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5年助企惠民若干措施》發布,圍繞市場準入準營、企業增信賦能、知識產權運用保護、維護市場秩序、規范監管執法、加強民生保障六個方面精準發力,共推出20條具體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提升民生福祉。
升級市場準入準營服務
提升商事登記服務效率。拓展音視頻“雙錄”電子簽名應用,實現音視頻“雙錄”電子簽名應用全覆蓋,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經營范圍條目。提供政策主題式服務推送,根據經營范圍精準推送特定領域行業產業政策。簡化“個轉企”業務辦理流程,由“先注銷,再新設”優化為“直接變更”,實現一次辦理、當場辦結。
提高外商投資注冊便利化程度。推出多語種商事指南,實施繁簡字、中英文商事登記政務服務,創新推出“深港通注冊易”“深澳通注冊易”商事服務,港澳企業可“一站式”落戶深圳。在河套試點跨境登記便利化,以河套合作區為試點,協調港澳兩地商業登記部門為內地投資者跨境注冊港澳企業提供便利支持。
推進政務服務集成化個性化辦理。持續優化企業信息變更、注銷、開辦餐飲、商超等8項“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營業執照與食品備案、藥品經營許實現“同步申辦”。簡化企業遷移登記業務“一件事”辦理流程,推動“免證辦”“智能審批”覆蓋更多高頻事項。推廣“免申即享”“一碼辦事”、智能審批等智慧化精準化個性化服務。
加強企業增信賦能支持
深化大灣區規則機制對接。高質量建設信用服務大數據實驗室和粵港澳大灣區信用建設聯盟,拓展電子印章互認范圍。探索推動“香港注冊+河套運營”發展模式,推進河套國際性產業與標準組織聚集區建設,制定申報一批“灣區標準”。拓展碳足跡標識認證產品目錄服務范圍,面向公眾、重點企業和認證機構開展培訓指導。
助力企業增信融資。建立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和信用標簽體系,制定企業信用情況白名單。擴大“深質貸”質量融資增信服務覆蓋面。升級深圳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創建“深信管家”服務品牌,為企業提供信用融資、信用查詢、信用修復等一站式服務。
提升質量品牌服務能力。建設深圳品牌庫,搭建“企業品牌、行業品牌、城市品牌”建設和推廣矩陣。引入國家級品牌出海服務資源,搭建中外政商四方聯動平臺,拓展企業品牌出海渠道。強化中小企業質量技術服務,深化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培育建設“一站式”服務平臺3家以上。
加強標準技術服務支持。深入開展標準宣貫,對企業自我聲明公開標準免費提供全流程指導服務。推動標準領域專項資金等資源向“20+8”產業和標準國際化建設傾斜。組織開展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項目,為企業產品出口提供技術標準法規支持。聚焦重點產業集群,在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推動標準研制20項以上。
優化計量認證供給支撐。支持傳統優勢產業鞏固提升和“20+8”產業培育壯大,聚焦產業“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堵點痛點,開展產業關鍵共性測量技術協同攻關,解決企業生產科研計量難題。持續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和中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活動,助力增強中小微企業競爭力和發展力。
深化知識產權運用保護
支持重點領域專利創造轉化運用。推動知識產權領域專項資金等資源向“20+8”產業傾斜,指導建設50家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中心,支持開展重點領域專利導航30個。實施專利批量預審試點、“新三樣”專利優先審查,提供個性化專利預審服務,加速重點領域專利獲批進程,將專利授權周期壓縮80%以上。
完善知識產權多元化糾紛化解機制。建立知識產權調解工作新模式。在前海、河套試點開展著作權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優化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制度,提高技術調查能力。推動行業商協會、產業園區、商品交易市場新增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10家以上。
深化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指導服務。加強美國、歐洲等市場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監測,依托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點,為出海企業提供屬地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加強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光伏產品等重點出口產品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和監測,就重點企業重大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組織跨部門會商,為涉訴企業提供針對性幫扶政策和指導服務。
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提升信用修復服務水平。精簡信用修復申請材料,減少跑動環節,實現一口受理,一次告知,一日辦結。完善信用修復告知機制,向經營主體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決定書》等時,同步送達《信用修復告知書》,助力經營主體及時自我糾錯、重塑信用。
營造良好公平競爭環境。推動成立深圳市企業競爭合規聯盟,制定、發布并推廣企業公平競爭合規體系建設實施指引,全鏈條推進企業競爭合規建設。繼續推進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站建設,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商業秘密保護咨詢服務與維權幫助。持續清理、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做法,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加強互聯網平臺常態化監管,促進平臺企業落實合規主體責任,完善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推動平臺規則透明和行為規范。引導平臺企業創新流量扶持方式,加強對農產品經營主體、創新特色經營主體、新入駐經營主體流量扶持,進一步激發廣大中小微經營主體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規范涉企監管執法
深入推進涉企違規收費整治工作。加強對金融機構以及水、電、氣等各類收費主體專項檢查,督促清退各類違規收費,減輕企業經營負擔。探索建立涉企收費監測點,及時發現涉企違規收費線索,推動降本減負政策措施切實落地實施。
推行跨部門綜合監管。深化“隨信綜合查”聯合監管,打造10個跨部門綜合監管標桿場景。推出“無事不擾”正面事項清單,對列入清單的事項,除上級部署、收到違法線索和法律法規規章有明確規定的外,原則上不作為獨立事項開展上門檢查,切實減少重復檢查、多頭檢查、過度檢查。
實施服務型執法。建立完善“預防為主、輕微免罰、重違嚴懲、罰過相當、事后回訪”的服務型執法模式,開展精準普法合規指導,發布輕微違法行為減免罰清單,分領域發布執法指引,避免“類案不同罰”“小過重罰”。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營造良好消費環境。推動以標準提升牽引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終端等重點消費領域標準制定修訂。用好數字人民幣等技術加強預付式消費監管,開展合同格式“霸王條款”治理行動,規范合同格式條款使用行為。因地制宜開展“無價格欺詐商圈”創建活動,建立價格糾紛多元化解體系,促進重點區域消費環境提升。
持續推進城中村水電氣違規加價治理。聚焦養老托育機構和“連鎖式公寓”等重點領域,持續推進水電氣違規加價專項整治,降低居民生活成本,確保水電氣優惠政策執行到位。開展“水電燃氣價格治理標桿村”建設,推動全市20%以上城中村創建水電燃氣價格治理標桿村,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推動住宅小區老舊電梯更新改造。鼓勵住宅小區采取“維修資金+業主自籌+政府補助”多渠道籌集電梯更新改造資金,積極穩妥推進電梯更新改造進程,推動800臺以上安全隱患較大、使用年限較長的老舊電梯更新換代,從源頭上減少電梯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