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 > 推動科技產業互促雙強

廣東創新機制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 成果“先用后轉” 企業“輕裝上陣”

時間 : 2025-03-03 09:18:02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中山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孫連鵬的一項廢水處理裝置專利,以“首年免費、次年1塊”的“超低價”開放許可,一下子吸引到17家企業使用。后來,該技術通過示范應用,與深圳一家企業達成合作,轉讓金額為360萬元,還能獲得上限高達1億元的產品銷售提成。

  2月28日,廣東省“先用后轉”科技成果對接會在廣州舉行。會上分享的這則轉化案例讓與會者感嘆:“先用后轉”攪動一池春水,喚醒了一批“沉睡的成果”。

  過去,一些中小微企業因為對創新技術和應用場景“看不清”,碰到心儀的科技成果“不敢買”。近年來,廣東探索“先用后轉”,讓中小微企業不花錢就能試用估值不菲的科技成果,同時保障了科研單位的收益,破解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難題。

  通過“先用后轉”,中小微企業得以輕裝上陣。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復合材料研究中心的“一種錘式破碎機復合錘頭的制備方法”,通過普通許可方式授權某企業使用,企業分5期支付47萬元,資金壓力大幅降低。

  獲益的還包括行業龍頭。中鋁集團、西部礦業等龍頭企業用上了省科學院資源稀土所一項新技術,生產技術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發現技術確實好用,企業根據應用情況支付費用198萬元,技術供需方都感到滿意。

  廣東前期已從高校、科研機構等單位收集整理了2100余項成果。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廣東省“先用后轉”成果庫首批入庫成果達400多項,近期將正式上線使用。

  政策“組合拳”為創新落地保駕護航,相關的金融產品、服務支撐也已在路上。廣東人保財險為參與“先用后轉”的企業開發專屬的科技保險產品,若轉化失敗,可對相關費用損失予以補償。

  助力成果轉化的好做法、好經驗,如何進一步推廣?省科技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相關省直部門將加強協作,共同推進科技成果“先用后轉”工作,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盡快出臺全省科技成果“先用后轉”工作指引,建好用好數據平臺,聯合擔保、保險機構、供需雙方等主體,推動廣東省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