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 > 著力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 三地合作不斷深化 灣區正揚帆 奮楫新征程

時間 : 2022-02-18 09:46:1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元宵甫過,內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學專家組于2月17日下午抵達香港,廣東專家將協助香港進行病例排查和分析工作。與此同時,氣膜實驗室在香港已重新啟用,來自廣東的核酸檢測工作者齊心協力,共同抗擊來勢洶涌的新冠肺炎疫情。

  同日,在廣州市南沙區,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今年第6個距離超千米的輸水隧洞正式貫通。就在三天前,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先導索順利過江,東、西主塔成功“牽手”,為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有著不可分割的地緣、文化血脈。

  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親自見證《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21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正式發布。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化,肩負新的重大使命和重大機遇,粵港澳攜手同心,推動大灣區加快規則銜接、創新要素流通、優化民生保障,在新征程上取得新突破。

  三地規則銜接 促進要素流通

  來自香港的華眾聯創工程顧問三地聯營事務所工程師閆澍收到了一個好消息——港澳工程專業人才可以在廣州市南沙區評職稱了。

  去年11月,南沙區出臺了首部關于港澳專業人才在內地申報職稱的規范性文件,突破了內地與港澳地區在人才評價方面的相關技術壁壘,在制度方面具有開創意義。

  在深圳國正鄭鄭稅務師事務所擔任審計經理的陳志新發現,大灣區帶來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深圳前海全面放寬了港澳涉稅專業人士執業要求,取得香港稅務師或澳門會計師資格的港澳永久性居民,只需辦理執業登記即可免試在前??缇硤虡I。

  “放寬港澳涉稅專業人士的執業限制等措施的推出,不僅有利于促進深圳稅務師行業與國際優質專業服務業接軌,也為香港稅務師提供了一個職業發展的良機?!标愔拘抡f。

  在粵港澳大灣區,隨著商事規則銜接、職業資格互認、標準對接等領域范圍不斷拓展,“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制度安排正逐漸變為制度優勢。

  在跨境執業方面,前海已累計實現香港注冊建筑師、澳門核數師等14類港澳專業人才僅需備案即可執業,已有382人完成執業登記備案。

  澳門居民楊先生自2020年6月開始在橫琴參保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2021年跨境人民幣全程電子繳社保費推行后,楊先生和其他在橫琴參保的澳門居民一樣,可以足不出戶直接在廣東省電子稅務局辦理社保費繳納,使用境外銀聯信用卡只需數分鐘即可辦妥。

  通過逐一破解港澳身份認證等跨境線上辦稅難題,目前橫琴全面實現跨境人民幣全程電子繳稅、繳社保費和退稅,涉港澳業務“非接觸式”辦理率實現了由4%至99%的飛躍。

  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不斷深化,不少跨境企業也瞄準了發展機遇。當前橫琴合作區實有澳資企業超過4700戶,2021年新辦稅務登記澳資企業同比增長12%。伴隨企業加速發展,橫琴合作區從業人數持續增加,參保企業戶數和參保人數也呈逐年增長態勢,2021年分別同比增長12.9%、33.5%。

  與大灣區“軟聯通”相輔相成,“硬聯通”配置日趨完善,“一小時生活圈”加快成形。

  “只要刷一下證件、按一下指紋,20秒內就過關了,而且這里是24小時開放,以后來珠海就更方便了!”在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入境珠海的澳門旅客王女士對“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體驗贊不絕口。目前,該口岸已成為粵澳第二大流量出入境口岸,對拱北口岸(關閘口岸)出入境客流分流作用也逐步浮現。

  “這是構筑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的重要一環,將促進兩地人才、產業、生活等要素自由流動,便利兩地居民跨境學習、就業、創業、生活,帶來區域融通和粵澳協同發展的新景象?!卑拈T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常務理事葉桂平說。

  打造重點平臺 匯聚創新人才

  “深圳雄厚的制造業基礎,讓我們能夠把科研成果轉化成應用產品?!薄?0后”陳巖博士畢業后就加入香港城市大學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福田研究院,擔任高時空分辨率電子顯微鏡關鍵部件研究項目的項目經理。

  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先期整備的37萬平方米優質科研空間已投入使用,深港協同創新中心、深港國際科技園、國際量子研究院等創新載體,正率先承載香港及海外高端科創資源。近期,該園區新整備約10萬平方米新空間,建成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園二期、國資國企產業創新中心,吸引大批高端項目入駐。

  新平臺帶來新機遇。1月4日,前海舉行重大平臺項目啟用儀式,前海國際人才港、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正式亮相,將高標準打造全要素人才功能生態圈、全鏈條法律服務生態圈。

  放眼大灣區,重大合作發展平臺建設蹄疾步穩。在惠州,位于惠東的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的裝置區正加緊建設;在東莞松山湖,全球第四臺、中國第一臺中國散裂中子源,已投入正式運行,并對國內外各領域的用戶開放。

  在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多臺高新技術設備供園區內所有企業共享,大大降低研發成本,加速創新成果轉化:迪奇孚瑞生物推出新冠病毒30分鐘快檢套裝,愛姆斯坦研發的干細胞新藥獲得美國FDA臨床一期許可,麗凡達研制的首批新冠病毒疫苗標準樣品已向國家相關部門申請開展臨床研究。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依托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粵港澳三地正攜手創新科技合作管理體制,加速三地創新鏈、產業鏈、信息鏈、資金鏈、人才鏈對接聯通。

  如今,前海已成為越來越多港澳青年和專業人士的職業規劃和發展選擇。目前,前海合作區已集聚各類境外人才6000余人、各類高層次人才577名,累計有40家香港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機構、353名香港專業人士在前海備案,64位港澳涉稅專業人士完成跨境執業登記辦理。

  不僅是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正高水平打造一批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港澳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選擇。

  “選擇落地南沙,是被這里高效的政務環境所吸引?!睆南愀壑形拇髮W畢業后,楊眉曾在香港創立自己的設計師事務所和藝術工作室,如今她是大灣區國際藝術品保稅產業中心董事長。

  2021年,廣州市設立了總規模10億元的港澳青年創業基金,建成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46個;中山向港澳青年開放105個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在園孵化港澳創業團隊44個;江門建成5家港澳青年雙創孵化基地,“珠西創谷”吸引70多個港澳創新創業團隊入駐孵化。

  保障民生所需 共繪“同心圓”

  2月15日凌晨,在香港馬鞍山體育館,16個氣膜實驗室平地而起,重新啟用。這是來自廣東的華大基因團隊重設的“火眼”實驗室,首晚單管檢測量1萬。深夜,凱普醫學位于廣州的辦公室燈火通明,該公司的“凱旋號”氣膜實驗室已運抵香港,團隊正在連夜協調搭建工作。

  近期,華大基因、金域醫學、凱普醫學等多家廣東生物醫藥企業派出專業團隊馳援香港,大幅提升當地核酸檢測能力,共同助力香港抗擊疫情。

  在遏制疫情蔓延的同時,一場物資保衛戰也在緊張進行。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香港市面一度蔬菜供應緊張、價格飆升,廣東合力守護香港“團圓味”,保障香港生鮮貨品充足供應。清遠雞、肇慶生豬、蔬菜水果……大量鮮活農產品源源不斷進入香港市場。據省商務廳介紹,1月31日至2月17日,廣東省經營企業出口香港活大豬18546頭,占內地出口量的43.4%。

  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橫琴與澳門正協同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2月16日,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在澳門發布了《橫琴居民需求調查報告》,針對澳門居民關心的交通配套、醫療等問題提出完善建議。

  就在不久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向澳門獨資醫療機構——珠海橫琴臻林綜合門診部頒發了執業登記證書。推進橫琴合作區醫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對接澳門醫療公共服務,推動琴澳醫療融合發展,有效拓展澳門居民優質生活空間。

  元旦期間,澳門小歌手龍紫嵐亮相“揚帆遠航大灣區”新年音樂會,與李克勤等大灣區歌手同唱《大海啊故鄉》,演繹家國情懷。年輕的“港夫廣妻”在直播間許下新年愿望:“希望今年可以在廣州買房,在這里擁有屬于我們自己的家?!?/p>

  民生相通情相連,粵港澳三地共繪同心圓,站在新起點迎接更大的機遇。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