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 > 著力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全國統一大市場如何建?專家提議:大灣區可先行探索區域市場一體化

時間 : 2022-04-12 08:39:1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4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如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專家普遍認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保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在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方面先行先試,一方面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另一方面也借助大灣區的特色優勢,加快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對接。

  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

  此次《意見》出臺的目的何在?《意見》開宗明義: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志彪認為,此次文件旨在滿足三個方面的需要:一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迫切需要,二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三是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國際競爭優勢的迫切需要。

  全國統一大市場將有何特點?《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

  劉志彪分析,統一大市場由市場機制來統一協調,既具有一體化、開放化、競爭化、有序化的內在特征,又具有規模巨大、結構完整、功能強大、機制靈活、環境優化等顯著外在特征。

  中國人民大學競爭法研究所所長、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楊東舉例說,部分領域的不當準入限制、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現象、市場運行透明度不高、要素市場發展滯后等都會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對此,《意見》提出,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等舉措,都將有助于統一大市場建設。

  據悉,近年來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建設上舉措不斷。

  2020年4月9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2021年初印發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從夯實市場體系基礎制度、推進要素資源高效配置等方面對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做出全面部署。

  “新發展格局形成需要有國內統一大市場作為基本的支撐條件和機制載體?!眲⒅颈胝f,過去在出口導向型經濟全球化戰略下,我們的經濟增長利用的是國外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如今在新發展格局下,既要利用自己的市場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也要為世界經濟復蘇和繁榮貢獻中國力量。

  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

  超大規模市場,是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全國統一大市場如何建?《意見》給出的關鍵詞是“立破并舉”。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過程中,要堅持有破有立,“不僅要建設有規矩、高效率的市場體系,也要破除國內市場的不公平競爭,打破壟斷與區域割裂,用大循環替代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其中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要解決過去長期存在的各地之間市場準入、監管標準不一等問題?!鼻迦A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旭說。

  《意見》強調,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環,更不能以“內循環”的名義搞地區封鎖。

  楊東認為,為打破區域壁壘,應繼續強調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推進地方營商環境持續改善,運用行政手段逐步消除不公平的政策;加強地區間產業轉移項目協調合作,建立重大問題協調解決機制,推動產業合理布局、分工進一步優化;完善政府制度,改革戶籍制度加大人才的流動性,緩和區域內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緩解區域內“核心—邊緣”的結構性問題。

  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進一步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也是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的重要手段,而維護公平競爭的一大利器就是反壟斷。

  事實上,在《反壟斷法》中就有“完善宏觀調控,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提法?!凹纫娀磯艛啵忠U弦婪ㄐ姓?,提高法律適用的可預期性,不僅需要充分的執法透明度,更需要通過健全執法標準和程序規則,完善反壟斷執法的體制機制,限縮執法者的自由裁量權?!眲⑿裾f。

  此外,《意見》還對部分行業著力強化反壟斷執法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加強對金融、傳媒、科技、民生等領域和涉及初創企業、新業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經營者集中審查,加強對電網、油氣管網等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的監管等。

  大灣區各城市間有望更通暢

  規則一致,才能發揮協同效應?!兑庖姟诽岢?,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等。

  在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方面,《意見》提出了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四統一”的基礎制度;在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方面,則提出健全城鄉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加快培育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培育發展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市場。

  “這些都是對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中所面臨問題的針對性舉措。”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說,信用體系和要素資源市場都是現代經濟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要讓資源要素在統一的基礎上快速、充分流動,才能進一步活躍經濟。

  在白明看來,《意見》的出臺對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有重要作用,“《意見》的發布恰逢其時,在推進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理當突出國內大循環,不僅要用好國內市場,更要建設好國內市場”。

  與此同時,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針對的不僅是國內大循環,也著眼于夯實高水平參與國際分工的基礎條件。“國內市場是全球市場的中國分場。我們建設好全國統一大市場,恰是為了讓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越開越好。這樣的統一大市場,同樣需要國內企業顯示出國際競爭與合作新優勢?!卑酌髡f。

  《意見》提出,鼓勵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前提下,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積極總結并復制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

  “粵港澳大灣區有三個關稅區,管理機制上存在很大差異?!睆堄儡姺Q,大灣區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率先探索、試驗,為國內國際市場更好聯通獲取更多經驗。

  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對此表示認同:“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經濟活力足,可以率先探索出推動‘統一大市場’的有益經驗,并推廣至全國。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人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也有望變得更加通暢?!?/p>

  “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前提下,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睏顤|說。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