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1-00029 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1-10-31
名稱: 印發廣東省農村“十五”扶貧開發綱要的通知
文號: 粵府〔2001〕76號 發布日期: 2001-10-31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印發廣東省農村“十五”扶貧開發綱要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1-10-31  瀏覽次數:-
粵府〔2001〕76號

━━━━━━━━━━━━━━━━━━━

 

印發廣東省農村“十五”扶貧開發綱要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順德市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廣東省農村“十五”扶貧開發綱要》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 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廣東省農村“十五”扶貧開發綱要

     一、扶貧工作面臨的形勢  ?。ㄒ唬熬盼濉睍r期,我省扶貧開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97年提前實 現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所確定的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農村所有貧困人 口解決了溫飽問題;貧困地區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極大改善了交通、能源、通 訊、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所有行政村實現了通電、通路、通訊、通郵、通廣播 電視;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一部分山區縣和鄉村實 現了小康。貧困地區的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為加快全省現代化建設奠 定了較好的基礎。   (二)扶貧開發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盡管農村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但我 省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人均收入依然很低,生產生活條件還很差,抵御自然災害 的能力還十分薄弱。全省年人均純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農村貧困人口有20 0多萬人。這些貧困地區群眾接受基礎教育、健康保障、公共服務的程度均大大 低于發達地區,歷史上形成的社會、經濟、文化落后狀態還有待進一步改善。我 省要遵循黨中央、國務院的決定,在“十五”時期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從經 濟、科技、教育、衛生等方面全方位開展扶貧,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 步,開拓扶貧工作的新局面。   二、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三)新階段扶貧工作的指導思想。山區、貧困地區要以江澤民總書記“七 一”重要講話為動力,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把盡快幫助山區 人民脫貧奔康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第一要務,并在指導思想、工作措施、工作 作風等方面將其落到實處,掀起新的經濟發展熱潮。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為指導,遵循國家扶貧開發的基本方針,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體制下扶貧開發 的新路子,以加快貧困地區經濟建設和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貧困村和貧困戶 為主戰場,以改善提高貧困地區基本生產條件、基本生活條件和基本發展環境為 重點,突出依靠科技進步,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貧困地區的綜合生產 能力和農民素質,努力改變貧困地區社會、經濟、文化落后的狀況。  ?。ㄋ模┙窈螅的甑膴^斗目標。一是2003年1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貧困 縣)要大部分實現脫貧奔康,至2005年要全面實現小康和消除人均收入20 00元以下的貧困鄉鎮;二是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5年平均遞增5%以上,人均 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收入水平達到2000元以上;三是山區、貧 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有較大的改善,所有山區市實現通高速公路, 落后的生產生活條件有根本性的改變;四是大力發展資源型加工業,促進農業產 業化經營,提高農業整體經濟實力,人口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逐步縮小與發達 地區的差距,跟上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   三、扶貧對象和重點區域  ?。ㄎ澹┘辛α恐攸c幫助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這些貧困 人口,主要分布在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水庫庫區和移民區、石灰巖地區、 自然條件惡劣的山區和沿海。這五類地區是今后我省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從今 年開始,各市縣要在上述五類地區劃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和行政村。扶貧開 發工作重點鄉鎮和行政村的貧困人口要占本地總人口40%以上。原定的16個 貧困縣改稱為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诸愔笇?,制定計劃,分期實施。省重點幫扶16個扶貧開發工作重 點縣,其它市縣范圍內的貧困戶脫貧問題,由各市縣自行解決。各市縣要以扶貧 開發重點鄉鎮和行政村為單位編制5年脫貧計劃,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分 期分批、一鎮一村一戶地消除貧困。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和行政村的計劃,要 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明確奮斗目標、建設內容、實現措施。鄉鎮和行政村的脫 貧計劃由縣級(市)政府批準實施,縣匯總后報省市扶貧辦備案。各市縣在制定 計劃時,必須以貧困戶為主要對象,將扶貧措施具體落實到戶。要特別重視一些 特殊群體的脫貧問題,如水庫移民、革命老區、少數民族。   四、主要任務  ?。ㄆ撸┣袑崕椭毨魧崿F“四個一”。即貧困戶人均擁有旱澇保收的半畝 “保命田”或一畝以上的經濟林果,有條件的貧困戶每戶輸出一個勞動力在二三 產業就業,每戶貧困戶都掛上一家農業龍頭企業,每戶貧困戶都學會一至兩門實 用技術,找到一條致富路。“四個一”是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基本條件,也是扶貧 進村到戶工作的基本要求。  ?。ò耍┣袑崕椭毨оl村發展集體經濟。要認真總結多年來發展集體經濟的 經驗教訓,積極探索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基礎,以農業龍頭企業為橋梁發展集體 經濟的新形式,提高集體經濟服務農民、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能力。力爭至20 05年,貧困鄉鎮集體經濟機動財力達30萬元以上,貧困行政村集體經濟年純 收入達3萬元以上。發展集體經濟要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效益、不造 包袱的原則,項目選擇上要以種養業為主,以社會化服務為主,形式上采取合作 制或股份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ň牛┣袑崕椭纳苹旧a條件、基本生活條件和基本發展環境。繼續深 入開展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的“大禹杯”競賽活動,加強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 加快石花地改造和解決人畜飲水和生產用水問題,改善山區生態環境,增強可持 續發展能力。   改善貧困地區的基本發展環境,確保2003年清遠、韶關、河源、梅州4 個山區市的高速公路連通珠江三角洲,加強山區和1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國道、 省道改造,形成一個與高速公路和農村公路相連結的區域干線公路網絡。加大貧 困地區農網改造力度,盡快實現同網同價。鼓勵支持山區開發水電,繼續做好貧 困地區小水電上網和電量的銷售工作。加大對貧困地區和東西兩翼困難地區江海 堤圍水利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交通、電力、水利、林業部門要切實做好規劃, 落實具體扶持措施,加快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環境。要進一步鞏固扶貧“兩大會 戰”的成果,搞好行政村級道路、電訊設備的管護和維修,逐步提高“四通”水 平和發揮其效益。   (十)切實幫助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全面貫徹執行省委《關于大力推進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粵發〔2001〕8號),在發展產業經營的過程中, 要與調整農業結構相結合,要與山區綜合開發相結合,要與扶貧開發相結合,要 與縣鄉機構改革轉制為農業龍頭企業相結合。省直單位、沿海對口市和當地市要 進一步加大力度扶持48家扶貧農業龍頭企業,充實資本金,在辦法、管理、信 息、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特別是要改革完善扶貧農業龍頭企業的經營機制,進 一步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和帶動農戶的能力。山區、貧困地區發展農業龍頭企業, 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重視對中小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建立良好的企業經 營機制和資本管理體制,逐步把扶貧農業龍頭企業做強做優。   (十一)切實幫助發展科技、教育、衛生事業。突出扶持貧困地區形成以技 術創新為支撐的發展基礎,建立研究開發機構或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培育山區的 科技發展能力。山區市縣要加快科技體制創新,吸收各種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服 務山區建設,有條件的科研、推廣機構要轉制為科技龍頭企業,為農業開展技術、 生產、加工、貿易的社會化服務。   扶持貧困地區進一步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加大各級政府對山區和貧 困地區基礎教育的投入。從2001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3億元,免 收全省農村人均年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戶子女義務教育階段書雜費,包 括本地區當年義務教育階段按有關規定收到的全額雜費以及教育部門認定的當年 黑白版教材全額課本費,確保適齡兒童不失學。加快貧困地區中小學校的危房改 造,努力改善山區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合理調整中小學校布局,優化配置教育 資源,提高辦學水平和綜合效益。   加快改善貧困地區防病治病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各山區縣、貧困縣至少要建 設一間二級甲等水平的綜合醫院和重點建設兩所中心衛生院;鄉鎮衛生院實現房 屋、設備、人員三配套,醫務人員應具有執業資格;省財政安排的農村合作醫療 建設專項資金要重點用于山區和貧困地區,特別是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 貧困人口參加合作醫療;加強農民健康教育,實現村村飲用水衛生,衛生廁所普 及率達55%以上。   五、政策措施  ?。ㄊ┻M一步增加扶貧投入。按照《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 2010)》的規定,根據我省新時期扶貧工作目標任務要求,省級、市級以及 縣級財政必須把扶貧開發專項投入列入財政年度預算,并逐年增加扶貧投入。省 級財政從2001年起每年安排1000萬元用于貸款貼息支持扶貧農業龍頭企 業。省財政視每年財力增長情況適當增加安排扶貧專項資金。從今年起連續5年 每年省財政安排2.5億元專項用于16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公路建設。以 2000年一般性轉移支付總額為基數,按照10%的年度遞增比例,確定20 01—2005年16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每年的一般性轉移支付總額,充分 調動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發展經濟增加財力的積極性;對16個扶貧開發工作重 點縣過去“造血型”項目造成的債務負擔問題,由省財政會同有關部門盡快提出 處理意見。省各職能單位的專項資金,要向山區和扶貧開發重點縣傾斜。各山區 縣、扶貧開發重點縣要下決心精簡機構和財政供養人員,嚴控編制管理,減少財 政支出。   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積極開展扶貧信貸和小額信 貸業務,突出支農重點,優化信貸投向,發揮金融紐帶促進脫貧奔康的作用。各 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維護金融部門的合法權益,協助做好支農信貸資產保全 和還貸工作。   (十三)要強化扶貧資金的監督管理。扶貧資金必須根據扶貧開發計劃所確 定的目標、任務、對象和范圍,重點用于改善和提高貧困鎮、貧困村和貧困人口 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改造,貧困地區干部素質培訓和貧困農戶職能技 術培訓,不得用于非扶貧性質項目。扶貧項目要逐步推行專家論證制,對項目進 行可行性研究,并實行項目和資金申報承諾制,簽訂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承諾合 同,扶貧資金支付到項目、行政村和農戶,并實施三公開、兩監督,即項目公開、 資金使用公開、效果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和審計監督。從體制上防止扶貧資金的 挪用、截留和貪污浪費的現象。  ?。ㄊ模┕膭钪С执笾谐鞘械钠髽I到貧困地區發展。山區、貧困地區要進一 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招商引資,加強同珠江三角洲及外資企業的經貿合作。支 持大中城市的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采取各種形式與扶貧農業龍頭企業開展聯合。 凡是到貧困地區興辦商品生產基地或生產車間,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同樣視 為扶貧農業龍頭企業給予支持。鼓勵支持貧困地區以資源入股、合資、合作等形 式,或農戶以承包土地入股、轉讓、轉包、租賃等形式,同各種農業企業和外來 資本聯合經營。   (十五)實施科技扶貧,開展貧困戶的技能培訓。大力推廣應用科學技術是 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途徑。針對貧困地區產業開發水平低、產品科技含 量低、市場競爭能力弱和農民綜合素質低的狀況,在種植業、園藝業、養殖業、 生物業、土特產業、加工業、貯藏保鮮業等領域,選擇一批成熟的實用科技成果 在貧困鄉鎮和農戶中推廣應用。扶貧部門要以貧困戶學會一門實用技術和找到一 條致富路為目標,積極開展面對貧困戶的實用生產知識和技能培訓。培訓方法要 講求實際實用實效,要依托農業龍頭企業和商品生產基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  ?。ㄊ┓e極推進貧困地區小城鎮建設,加快貧困農戶的勞動力轉移。在有 條件的地區,建立若干星火密集區,借助高校和科研機構力量建設農業高新科技 范圍,提高小城鎮素質,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步伐。貧困地區的小城鎮建設要因地 制宜,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批實施、梯度推進的原則,高起點建設一批 中心鎮和中心村。將一部分基礎較好的小城鎮建設成規模適度、規劃科學、功能 健全、環境整潔、具有較強的輻射能力的農村區域性經濟中心。要積極吸納發達 地區的產業轉移,創辦發達地區企業的生產加工車間。對口幫扶市縣的勞動部門 要加強協調,建立勞務合作制度,積極創造條件使貧困戶每戶輸出一個勞動力到 經濟發達地區就業。進一步辦好貧困戶青年職業技術培訓,提高輸出勞動力的素 質,并做好崗后的跟蹤,保障輸出勞動力的合法權益。  ?。ㄊ撸├^續深入做好定點幫扶和對口幫扶。多年的實踐證明,省直單位定 點幫扶和沿海發達市對口幫扶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要進一步總結幫扶經驗, 規范定點幫扶和對口幫扶工作。中央駐穗單位、省直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要 從講政治的高度堅持定點幫扶,繼續選派有培養前途,有志改變落后面貌的年青 干部到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掛職鍛煉和幫助開展工作。財政體制改革后,省直部 門的機動財力減少,扶持資金要量力而行,不可強求。省直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 一把手要親自抓定點幫扶工作,千方百計發揮本部門、本企業的優勢,推動幫扶 縣脫貧奔康。   沿海發達市幫扶工作要擴大規模和提高水平。擴大規模就是要組織科技、教 育、衛生等部門對口幫助,積極推進企業按照“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的原則開展經貿合作,支持有效益的企業參與扶貧開發;提高水平就是要同省的 扶貧開發計劃結合起來,使政府的幫扶資金讓貧困人口直接受益?!笆濉逼陂g, 沿海發達市財政每年幫扶每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資金定基數為500萬元,每 年遞增5%,幫扶資金實行規范性管理,每年由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提出資金使 用計劃,并征詢對口幫扶市的意見,協商一致后雙方政府簽訂幫扶協議,明確范 圍、明確項目、明確資金使用和管理監督,幫扶資金不得用于扶貧開發工作重點 縣的財政補貼及發放工資和獎金。沿海幫扶市要明確一名領導分管幫扶工作,雙 方都要指定扶貧機構和專人負責落實。  ?。ㄊ耍┱{動各種積極因素,積極開展社會扶貧工作。社會扶貧工作是指弘 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動員社會各界幫助貧困地區,貧困戶改善生產 生活條件。包括各種社會團體、民間組織、企業家、個體戶和公民,港澳臺同胞、 海外華人、華僑、國際慈善機構,非政府組織。鼓勵和倡導他們,在充分自愿的 基礎上,通過不同形式,捐資捐物直接支持貧困戶和支持貧困地區的開發建設。 扶貧、民政部門要開辟渠道,承接和收集各種有用的閑置設備、物資,組織援送 到貧困地區。   六、工作領導   (十九)要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開拓創新?!「骷壵欢ㄒ獜呢瀼芈鋵?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認識扶貧開發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 充分認識在新的世紀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快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脫貧奔康步伐, 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是全省各級政府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建設有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一項歷史任務。在新的扶貧開發階段,山區各級政府 要把脫貧奔康工作作為第一要務,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掀起新一輪的、 水平更高的發展熱潮。   (二十)切實落實扶貧工作領導責任制。扶貧開發工作堅持市負總責,縣抓 落實,工作到村,扶貧到戶,實行扶貧開發責任到縣、任務到縣、資金到縣、權 力到縣的原則。各市縣政府,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負起扶貧開發的 責任。特別是貧困面比較大的市縣政府,必須把扶貧開發作為中心任務,堅持開 展千干扶千戶,把扶貧開發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繼續實行扶 貧工作黨政“一把手”負責制,把扶貧效果作為考核這些地方黨政主要負責人和 分管負責人政績的主要依據。  ?。ǘ唬┘訌娯毨У貐^基層組織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要堅持把脫貧奔康 與基層組織建設緊密結合,按“六好”要求建設鄉鎮黨委和“五好”要求建設村 黨支部,結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對少數問題突出的鄉村兩級 班子,要分類整頓幫助,限期解決問題,把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建設成帶領群眾 脫貧奔康的戰斗堡壘。貧困地區的廣大干部要進一步端正工作指導思想,把脫貧 奔康的立足點放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堅決克 服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要搶抓機遇,振奮斗志,變壓力為動力,立足當地,因地 制宜,發揮優勢,選準路子,艱苦創業,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掃除脫貧障礙, 砸碎貧困的枷鎖。  ?。ǘ├^續做好省外對口幫扶工作。按照中央的布置和要求,要繼續搞 好對口幫扶廣西和其它省區的工作,總結經驗,加強協作,提高幫扶水平。繼續 開展政府間的交流與合作,擴大互利互惠的經貿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ǘ└饔嘘P部門要根據省的統一布置,把扶貧開發作為本部門的重要 工作,結合各自的職責范圍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措施。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強化扶貧 機構,充實人員,改善條件,提高扶貧機構的組織、協調、管理能力。扶貧機構 要逐步建立扶貧數據化管理系統,科學地管理扶貧對象、扶貧項目、扶貧資金, 及做好對貧困地區的綜合監測工作,為科學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