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發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關于加快自然保護區建設的決議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我省自然
保護區建設步伐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并作出了相應的《決議》?,F轉發給你
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年一月六日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關于加快自然保護區建設的決議
(1999年11月27日廣東省第九屆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廣東省人
民政府《關于加快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會議原則同
意省人民政府的報告,由省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
和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的保護,是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
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業。目前我
省自然保護區的發展仍較為落后,不能充分發揮其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作
用。這與我省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
環境的要求是極不協調的。因此,各級人民政府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多方籌
措資金增加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
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是一項投入大、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大,關系到我省可持
續發展戰略落實的工作。建設自然保護區不僅是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的任務,也需
要全社會的支持。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和優惠政策,支持自然保
護區的建設。省人民政府要增加對自然保護區的資金投入。要采用對口扶持的辦
法,行政區域內的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國土面積未達到一定標準的平原地區和富裕
地區的市、縣,應對自然保護區建設任務較重的市、縣進行資金等方面的對口扶
持。自然保護區的管護費用也要有正常的途徑。各級人民政府要把自然保護區管
理經費、科學研究經費及必要的建設所需資金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切實予以安排。
要重點建設一些“樣板”的自然保護區,作為宣傳教育基地,擴大社會影響,
并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全省人民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野生動物的
意識,提倡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生活方式,嚴格禁止捕食受保護的野生動物。
要采取靈活的措施,鼓勵國內外社會團體和民間對我省自然保護區進行資助、捐
贈。要支持自然保護區在不對資源環境造成破壞的前提下開展多種經營,扶持自
然保護區的外緣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周邊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促進我省
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發展。
關于加快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省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的議案》
(第1、38、42、43、54、70、118、148、154號),交由
省人民政府辦理。省人民政府組織省計委、農辦、編委、財政廳、林業廳、海洋
與水產廳、環保局、地礦局、旅游局等單位,并邀請省人大城建環資委參加,分
別到深圳、汕頭、韶關、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江門、湛江、茂名、肇慶、
清遠等市進行了專題調查。在此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提出了辦理方案。現報告
如下:
一、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位于歐亞大陸東南部,北依南嶺,南臨熱帶海洋,北回歸線橫貫中部,
具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三種氣候,境內地質構造復雜,地貌景觀特殊,
有眾多的河流、港灣和遼闊的海域,是國際候鳥遷徙的主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越
冬地,生物物種起源古老,種類繁多,成分復雜,特有種多。據統計,我省有維
管束植物280科1645屬7055種,分別占全國總數的76.9%、51.
6%和26%;野生動物有600多種,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5種
(其中陸生動物22種、水生動物13種), 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51種
(其中陸生動物95種、水生動物56種), 分別占全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
23%和40%。此外,還有恐龍蛋等大量古生物遺跡。如此豐富的野生動植物
資源和多姿多彩、神秘幽深的自然遺跡,對于維護全省生態平衡,發展農、林、
園藝、醫藥衛生及其他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森林植被的破
壞,生態環境失調,自然災害頻繁,亂捕濫獵、亂挖濫采、環境污染,使許多野
生動植物資源處于瀕危狀態。目前我省有15—20%的野生動植物種的生存受
到威脅,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物種一旦滅絕,自然遺跡一旦破壞,將
不能再生,這無疑是國家和人類一項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省委、省政府歷來十分重視自然保護區的建設,保護我省的自然環境和自然
資源。早在1956年就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
護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省加快了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發展步伐,198
3年省政府作出了關于分期分批建立39個自然保護區的決定,1995年省政
府批準實施《廣東省自然保護區體系發展規劃》,1998年編制了《廣東省野
生動植物保護建設工程規劃》,1999年編制了《廣東省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
(1996—2010年)》。經過40多年的努力,我省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有
了很大發展。至1998年底,全省已建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60個(林業
系統51個,海洋與水產系統8個,地礦系統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
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5個,市、縣級自然保護區28個,保護管理面積33.7
萬公頃(不含海域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89%。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在
全省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及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一是保護
了我省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物種及自然遺跡。二是改善了我省
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三是提供了科學研究基地和教學實習的天然場所。如
丹霞山是世界公認的標準丹霞地貌所在地,多年來一直是國內外地學界考察研究
的熱點。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開展了20多項科學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
成果。四是初步形成了環境保護教育和生態旅游基地。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和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廣東省委宣傳部和省環保局聯合命名為“廣東省生
態環境教育基地”。五是逐步成為對外合作交流的窗口,曾接待了世界野生生物
基金會主席、英國女王丈夫菲利普親王等外國貴賓,并舉辦了中美自然保護區研
討會等一系列學術活動。
但是,我省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規模和管理水平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
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差距更大。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思想認識不足,建設發展緩慢。由于對建立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認識不足,一些地方領導甚至認為,建立自然保護區既沒有直接的經濟效益,
又束縛了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且還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而對建立自然
保護區缺乏緊迫感和責任感,存在“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現象。
目前世界發達國家的自然保護區面積大都占國土面積10%以上,我國為7.6
4%,而我省只有1.89%。這與我省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
需要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環境的要求極不協調。
(二)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后。據統計,1998年省安排給林業系
統的自然保護區經費413萬元,其中人員經費228萬元,業務經費185萬
元;安排給海洋水產系統的自然保護區經費50萬元。地方財政安排的資金更少。
有些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幾年沒有得到省的補助。因此,自然保護區基礎設
施普遍落后,有的自然保護區的辦公室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有的保護區管理站
與外界聯系的唯一公路都無錢維護,難以行車;有的沒有辦公室,沒有護林站,
沒有標本室,不通電,不通路,不通電話。
?。ㄈ┤藛T編制不足,隊伍素質不高。在全省32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
區中,省編委定編的只有14個,沒有定編的18個,人員定編最少的只有3人,
而1995年就已建立的丹霞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至今沒有一個人員編制。據統
計,在全省自然保護區管護人員中,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僅占20%,有的國家
級自然保護區沒有一個本科生,有的省級自然保護區沒有一個中專生,有的甚至
由幾個農民代管。這些原因致使自然保護區監測研究、保護利用工作無法開展,
管理水平長期無法提高。
(四)管理體制不順,機構級別偏低。我省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目前實
行省、市、縣共管,個別由鄉鎮管理,由于職責不明確,很多工作難以落到實處。
有的保護區機構重疊,既是自然保護區,又是風景名勝區,又是森林公園,又是
宗教文物管理處,牌子掛了很多,實際上無人管理。省級自然保護區大多數為股
級,有的甚至沒有定級,而外省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大都為處科級。
(五)土地權屬不清,爭議糾紛不斷。我省大部分山林權屬為個人和集體所
有,過去在申報和批建自然保護區時,采取先劃定范圍后逐步落實建設的方法,
部分沒有辦理補償或征地手續,造成許多林地權屬遺留問題,給自然保護區的建
設和管護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自然保護區內非法侵占土地、偷砍、偷挖、偷獵的
事件時有發生。
二、進一步加快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的主要措施
根據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省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要
求,省人民政府決定從2000年到2009年,用10年時間,在進一步加強
已建成的60個自然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工作的基礎上,新建國家級自
然保護區7個(其中6個由原省級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
區29個,市、縣級自然保護區93個,使我省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183個,
管護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3.52%以上(不含自然保護小區和禁獵、禁捕區面
積),形成一個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核心,以省級自然保護區為網絡,以市、
縣級自然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小區為通道的保護類型比較齊全、布局比較合理、生
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比較明顯的自然保護區體系。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把自然保護區建設列入議
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強領導,采取有利于發展自然保護區
的政策和措施。各有關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要按照政府的規劃和部署,做好本
系統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其他部門和行業都要大力支持自然保護區建
設。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管理水平。
(二)增加對自然保護區建設的資金投入。
1.從2000年至2009年,全省共投入自然保護區建設資金3.34
12億元,平均每年3341.2萬元。省、市、縣三級財政對國家級和省級保
護區的投入比例為6∶1∶3,對市縣級保護區的投入比例為3∶2∶5,即每
年省投入1643萬元,市投入453.2萬元,縣投入1245萬元。
2.省級補助資金的使用范圍為本方案中所列的已建和規劃建的各類自然保
護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除外)。補助標
準,已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嶺自然保護區200萬元,其余每個50萬元;
規劃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個400萬元; 已建和規劃建省級自然保護區每個
200萬元;已建和規劃建市、縣級自然保護區每個30萬元。這部分資金,主
要用于辦公室、實驗室、標本室、交通、通信、界樁、標牌等建設。具體每個自
然保護區的補助數量,將根據保護區當地的經濟狀況和自然保護區本身的經濟狀
況及管護面積等情況而定,實行分類分等級補助。
3.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要按照投入比例認真落實配套資
金,確保與省級補助資金同步到位。
(三)理順管理體制,充實管理人員。各級人民政府的林業部門主管森林和
陸生野生動植物及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海洋與水產部門主管海洋生態、水產資
源、珍稀水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地質礦產部門主管地質遺跡類型自然保護區,
環境保護部門負責自然保護區環境保護的監督檢查。上述部門要建立或明確與自
己任務相適應的管理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
根據不同情況實行兩種管理體制:一是省主管部門直接管理,保護區領導人員由
省主管部門任免;二是省與地方共管、以地方管理為主,保護區領導人員由地方
提出征求省級主管部門的意見后,按干部管理權限任免。各級自然保護區都應設
置管理機構,配備管理人員。
各級政府自然保護區主管部門和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級別及人員編制問題,
由省編辦會省財政廳和省有關自然保護區主管部門研究提出具體方案,于2000
年上半年報省政府批準后施行。
為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在自然保護區內不得再建立風景名勝區或森
林公園,也不得重復設置管理機構。已經重復建立或設置的,各級政府要進行清
理,取消重復設置的管理機構。已在同一區域內建立不同級別自然保護區的,取
消下一級的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
?。ㄋ模┘訌姺ㄖ平ㄔO,依法進行管理。各級政府和自然保護區要認真貫徹執
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
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
生植物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
法》、《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廣東省野
生動物保護管理規定》和《廣東省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實施細則》
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務院、省政府有關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
的通知精神。要根據廣東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我省關于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
理的配套法規,明確自然保護區申報審批程序,規范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
切實加強對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保護。各自然保護區都要根據法律
法規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對本級管理的自然保護區土地權屬進行一
次全面清查,明確各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劃定邊界,于2000年底前完成確權
發證工作,建立明顯的界標,并予以公告。對于已經建立的跨行政區域界線的自
然保護區,要進一步明確其范圍界線和土地權屬,在不改變行政區域界線和土地
權屬的前提下,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并做好自然保護區所在地周邊
地區干部、群眾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他們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積極性,
共同保護和建設好自然保護區。
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要逐步建立公安派出所,打擊在保護區內亂伐、亂
挖、亂采、亂捕、濫獵的違法行為。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野生動物的意
識,提倡不食野生動物。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拒食野生動物,形成保護野生動物
的良好風氣,要在適當的時候制定《廣東省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管理條例》,擴
大保護范圍,加大保護力度,積極維護生態環境。
?。ㄎ澹嵭姓邇A斜和對口扶持。
?。保Wo區管理機構在其管理區域內興建水電站,符合水資源統一規劃的,
有關部門要在立項審批、建設補助方面給予優先照顧。自然保護區修建區域公路、
架設電線、鋪設通信線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有關部門應優先安排解決,并按規定
給予補助。
?。玻鷳B公益林補償、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防治經費,對自然保護區優先
安排,重點傾斜。
?。常匀槐Wo區在不對資源環境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開展多種經營、生態旅游
等獲取收入的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給予先征后返還的照顧。
?。矗膭顕鴥韧馍鐣F體和民間對我省自然保護區資助、捐贈,并建立自然
保護區建設基金。
本議案由省林業廳為主,省海洋與水產廳、地質礦產局、環境保護局等部門
協助組織實施。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附表:一、廣東省已建自然保護區名錄(略)
二、廣東省自然保護區建設發展規劃(2000—2009年)(略)
廣東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