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府[2000]22號
轉發省人大常委會關于繼續實施扶持山區
和革命老區鄉鎮發展“三高”農業,開展
“一鄉一品”活動議案的決議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省人民政府《關于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第10、103號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并作出相應的《決議》。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〇年二月二十九日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繼續
實施扶持山區和革命老區鄉鎮發展“三高”
農業,開展“一鄉一品”活動議案的決議
(1999年11月27日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省人民政府《關于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第10、103號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會議同意省人民政府的報告,從2000年起,繼續實施《關于扶持山區和革命老區鄉鎮發展“三高”農業,開展“一鄉一品”活動議案》(第10、103號)五年。由省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關于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
第10、103號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保梗梗茨?,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提出《關于扶持山區和革命老區鄉鎮發展“三高”農業,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議案》(第10、103號,以下簡稱“一鄉一品”議案)。同年8月,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關于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第10、103號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粵府案[1994]5號,以下簡稱“辦理方案報告”)。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該“辦理方案報告”,并作出了《關于扶持山區和革命老區鄉鎮發展“三高”農業,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根據省人大常委會“決議”和《關于審議省人民政府〈關于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第10、103號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的意見的函》(粵常函[1994]5號)的精神,省政府對“辦理方案報告”作了修改,明確我省實施“一鄉一品”議案的目標和任務是:
從1995年到1999年,用5年時間在全省的山區、老區鄉鎮中,選擇100個鄉鎮進行扶持,使這些鄉鎮基本實現“一鄉一品”,使農戶覆蓋率達到20%以上,人均收入每年增長20%以上。同時,使其中70%以上鄉鎮能抓住一個品種,配套推廣一套先進技術,發展一種特產,形成具有特色和一定規模的適銷高效的拳頭商品,推動山區、老區農業由傳統落后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向現代商品農業生產方式發展,到2000年實現小康水平的戰略目標。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組織領導和各級人大的監督指導下,經過各級各有關單位,以及廣大山區、老區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我省開展"一鄉一品”活動成效顯著。今年8月到9月,省政府要求各有關市組織全面評估驗收,在此基礎上,又組織了省農業廳、計委、農辦、財政廳、林業廳、海洋與水產廳等單位對“一鄉一品”議案實施情況進行抽查、驗收。經驗收,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100個鄉鎮,達到合格標準的99個,其中達到優秀的73個。省政府認為,我省近5年實施“一鄉一品”議案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F將辦理情況報告如下:
一、議案實施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省“一鄉一品”議案的實施,始終按照省人大常委會“決議”的要求,科學規劃,選準項目,實行項目管理,加強技術培訓,搞好流通服務,力求辦一項成一項。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主要表現在:
?。ㄒ唬┹^好完成了議案實施計劃指標,加快了山區和革命老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據統計,全省100個鄉鎮累計直接扶持農戶12.7萬戶,農戶覆蓋率平均達264%。共建立各種優質經濟作物商品基地445萬畝,完成計劃的1209%;飼養優質魚類25萬畝,完成計劃的1143%;飼養瘦肉型豬49萬頭、瘦肉型鴨286萬只、山地優質黃羽雞1967萬只,完成計劃的102%。100個鄉鎮中,有99個鄉鎮形成或初步形成適銷高效的拳頭商品,已全面投產或部分投產的73個開發項目鄉鎮,累計生產各種優質產品3491萬噸,創產值1602億元,創利57億元。已全面投產的項目鄉鎮,其農戶1998年人均純收入達3235元,比1994年增長176%,年均增長44%;預計1999年人均純收入3552元,比1994年增長203%, 年均增長406%,超過議案實施計劃指標和同期全省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水平。目前尚未投產或少量初產的項目鄉鎮亦表現出良好的市場前景。參加“一鄉一品”活動的農戶,大部分已擺脫了貧困,部分過上了小康生活。
?。ǘ┩苿恿松絽^、革命老區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開展“一鄉一品”活動,始終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技術、連片種養、分戶管理”的原則來組織生產,使山區、老區在一定區域內的土地、勞力、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得到優化配置,使相當部分(20%以上)的農戶參與了同一主導產品的連片開發,加速了某一主導產品生產基地和商品生產規模的形成與發展。在此過程中,良種良法得到大規模的普及和應用,項目鄉鎮良種覆蓋率從40%提高到70%,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質量結構發生了質的飛躍。從而為山區、老區資源開發實現區域化布局、規范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為山區、老區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提供了寶貴經驗,起到了示范推動作用。如高州西北部20萬畝優質龍眼帶、西江流域50萬畝金牌肉桂基地、粵北30萬畝高山種植反季節蔬菜基地、10萬畝甜竹筍基地、南雄5萬畝白果基地、揭陽10萬畝大粒青梅基地和梅州20萬畝優質烏龍茶基地等農業區域經濟的形成和發展,“一鄉一品”活動發揮了強有力的示范帶動作用。近5年來,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100個鄉鎮中,有43個鄉鎮和138個村隊被國家和盛市有關部門授予名優特產“專業鄉”、“專業村”等光榮稱號;有26個主導產品在1999年首屆廣東青年“三高”農業博覽會上分獲金、銀、銅獎;有11個產品獲第二、三、四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嘉獎。
?。ㄈ┐龠M了山區和革命老區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耙秽l一品”主導產品的開發,吸收過去農業開發的經驗,努力抓好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有效地保護了生態資源,促進了農業生態的良性循環,保障了當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各項目鄉鎮選擇的主導項目,突出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群眾基礎好,產品市場競爭力強,經濟效益高,使“一鄉一品”開發成為當地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因此能有效地招引社會各界圍繞主導產品興辦各類中、小型的加工、流通服務實體。5年來興辦這類中小型龍頭企業共500余家,年消化初級農產品約14萬噸,增加產值8400萬元,貯運銷售農產品約21萬噸,增加產值13億元,實現了農產品的增值,保證了農產品流通順暢,促進了山區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和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耙秽l一品”主導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的過程,也給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較好地解決了山區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路,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拉動農村有效需求,減輕城市就業壓力起了較好的作用。
?。ㄋ模┪鐣α客顿Y山區農業開發的積極性,達到了“一鄉一品”輻射帶動“數鄉一品”的效果。在議案實施過程中,由于各級政府的組織、示范與服務工作成效明顯,財政資金到位及時、管理嚴格,因而堅定了農民投入的信心,也吸引了社會上各種力量參與山區和老區農業開發。5年來,農民和各類經濟實體投入“一鄉一品”開發的總投資不少于10億元(是政府財政投入的10多倍),使山區農業開發形成“民辦公助”、農民投入為主體的投資格局,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5年來,開展“一鄉一品”活動,輻射帶動鄉鎮近250個,輻射帶動周邊153萬戶農民共同參與“一鄉一品”開發,形成“數鄉一品”連片開發的局面。共引導建立了“一鄉一品”主導產品種植基地46萬畝,水產基地12萬畝,飼養出欄山地優質黃羽雞6800萬只。這些鄉鎮的群眾開始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五)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在議案實施過程中,農村基層組織的黨員、干部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并幫助農民解決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種種困難,農民從中真正得了實惠,由衷地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從而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議案的實施,使農民收入穩定增長,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大大加強,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形成了學科學、講科學、辦實事、爭致富的社會風尚,社會治安明顯好轉,計劃生育、糧食征購等“老大難”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不少基層干部、群眾稱贊說:“一鄉一品”扶到了基層,扶到了群眾,扶對了路子,扶出了實效。
實踐證明,開展“一鄉一品”活動,扶持山區和革命老區發展“三高”(高質量、高產量、高效益)農業,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引導山區和革命老區群眾從事資源開發,參與市場競爭,實現脫貧奔康的成功舉措,也是推進山區和革命老區商品農業發展,實現山區扶貧工作從“救濟扶貧”向“開發扶貧”轉變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二、實施議案的主要體會
實施“一鄉一品”議案近5年,我們體會到,要切實開展好“一鄉一品”活動,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是關鍵,科學規劃、精心組織是基礎,抓好服務、強化管理是保證,政策到位、資金落實是條件。
?。ㄒ唬┘訌婎I導,落實責任。5年來,有議案實施任務的各級政府和各有關單位,一直把實施“一鄉一品”議案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切實抓好。省政府指定歐廣源、游寧豐同志負責組織領導,省農業廳綜合主辦;各有關市、縣、鄉鎮政府,各有關單位都指定1名負責同志主管這項工作,同時把實施成效納入領導干部任期責任制的重要考核內容,做到機構、人員、責任“三落實”。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農技推廣網絡,在“一鄉一品”議案實施工作中,充分發揮了組織、發動、指導、協調、跟蹤、服務等方面的作用,確保了議案的順利實施。
?。ǘ┛茖W規劃,精心組織。議案實施前,為選準選好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開發項目,省政府組織了省農業廳、林業廳、海洋與水產廳等有關單位,對山區和老區的農業、畜牧、水產、林業等資源情況,以及生產結構、生產水平、產品質量狀況和市場供求關系等方面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并對我省山區農業資源開發的區域布局和開發方向進行了科學的規劃,根據各地的資源優勢及市場發展前景,經反復論證,篩選出11類43個品種的開發項目,制訂了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組織和指導100個鄉鎮開展“一鄉一品”活動。議案實施過程中,省政府和各有關市、縣政府、各有關單位,積極組織各鄉鎮做好基地定位、土地調整、設計規劃和群眾發動工作,指導他們完善生產技術、組織管理和產品營銷等方案,幫助他們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5年來,100個鄉鎮中除極個別鄉鎮因客觀原因需調整項目外,都能按原定計劃順利實施。
?。ㄈ┳ズ梅?,強化管理。在議案實施過程中,各有關市、縣、鄉鎮政府以及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特別注意發揮各級農技推廣隊伍的作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認真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的社會化服務工作。產前著重抓好良種的引進、繁育和供應,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產中抓好技術培訓工作與良種良法示范,提高農民的種養技術水平和產品的科技含量;產后注意幫助農戶搞好產品的加工和流通,加速主導產品商品基地、商品規模的形成和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據統計,5年來共建立良種良法示范樣板片260個,舉辦各類培訓班3078期,作物和畜禽良種覆蓋率從原來的40%提高到70%。在抓好服務的同時,各級政府注意強化管理工作。議案開始實施時,省農業廳與省財政廳根據省政府“辦理方案報告”精神,制訂并頒發了《廣東省扶持山區和革命老區鄉鎮發展“三高”農業, 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管理辦法(試行)》(粵農[1995]5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議案實施的各項具體要求和操作辦法,特別要求每一鄉鎮必須建立農戶檔案,制訂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實行??顚S?。1997年,省農業廳、財政廳根據議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又對該“管理辦法”作進一步修訂,使之更科學、規范,從而保證了議案的順利實施。
?。ㄋ模┱叩轿?,資金落實。危證議案的順利實施,各級政府克服困難,按計劃落實扶持資金和有關扶持政策,并確保資金及時到位。據統計,至1999年,省財政累計投入9000萬元,比原計劃7400萬元多投入1600萬元;市、縣財政累計投入配套資金2010萬元,比原計劃多投入210萬元。各級財政的扶持資金重點投放于項目建設的良種繁育、技術培訓、良種良法示范、基地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等啟動環節上。在資金的投入使用上,各實施單位都能嚴格按照拾辦理方案報告”和“管理辦法”的要求,做到專款專用,使有限的扶持資金發揮了最大的效益。
三、今后工作意見
我省開展“一鄉一品”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既完成了議案所規定的任務,又找到了一條政府幫助山區、老區脫貧奔康的路子,也為促進我省基本消除絕對貧困提供了很好的經驗。但是,應當看到,全省1021個山區、老區鄉鎮中,1998年農村人均純收入在2600元以下的鄉鎮還有280個,這些鄉鎮農民仍缺乏穩定的致富來源,要在2003年實現脫貧奔康困難較大。這些鄉鎮中有不少具備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資源條件,廣大群眾也渴望開展“一鄉一品”活動,但這些鄉鎮,特別是16個貧困縣所屬鄉鎮,財政實力薄弱,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難引導和組織廣大農民開展“一鄉一品”活動。另外,已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鄉鎮中,還有部分鄉鎮因發展多年生、周期長的高值經濟作物,需要繼續給予扶持,方可按期投產。“一鄉一品”主導產品開發水平還不平衡,產品加工、保鮮、貯運、流通等產后服務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產品營銷隊伍的建設和產品市場的開拓也還跟不上生產規模的發展的需要,等等。以上問題,直接影響“一鄉一品”主導產品開發效益,也影響山區老區脫貧奔康的步伐,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今后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采取措施,繼續給予扶持,不斷加以改進。
當前,省委、省政府正在花大力氣抓好16個貧困縣的脫貧奔康、廣大山區的綜合開發、農村的農業現代化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有必要進一步鞏固和推廣實施“一鄉一品”議案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從而加快山區、老區脫貧奔康的步伐,加快我省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步伐。為此,省政府決定:從2000年起至2004年止,再選擇80個人均純收入在2600元以下,并有條件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山區、老區(重點是16個特困縣)貧困鄉鎮, 繼續開展“一鄉一品”活動;對前5年開展了“一鄉一品”活動,但尚未正常投產的“一鄉一品”項目鄉鎮和其他不列入拾一鄉一品”扶持計劃的鄉鎮,由各有關市、縣、鄉鎮政府自籌資金扶持,并組織和引導廣大農民自力更生開展“一鄉一品”活動。通過這項活動,使我省山區和革命老區鄉鎮農民絕大部分實現脫貧奔康。
為了保證如期完成上述任務,省政府決定采取如下措施:
?。ㄒ唬┻M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市、縣、鄉鎮政府,各有關單位要深刻認識到,鞏固議案實施成果,繼續開展“一鄉一品”活動,任務將更艱巨,要求將更嚴格。必須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上,切實把開展“一鄉一品”活動作為加速發展山區、老區農村經濟,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舉措來抓。要把開展“一鄉一品”活動與加快16個貧困縣的脫貧奔康結合起來,與實施山區農業綜合開發、促進農村農業現代化等扶貧攻堅戰略結合起來,作為農村農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擺上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精心規劃,規范管理,并在政策、資金、物資、技術以及其它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努力將開展“一鄉一品”活動推上一個新的臺階。省政府繼續由歐廣源同志負責組織領導工作。各有關市、縣、鄉鎮政府要指定一位領導同志主管,負責全面組織協調工作。省農業廳為綜合主辦單位,水產、林業、財政、計劃等部門協同辦理。在開展“一鄉一品”活動中,各級政府、各有關單位要自覺接受同級人大的監督和指導。
(二)科學決策,選準項目,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當前,在項目決策和規劃上必須堅持如下幾個原則:一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的原則。重點開發具有山區特色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名、特、優、新產品,實行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二是堅持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原則。把開展“一鄉一品”活動與山區、老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緊密結合起來,注意保護生態平衡,禁止占用農田保護區和在25度以上山坡地進行開發,防止水土流失和掠奪性經營。三是堅持提高科技含量的原則。把開展“一鄉一品”活動與調整優化山區農業生產結構、產品質量結構和增加適銷農產品的有效供給結合起來;與推廣良種良法、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四是堅持統分結合與推進產業化經營的原則。把政府、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與廣大農戶的作用緊密結合起來,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開發,分戶管理,雙層經營”;積極圍繞“一鄉一品”初級產品,發展農村第二、三產業;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推行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產業化經營。
在資源開發的區域布局上,粵西北、粵北和粵東北部高寒山區,要突出海拔高、日夜溫差大的氣候優勢,重點開發高品質精品農業、無公害環保農業、反季節農業和高山花卉業;粵西山區,要配合湛江熱帶、南亞熱帶示范區建設,重點開發典型的熱帶、南亞熱帶優新農業、水產產品;粵中到粵東南部山區,重點開發大中城市四時佳果,名貴花卉、中藥和名優水產、珍禽新品種。大宗農產品如荔枝、龍眼,普通柚類、白果,大宗茶葉,大宗瓜菜,普通柑、桔、桃、李、梅等,原則上不予扶持開發。在品種安排上,突出取代進口、填補國內外市場和產品質量檔次空白的名、優、息新品種資源的開發利用,堅決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ㄈ﹫猿帧懊褶k公助”的方針,保證資金投入。省財政僅對列入省扶持計劃的80個鄉鎮予以補助,每鄉鎮每年補助10萬元左右,省財政列入預算平均每年安排1000萬元,5年共投資5000萬元;各有關市、縣政府保證每年各安排不少于省撥資金的10%作為配套資金。各級政府所撥的資金主要用于良種引進、繁育、試驗、示范和技術培訓推廣等啟動性的環節。各級政府要將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扶持資金與扶持山區和革命老區建設的其他項目資金進行統籌安排,合理使用;要進一步引導農民和其他經濟成份成為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投入主體,千方百計增加投入,保證資金使用效益。
?。ㄋ模┘訌娂夹g培訓和良種良法的推廣應用,促進山區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必須把開展“一鄉一品”活動與實施山區科教興農戰略,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民素質等緊密結合起來,大力開展良種引進、繁育、推廣和現代先進適用技術的培訓普及工作;引導農民實行適度規模經營,廣泛應用現代農業技術和管理手段,開展優質、高產、低耗、高效生產,改變長期以來重種輕管、重量輕質的粗放型生產方式,使“一鄉一品”項目逐步建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現代農業樣板項目。
?。ㄎ澹┣袑嵓訌姰a后服務和產后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山區和老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山區、老區各級政府要在抓好“一鄉一品”主導產品商品基地建設的同時,把“一鄉一品”產品的產后服務當作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采取有效措施,搞活“一鄉一品”主導產品的加工、貯運、流通。要引導和扶持各種經濟成份開展多渠道、多層次流通,逐步建立起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產品批發市場;積極鼓勵和吸引農民、農技推廣組織、種養大戶和其他經濟組織圍繞“一鄉一品”初級產品,大力興辦加工、運銷業,把他們培育成為山區和老區農產品加工流通的龍頭企業(組織),引導他們與農戶通過契約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實行農工貿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經營,提高產品附加值,保證農民增產增收。
?。┙栏竦墓芾碇贫?,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要開展“一鄉一品”活動,實行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嚴格按計劃組織實施。要繼續發揮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輻射帶動作用,列入省扶持計劃的80個項目鄉鎮和其他鄉鎮,都要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措施,強化管理;要嚴格根據項目的建設目標,制定出項目實施計劃方案;要加強對所有開展“一鄉一品”活動的鄉鎮的指導,講求實效,切不可盲目貪大求快,一哄而起,違背客觀規律。2004年,由省人大、省政府和各級主辦、協辦單位組成驗收小組,對項目進行驗收。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廣東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