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 > 推動科技產業互促雙強

多位國家部委有關負責同志參會 為廣東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時間 : 2025-02-06 09:28:0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不同于往年的“新春第一會”,今年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多位國家部委有關負責同志參會并發言。在肯定廣東高質量發展所取得成效的同時,他們為廣東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出謀劃策,足可見中央對經濟第一大省改革探路寄予的厚望。

  當前,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圍繞未來產業培育,中央財辦副主任楊蔭凱建議,廣東可以在省級層面設立未來產業發展戰略咨詢委員會,建立未來產業識別遴選、前瞻培養和投入增長機制,逐步形成具有廣東特色的未來產業發展圖譜。

  加強部省聯動??

  工業大省廣東“挑大梁”

  “廣東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大力實施‘突圍工程’、‘廣東強芯’工程等重大專項,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鏈式改造’,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走在全國前列。”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用了一組數據作為佐證:廣東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智能手機產量占全國四成,工業機器人產量占全國接近一半,低空經濟企業占全國30%以上。

  他還指出,過去一年,我國累計布局3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廣東達6家,位列全國之首;培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80家,廣東入選8家,位居全國前列。

  謝少鋒介紹,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系統謀劃了13項重點任務,如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著力補短板、鍛長板、防風險。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他建議,廣東應充分發揮工業大省“挑大梁”的骨干作用,加強部省聯動、形成工作合力,開好局、起好步,確保一季度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為高質量完成全年工信領域各項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實施四項行動??

  探索形成新型舉國體制“廣東方案”

  “在推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過程中,廣東應牢牢扭住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切實體現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基本要求,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為重,堅持穩中求進,堅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堅持開放合作,加快建設富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楊蔭凱建議,廣東可著力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未來產業統籌培育、產業生態整體優化四項行動。

  針對傳統產業,實施改造提升行動。制定細分傳統產業和領域轉型升級方案,加快汽車、商貿等傳統優勢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特大鎮“并鎮設區”和工業園區整合提質,加快電子、建材、食品等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集群發展行動。搶抓人工智能、綠色能源革命疊加發展機遇,做強集成電路、低空經濟、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促進商業航天、生物醫藥等新產業健康發展。實施新技術新場景大規模示范應用,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深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積極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

  瞄準未來產業,實施統籌培育行動。以高科技企業為主,會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產業聯盟組成創新聯合體,擇優建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未來產業研究院,加快技術研發、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等一體化應用轉化平臺建設。對新技術、新業態探索“沙盒監管”新模式,逐步形成具有廣東特色的未來產業發展圖譜,努力創建未來產業先導區。

  楊蔭凱還建議廣東實施產業生態整體優化行動,在省級層面設立領導協調機制,深化科技教育人才一體化改革,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建立工學一體、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新模式,探索形成新型舉國體制“廣東方案”。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持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

  “過去一年,廣東扛起‘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政治責任,聚力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眹野l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霍福鵬指出,2024年廣東GDP邁上14萬億元新臺階,進出口總額突破9萬億元,經營主體突破1900萬戶,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升至56.7%,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霍福鵬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堅持穩中求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出臺更加有為的政策措施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霍福鵬表示,廣東是經濟大省、工業強省,國家發展改革委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廣東高質量發展,持續支持廣東高質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升廣州、深圳兩大中心城市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持續支持廣東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更大力度推進“兩重”項目,精準有效釋放消費投資潛力;持續支持廣東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持續支持廣東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升級,加快中海殼牌三期和茂名石化等優勢產業提質改造項目建設;持續支持廣東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培育更多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