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提供創業資金、住宿補貼、交通補貼等全方位扶持。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粵港澳大灣區是賦予港澳青年一代的禮物,是青年交流學習的最佳平臺?!比涨?,在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發展推廣宣講會上,多位香港青年分享他們在惠州的逐夢故事。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縱深推進和創新創業及人才環境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人才選擇惠州,前來工作生活或創新創業。這是一場“雙向奔赴”,過去一年,惠州引進了超7萬名各類青年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團隊數量不斷增多。
近年來,惠州搭建各類服務平臺,推出更多服務政策措施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的工作生活,以戰略主動推進人才政策迭代升級,進一步擦亮愛才名片,擴大聚才規模,升級興才平臺,優化留才環境,期待更多灣區青年棲息在栽好的“梧桐樹”上,與惠州這座“惠民之州 產業新城”共同成長、互相成就,在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中共譜時代新篇、共筑美好未來。
構建“1+2+N”人才政策體系
人才數量質量實現雙提升
“如今越來越多港澳青年選擇在惠州創業?!?008年從香港到惠州創業的惠州市祥勝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勝威,這幾年親眼見證惠州對人才的吸引力,他的企業也一步步成長,今年計劃在仲愷高新區擴展投資1.2億元人民幣用于建設智能制造產業園。
這幾年,為了適配經濟社會發展,惠州不斷探索創新,與時俱進更新人才政策,支持更多港澳青年和人才到惠州創業就業、安居樂業。
2013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惠州市“人才雙高計劃”實施方案》。2016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深化完善“人才雙高計劃”實施“人才雙十行動”意見》。2022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的意見》,完善了15項配套細則,加快構建“1+2+N”人才政策體系,這是人才政策的3.0版本。
《惠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3年工作要點》提出,深入實施《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發展若干措施》,有效落實大灣區個人所得稅等惠港惠澳政策。推進灣區標準和認證、職業資格認可、科研人才遷入等工作,搭建各類便利化服務平臺,推出更多便利化政策措施。
“我是2015年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之后來到惠州的,我感覺這幾年惠州對人才是越來越重視,并且政策越來越豐富,覆蓋面也越來越廣?!被葜萦钚禄び邢挢熑喂径麻L助理湛明說。
如今,惠州正深化實施“惠”聚優才工程,拿出真金白銀、真情實意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推出“一事一議”“一人一策”,戰略科學家引進給予最高1億元的綜合性支持;滿足條件的創新創業團隊引育給予科研經費、工作場地、生活保障等一攬子專項支持,包括200萬元至1000萬元不等的項目資助等;優秀青年人才引進給予最高30萬元安家補貼等系列人才政策。
在政策扶持、人才環境優化等多重疊加下,惠州人才金字塔的塔基更加穩固強大,正加快實現人才數量質量雙提升。數據顯示,目前,惠州人才總量超130萬人,高層次人才超5萬人,有近百人入選省級、國家級重大人才計劃。全市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增加到25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3400多家。
全鏈條全周期培育扶持
為人才搭建逐夢舞臺
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和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等高能級科研平臺,以及稔平能源半島等綠色能源體系建設正加快落成;“3+7”工業園區,項目布局緊鑼密鼓,園區建設快馬加鞭;各類創新創業平臺載體達到739家……它們成為惠州的重要載體,承載這片土地人才的騰飛夢想。
城市的發展與個人的發展息息相關,在惠州這片發展熱土,從來不乏人才、企業成長故事。
2001年,億緯鋰能公司從仲愷高新區惠臺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內起步,創業初期團隊僅有60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歷僅2人。面對人才和資金緊缺的難題,仲愷高新區給予區級人才專項資金3600多萬元,助推企業引進博士68人、碩士2004人,集聚了超5300人的研發團隊。
“惠州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這里的土壤適合大家,以實干去追夢,去創造?!被葜菔泄ど搪撝飨?、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濤說。他34歲創辦勝宏科技,企業在惠陽成長,從一家小公司崛起成全球印制電路板(PCB)制造百強企業。
惠州將制造業作為立市之本、強市之基,2021年躋身廣東省第五個“萬億工業大市”。這幾年,惠州積極擁抱產業未來,全力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級現代產業集群。大亞灣開發區和仲愷高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五星示范基地,7個縣(區)千億級園區初具規模,優質項目紛至沓來。
“今天的惠州,不僅是外界所認知的宜居宜游之地,更是創新創造活力十足之城。未來的惠州,我們堅信一定能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沃土。”惠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龍在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發展推廣宣講會上推介道。
除了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如今惠州正全面強化人才引、育、用、管、服全鏈條、全周期的支撐和保障,助力灣區逐夢青年登上更好發展舞臺。
惠州以最大的熱情、最優的服務,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的工作生活。比如,港澳學生入讀惠州公辦小學、初中,免學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高新技術企業資質有效期內整體遷入惠州的港澳企業,各縣(區)按規模以下、以上企業分別給予最高50萬元/家、300萬元/家獎補;“灣區通辦”自助服務平臺實現22個部門共263個事項終端辦理,設立8個“港澳服務專窗”……
惠州打造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為全市高層次人才提供人才認定、評定、舉薦,人才補貼、子女入學、人才入戶、人才需求申報等服務。還配備優粵惠才卡,持卡人可憑卡享受政務服務、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人才入戶等10多項優待。
此外,惠州創新謀劃建設“一中心、多基地”港澳臺僑特色服務合作平臺,更大力度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居住生活、就學就業、投資興業。根據政策,港澳人才和團隊入駐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可享受辦公場地免租金、創業資金資助、住宿補貼、貸款貼息、比賽獎勵、交通補貼、推薦獎勵等八大優惠扶持政策,給予3年內不超過3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免租金支持,提供開辦營業執照、免費法律咨詢等一系列配套服務。
釋放愛才攬才強烈信號
邀請優秀人才結成“發展合伙人”
搭建“連心橋”,邀請各類優秀人才與惠州結成“發展合伙人”“奮斗共同體”。今年以來,惠州啟動和打造了“回家計劃”、港澳青年“實習計劃”等系列交流品牌活動,為港澳臺僑青年搭建來惠交流交往的平臺,促進惠州與港澳臺在商務、人才、產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今年上半年,惠州共“走出去”130批234人次,“請進來”56批3894人(次)。
與此同時,惠州不斷擦亮“灣區未來 才聚惠州”人才工作品牌,釋放愛才攬才強烈信號,遴選了東江學者、鵝城工匠等系列人才,推動了兩大科學裝置、東江實驗室、億緯鋰能總部研發中心等高能級平臺建設,連續開展“惠州人才周”系列活動……
2022年11月惠州首設人才周,以城市的名義向人才致敬。今年11月的第二屆人才周上,舉行“最美人才”發布儀式,現場為東江學者、鵝城工匠、市管拔尖人才、市管首席技師、優秀鄉土人才等頒發入選證書?;顒蝇F場,還發放惠州人才服務手冊,既推介惠州又服務人才。
第二屆人才周期間還舉辦重點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論壇、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高端人才對接會、惠州市青創人才節、高層次人才企業行等系列活動,用7天時間帶領大家深入領略惠州人才發展環境,吸引更多專家學者為惠州的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幫助更多青創人才在惠創業、留惠發展。
今年6月,“學子歸巢·建功家鄉”惠州在穗學子交流沙龍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現場揭牌啟用惠州“學子歸巢”聯絡站(廣州站),以家鄉之名向廣大惠州籍在外學子發出誠摯邀請。
當前,惠州正積極搶抓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重大機遇,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不斷健全完善更加開放、更加積極、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體系,以更大力度、更強決心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