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2-00002 分類: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2-01-16
名稱: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大力整治污染加強環境保護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文號: 粵府〔2002〕6號 發布日期: 2002-01-16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大力整治污染加強環境保護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2-01-16  瀏覽次數:-
粵府〔2002〕6號

━━━━━━━━━━━━━━━━━━━

 

轉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大力整治污染
加強環境保護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整治污 染加強環境保護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并作出了相應的《決議》?,F轉發給你 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一月十六日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省人民政府
《關于大力整治污染加強環境保護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的決議
(2001年9月28日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省人民 政府《關于大力整治污染加強環境保護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會議原則同意這 個報告。   省八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提出的《關于大力整治污染加強環境保護的議案》, 經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辦理方案后, 自1997年起由省人民政府組織實施。會議認為,省人民政府認真貫徹省八屆 人大常委會《關于繼續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議》,落實議案辦理方案提出的各 項措施,已基本完成了議案提出的各項任務。   會議認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五項措施是十分必 要的?!笆濉睍r期是我省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在經濟發 展的同時,必須繼續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目前,我省環境形勢依然嚴峻,江河水 污染及城鄉垃圾處理問題比較突出,部分地區酸雨還相當嚴重,環保資金投入缺 口較大,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的任務仍然艱巨。為此要求:   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從戰略的高度認真處理 好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的關系,把這件關系到生存和發展的大事,堅持不懈地抓 下去。   二、要加快我省城市生活污水處理進度。按照國務院國發〔2000〕36 號文規定,“十五”期間,所有城市都必須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到2005年, 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污水處理率要達到60%以上;到2010年,所有設 市城市的污水處理率應不低于60%。報告中提到的《廣東省碧水工程計劃》, 目標是到2005年,全省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為40%,遠遠低于國務院的要 求。廣東外來人口多,城市人口應當按實際居住人口計算,省人民政府應當按照 國家規定調整這一指標。   三、省人民政府要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思路。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 濟,環境污染要由末端治理走向全過程控制,提倡低消耗、低污染,摒棄高消耗、 高污染的生產方式。繼續抓好各級政府領導任期的環保目標責任制,促進我省水 環境的改善;制訂適應市場機制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鼓勵國內外客商投資建污 水處理廠,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發展環保產業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措施之一; 認真貫徹環保法律法規,繼續加大整治力度、增加投入,全面實施“碧水”、 “藍天”工程,努力實現社會、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于大力整治污染加強環境保護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  ?。保梗梗赌晔“藢萌舜笏拇螘h代表提出的《關于大力整治污染加強環境保 護的議案》(第21、22、53、82、83、87、88、118、120、 132、134、135號),省政府于1997年開始實施。4年來,在省委 的正確領導和各級人大的支持監督下,經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環 境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主要江河水質下降趨勢得到遏制,城市環境質量逐 年好轉,工業污染發展勢頭得到初步控制,生態破壞趨勢有所減緩。2000年 10月,各地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對議案實施情況組織了自查;省政府派出檢 查組分赴有關地區進行檢查驗收。省政府認為,已基本完成議案提出的各項任務, 建議如期結案。現將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落實議案辦理方案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1997年以來,各級政府積極貫徹省人大常委會《關于繼續加強環境保護 工作的決議》,認真落實議案辦理方案提出的各項措施,加強對環保工作的領導, 加大環境保護資金投入,使全省的環保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果。  ?。ㄒ唬┦∥?、省政府把環保工作擺到重要位置。  ?。保梗梗纺辏保霸拢∥邔闷叽螘h號召全省“積極推廣國家環保模范城 市深圳和珠海的經驗,創建一批全國和省內環保模范市、縣。”1998年以來, 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在全省“兩會”期間召開環保工作座談會,兩次召開全省 污染防治工作會議。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實地調研環保工作。在1999年省 “兩會”期間的環境保護工作座談會上,李長春書記、盧瑞華省長明確提出建立 環境保護“一把手”負總責,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1999年4月,李長春書記在省人大代表的建議函上批示:“在環境保護工作 中,近期要把水的問題列為重中之重?!保玻埃埃澳辏对潞停保苍?,盧瑞華省長 兩赴粵東考察江河水質,親自部署興建韓江水利樞紐等粵東水資源保護和利用工 作,要求全省上下齊心,統一行動,為水而戰。   省政府1997年作出《關于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要求各市、 縣政府實行環境質量行政領導負責制;1998年下達《廣東?。保梗梗改曛? 2000年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并連續3年與各地級以上市政府簽訂《廣東 省環境保護目標任期責任書》,每年組織檢查考核并公開考核結果;制定并實施 了《廣東省環境保護“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珠江三角洲經濟 區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等一批環保規劃和計劃。1998年省政府開始編制《廣 東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業經省府常務會議通過,已下發實施。   各級政府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省財政自1997年起建立了環境保護專 項資金,1997年至1999年每年安排了2000萬元,2000年增加到 5000萬元,共計1.1億元;安排環??萍肌⑼跐撡Y金4745萬元;1997 年至2000年共安排東江水系水質保護經費1.66億元。各級政府通過加大 財政投入,進一步增強了對全省污染治理的調控能力。1997年至2000年, 全省各級財政從排污費中按規定撥付污染治理資金6.81億元,安排污染治理 項目4233個。全省環保投入由1996年占GDP的1.28%,提高到 2000年的1.95%。1998年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來,我省共為12 個環保設施項目爭取國債資金6.89億元,調動地方環保設施建設的積極性。   (二)加強環保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   4年來,我省先后制定了《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 法〉辦法》、《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水質保護條例》、《廣東省機動車排氣污染防 治條例》和《廣東省韓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修訂了《廣東省東江水系水質保 護條例》、《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廣東省征收超標準排污費 實施辦法》、《東深供水工程水源水質保護規定》、《廣東省鄉鎮企業環境保護 管理辦法》。環保法規體系的逐步完善,為我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工作提供了 法律保障。   省政府連續4年開展關?!笆逍 焙汀靶铝 薄ⅰ耙豢仉p達標”等執法 行動,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提高執法效果。近兩年來全省共查處違法行為422 1宗;敦促2382家外資企業補辦了“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手續。僅 “雙達標”期間,各級環保部門就先后出動20多萬人次對污染源進行現場檢查。 其中深圳市環保部門出動執法人員21469人次,查處違法行為237宗。  ?。ㄈ┧h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  ?。保梗梗纺辏对率≌C布并實施了《廣東省碧水工程計劃》。截至2000 年12月止,在列入該計劃的115個項目中,有52項已經完成建設,53項 正在開展工作。在52項城市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項目中,有11項建成投產, 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1萬噸/日(見附表1)。15項主要江河湖庫綜合整治 項目已全部開展工作。珠江三角洲各級政府認真執行《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水質保 護條例》,制定水污染防治規劃,實行水質控制目標管理。各地級以上市完成了 重點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定與報批工作。省政府批準了《廣東省地表水環境功能 區劃(試行方案)》、《廣東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東江流域環境保護 和經濟發展規劃綱要》、《韓江流域水質保護規劃》及《九洲江水質保護規劃》; 成立了東深供水工程水質保護領導小組,省、市財政近年來投入7.1億元治理 資金,用于改善東江水系和東深供水工程水質;1999年11月頒發了《加強 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決定對各地水污染防治任務完成情況和跨市河流邊界 水質達標情況進行考核;為確保新豐江水庫水質,撥款9000多萬元,幫助河 源市關閉了新豐江庫區內一批有污染的旅游項目。省政府還組織實施了小東江、 淡水河和石馬河綜合整治方案,小東江水質已有所改善。各地普遍加大了對江河 污染的整治力度。其中,深圳河治理二期工程已經完成;佛山汾江河綜合整治二 期工程進展順利;中山岐江河整治初見成效;江門天沙河整治工程全面展開;東 莞投資2.7億元整治運河莞城段,預計2001年底完工;惠州投入1800 萬元對西湖進行截污引清,水質明顯好轉。通過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水環 境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西江、北江、東江、韓江、漠陽江等江河干流水質 保持在Ⅱ~Ⅲ類水平;新豐江、楓樹壩、白盤珠等水庫水質良好,保持在Ⅰ~Ⅱ 類水平。   (四)工業污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   我省工業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一控雙達標”工 作,全力治理和削減工業污染排放量;同時,結合產業結構調整,關閉“十五小”、 “新六小”企業,淘汰落后工藝設備。4年來,全省關閉停產了2761家污染 大、治理無望以及違反有關環保法律法規的企業,對309家企業實施了停產治 理,對45家企業實施限產減污達標;淘汰了一批污染嚴重的工藝和設備,取締 關停“十五小”企業760多家,小煉油廠12家、小火電機組38臺、小水泥 廠160家、小平板玻璃工藝企業6家、小鋼鐵廠21家,煤炭行業關井1316 處,壓產407.7萬噸。近3年來全省完成環境污染限期治理項目4497個, 投入治理資金22.99億元。沙角電廠正在開展30萬千瓦機組脫硫工作。   到2000年底,全省12項國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均控制在國家 下達的總量控制指標范圍內(見附表2);被國家確定到2000年實現環境功 能區達標的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湛江市等5個城市市區按期實現大氣、水 環境功能區達標;工業污染源達標工作全面推進,截止2000年12月底,全 省應考核的18111家工業污染企業中,達標企業為18108家,達標率為 99.9%。1996年,全省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57.7%。到2000 年12月,全省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97.2%、工業廢氣排放達標率為 99.6%。自1998年開展“雙達標”工作以來,削減COD排放量33. 24萬噸,削減率為51.8%;削減煙塵排放量35.29萬噸,削減率為 61.4%;削減粉塵58.1萬噸,削減率為60.7%;削減二氧化硫11. 8萬噸,削減率為17.2%。   各地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2000年, 全省“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率為98.9%,“三同時”制度執行率為99. 6%,比1996年分別提高了3.9%和6.3%。深圳、珠海、河源、中山、 肇慶、清遠等市還確立了建設項目“環保第一審批權”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污染 企業的發展。  ?。ㄎ澹┏鞘协h境不斷改善。   全省深入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活動,推進了城 市大氣、水、噪聲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促進了城市環境質量的改善。1997 年以來,各地級以上市及部分縣級市城區實行了機動車禁鳴喇叭,全省建成環境 噪聲達標區126個,面積1049平方公里;建成煙塵控制區94個,面積 2526平方公里。全省全面禁用含鉛汽油,推動機動車尾氣凈化。2000年 省政府頒布了《廣東省藍天工程計劃》;粵港兩地政府聯合開展了珠江三角洲空 氣質量研究。全省已建成23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186萬噸/ 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由1997年的10.9%提高到2000年的26. 84%。   深圳、珠海、中山、汕頭市榮獲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深圳、珠海、 中山還分別獲得了“國際花園城市”、“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聯合 國“人居獎”等國際性榮譽。全省城市空氣可比綜合污染指數,已從1997年 的2.98降至2000年的2.46;流經城市的主要河段中,深圳河、珠江 廣州河段等有機污染嚴重的河流有了一定的改善;21個地級以上市聲環境質量 有較大的改善,2000年全省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5分貝,比1995 年降低2分貝,接近國家規定的城市一類區環境噪聲標準。  ?。┥鷳B環境保護與建設穩步推進。  ?。保梗梗改晔≌C布實施了《廣東省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與效益補償辦法》, 核定生態公益林340.13萬公頃。省財政1999年安排生態公益林效益補 償經費1.28億元,2000年安排2.04億元。東江流域水源涵養林建設 穩步推進;沿?;闪謳Ш图t樹林逐步得到恢復。  ?。保梗梗鼓晔≌鷾氏掳l了《廣東省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2000年 開始實施省人大《關于加快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的議案》,各級政府加大對自然 保護區建設的投入,從2000年至2009年,省財政每年預算安排1643 萬元,市、縣財政每年預算安排1698萬元。全省已劃定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 區153個,總面積299.5萬公頃,其中陸地面積86.22萬公頃,占全 省陸地面積4.8%,與1995年末相比,全省新增自然保護區113個,增 加面積244.12萬公頃。其中陸地面積增加41.7萬公頃,增加了93. 7%。全省有6個市縣被列為國家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珠海市已被命名為國家 級生態示范區。各地普遍開展了創建生態示范村(鎮、場)活動,已建成省級生 態示范村(鎮、場)31個。全省森林覆蓋率由1996年的55.9%,提高 到2000年的56.9%;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1996年的8.2M, 提高到2000年的9.86M。全省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七)環境宣傳和環境科技得到重視和加強。   制定并實施了《廣東省“三五”環境法制宣傳教育實施方案》。1997年 以來,省委、省政府連續4年舉辦了可持續發展市長研究班,增強了地方主要領 導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全省每年都組織以防治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倡導文 明新風為主題的環境宣傳月活動,環保意識逐步深入人心。省政府有關部門配合 省人大組織開展的“環保千里行”活動,以弘揚正氣、揭露違法現象為手段,強 化輿論監督,促進了一批老大難環保問題的解決。為提高廣大青少年的環境保護 意識,全面開展了創建“綠色學校”和“環境教育基地”活動。   實施科教興粵戰略,推動環??萍及l展。1997年以來,全省組織重點高 等學校和科研院所,開展了“清潔生產”、“生物三相流化法廢水治理技術”、 “組合物理法污水處理系統”、“清潔能源”、“海洋環境保護”、“醫療危險 固體廢棄物治理技術”等重大科技攻關,取得環??萍汲晒保埃岔?,篩選出廣 東省重點實用技術40多項并在實際中得到廣泛應用,列入國家級和省級新產品 計劃的項目20多項,已有127個產品獲得環保產品認定證書,環??萍籍a品 產值由1997年的1.5億元增長到2000年的近10億元。   為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全省批準建立了廣州市天河區等6個可持續 發展實驗區,其中順德市容桂鎮和東莞市清溪鎮被批準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 區??沙掷m發展實驗區在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控制、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的開發 與利用等方面成效顯著,為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ㄒ唬┉h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仍較突出,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的任務仍然 艱巨。  ?。玻埃埃澳耆∩钗鬯欧帕窟_33.35億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74. 5%。2000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為26.84%,低于全國平均水 平。全?。罚担サ某鞘形唇ㄉ钗鬯幚韽S,使流經城鎮的河段水質惡化,部分 地區出現水質性缺水問題。珠江三角洲地區酸雨頻率居高不下,全省有17個地 級以上市被國家劃為酸雨控制區,占全省國土面積的63%。部分城市機動車尾 氣污染嚴重,垃圾隨意堆放,白色污染突出,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雖 然2000年底全省基本完成了“一控雙達標”任務,但只是部分指標的達標, 還不是全面達標,全省排污總量的絕對值仍然很高。產業、產品結構不合理引起 環境污染的矛盾仍比較突出?!笆濉逼陂g我省經濟建設仍將保持較高增幅,工 業污染的壓力仍然很大。隨著人口的增長,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比重正在不 斷增加。全省環境負荷沉重的狀況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緩解。城市綠地被吞食、 規劃綠地被擠占的情況比較普遍,林地、耕地面積也在逐步減少,水土流失特別 是人為土壤侵蝕在一些地區不斷增加。全省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形勢依然嚴峻。  ?。ǘ┉h境保護意識薄弱,措施乏力。   一些地方政府領導和部門負責人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的 思想,沒有把近期的政績目標服從于長遠的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尚未走出 “先污染、后治理”的誤區,甚至以犧牲資源與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發展速度。 有些地方只注重本地區經濟發展,缺乏全局觀念,引發了一些地區間的環境糾紛。 環保法律、法規得不到全面、準確的執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 象時有發生。環保機構和隊伍建設與環保工作要求不相適應。環保執法力量薄弱, 尤其是縣、鎮一級更為突出。環保能力建設嚴重滯后,對突發性污染事件的應急 能力較差,嚴重影響了現場執法和監督管理。  ?。ㄈ┉h保投入仍然不足,市場化的環保投資運營機制尚未建立。   雖然近年來我省環保投入有較大增長,但仍不能適應改善環境質量的需要。 而且,環保投入主要用于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中的綠化等城市景觀、美化工程,直 接用于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A設施工程的比例不高,個別經濟發達地區 至今未建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工業污染防治的投入比例較低,不到環??偼度? 的40%。全省小火電、柴油發電機組關停力度不夠。環境經濟政策力度不夠, 未能形成有效的環保投入機制。一方面排污收費標準偏低,而污染治理投資和運 行成本高,企業寧可交排污費而不愿治理污染,致使很多企業的污染治理老帳未 清,又添新帳;另一方面市場化的環保投資運營機制沒有建立,環境基礎設施仍 靠政府財政撥款建設和運營,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費征收標準偏低,導致污水處 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建設和運營舉步維艱。   三、繼續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   “十五”時期是我省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時 期,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把環境保護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切實 抓緊抓好。   (一)強化環保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全民環境意識。   廣泛深入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全民特別是各級決策層的環境意識, 糾正“先污染、后治理”的觀念和行為。積極配合省人大常委會開展“南粵環保 世紀行”活動,做好環保執法檢查中的宣傳報道工作。新聞媒體要定期發布環境 質量狀況公報、預報,并充分發揮輿論的監督作用。  ?。ǘ┣袑嵓訌婎I導,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   切實加強對環保工作的領導,繼續抓好環境保護任期目標責任制的落實,真 正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適應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 形勢,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無廢少廢“清潔生產”模式,對污染實行生產全 過程控制,從源頭上削減污染物排放;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促進經濟和環境協調 發展。在加大東西兩翼和山區的扶持力度時,要特別注重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 防止污染企業向其轉移。   在機構改革中要加強環保機構建設,強化監督管理職能,加大環保能力建設 力度。各級環保部門要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統一監督管理職責,堅持“統一法規, 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信息發布”,嚴格執法,在環境保護中充 分發揮監督、指導和服務作用。  ?。ㄈ┩貙捹Y金籌措渠道,加大環境保護投入。   努力建立財政、信貸、企業資金、外資、社會資金多渠道環保投資機制,加 大環保投入,提高環境管理能力。力爭“十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占GDP的 比重達2.5%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區達到3%以上。首先,根據財政部的 統一規定,在政府預算中增設環境保護類科目,逐年增加財政安排的環保專項資 金。第二,各級財政要建立流域水質保護資金,加大對江河污染整治的資金投入。 第三,將污水處理費的征收標準調整到保本微利的水平,并全面開征垃圾處理費, 以滿足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的要求。第四,逐步建立有利于社會 資金投資治污工程的機制,積極引入市場機制,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和吸引社會 資金及外資投向城市生活污染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加快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和 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步伐。  ?。ㄋ模┤鎸嵤氨趟?、“藍天”工程、“十五”環保計劃和生態環境建 設規劃,著力提高環境質量。   下大力氣實施碧水工程、藍天工程、“十五”環保計劃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 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并重方針,認真實施《關于 加快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的議案》,加強自然保護區、生態示范區建設,抓 好東江、西江、北江、韓江等生態公益林重點工程建設,切實做好水土流失防治 工作。優化調整電力行業電源結構,加快高參數、大容量火電機組脫硫設施建設, 堅決關停小火電、柴油發電機組,減少二氧化硫污染;加大對機動車尾氣污染整 治力度,抓好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和有效處理,提高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率,使環 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到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40%以上,城市 空氣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功能區環境質量標準。  ?。ㄎ澹┩晟骗h保法規,強化監督管理。   加快全省環境保護的地方立法步伐。積極配合省人大常委會制定《廣東省自 然保護區管理條例》,抓緊制定《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廣東省跨市河流邊 界達標管理條例》、《廣東省實施〈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辦法》等法規或 規章,進一步完善我省環境保護法規、規章。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格依法行政, 加強對污染治理的監督管理。加大對生態環境的監管力度;結合產業結構調整, 堅決關閉工藝和設備落后,浪費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工業企業;大力推動清潔 生產和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九月七日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