保障卡的發行管理;負責編寫本地區的發卡注冊申請文件,經省級勞動保障部 門審查并報勞動保障部審核同意后,報國家IC卡注冊中心注冊;在勞動保障部 和本省所規定的社會保障卡基本指標基礎上,根據本地區業務要求,按照統一規 則擴充卡內業務指標;負責本地區社會保障卡數據的寫入;負責本地區社會保障 卡密鑰的管理。   五、基礎管理   (一)加強對社會保障卡建設工作的管理。凡擬開展此項工作的省及中心城 市勞動保障部門要明確社會保障卡歸口規劃管理單位,負責本地區社會保障卡的 統一規劃和管理。  ?。ǘ娀瘜夹g人員和業務人員的培訓。發卡地區的勞動保障部門要擴大 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了解IC卡技術的發展動態,吸取先進經驗,培養高素質 的技術和管理隊伍。  ?。ㄈ┙⑼晟频耐顿Y體制。各地社會保障卡的建設經費,可由當地財政解 決,也可以本著多方投入和財政補貼相結合的原則解決。對彌補財政撥款不足的 收費,應嚴格按國家關于IC卡收費的有關規定執行。社會保障卡總體規劃、相 關標準制訂、初始化基礎平臺的設計開發、加密算法研制等方面費用,由勞動保 障部商有關部門統籌解決。

 
附件1                                

 
附件2                                

 
附件4

社會保障卡系統結構圖解

  社會保障卡系統包括發卡子系統和應用子系統,其信息交換流程如附件3所 示。  ?。保鳂I務前臺通過社會保障卡識別持卡者的合法身份,辦理勞動保障業務。  ?。玻谵k理勞動保障業務的過程中,勞動者持社會保障(個人)卡實現與資 源數據庫的信息交換;用人單位除可利用網絡實現基層單位管理平臺同各業務前 臺的信息交換外,也可以通過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卡實現與資源數據庫的信息 交換。  ?。常诿摼W工作的業務POS機之間,以及在脫網工作的業務POS機與聯 網工作的業務前臺之間,利用社會保障卡實現約定的信息交換。  ?。矗诼摼W工作的業務前臺之間,主要通過網絡進行信息交換,社會保障卡 起安全認證和信息交換的補充作用。  ?。担跊]有網絡聯通的中心城市之間,通過社會保障卡進行約定的業務信息 交換。  ?。叮谟芯W絡聯通的中心城市之間,主要通過網絡進行業務信息交換,同時 出于提高網絡傳輸速度和減少網絡運行成本方面的考慮,網卡結合傳輸信息,社 會保障卡起補充作用。   7.社會保障(個人)卡與公安、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等部門存在 信息交換,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卡與工商、稅務、技術監督等部門存在信息交 換。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