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暨第六屆廣東院士聯合會年會近日在廣東東莞舉行,新藥創制和轉化醫學、中醫藥創新發展成為關注熱點,相關成果集中發布。
今年10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提出,構建粵港澳中醫藥共商共建共享體制機制,加快形成中醫藥高地建設新格局?!皞鞒芯A,守正創新”是方案的基本原則之一,其中提出“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挖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p>
業內人士表示,中藥新藥研發可帶動全產業鏈發展,但要發揮多學科技術人員合力,同時在融資等方面瓶頸仍有待突破。
一類中藥新藥研發受關注
今年以來,廣東先后印發實施關于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本屆院士峰會發布的“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十大創新成果”中,有三項為中藥新藥研發項目,其中一類中藥創新藥研發成果成為關注焦點。
“在新的中藥注冊分類中,我們這個藥屬于‘一類’中藥創新藥的‘1.2類’:從單一植物、動物、礦物等物質中獲得的提取物及其制劑?!敝袊こ淘阂π律菏繄F隊成員、暨南大學藥學院副研究員于洋在會上做“源于中藥梔子的抗老年癡呆候選新藥IMMJNU-018”項目推介時說,“我們的原材料只有一種,就是梔子。在基于中藥天然藥物活性物質的抗老年癡呆創新藥物研發上,我們研究團隊進行了大量嘗試和探索,成功從梔子中提取精制IMMJNU-018藏紅花素富集部位?!?/p>
于洋提到的“新的中藥注冊分類”,指的是國家藥監局9月28日發布《中藥注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該文件基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于今年3月30日公布的新修訂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其中第四條規定“中藥注冊按照中藥創新藥、中藥改良型新藥、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同名同方藥等進行分類?!?/p>
作為中藥注冊分類的配套文件,《中藥注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明確“前三類均屬于中藥新藥”,其中第一類“中藥創新藥”指處方未在國家藥品標準、藥品注冊標準及國家中醫藥主管部門發布的《古代經典名方目錄》中收載,具有臨床價值,且未在境外上市的中藥新處方制劑。
據了解,新注冊分類充分體現了中藥的研發規律,突出了中藥特色,強調傳承與創新并重,守正是根基,創新謀發展。在新注冊分類中,中藥創新藥分類以突出“療效新”為特色,重視臨床價值評估,注重滿足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并與以往僅要求在國內未上市的要求不同,應達到國內外均為新藥的要求。
“梔子味苦性寒,是清熱解毒的傳統中藥,在研究中我們關注梔子含有的藏紅花素,對不同機制導致的老年癡呆動物模型中都顯示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具有很大的研發潛力?!庇谘笳f,“目前與本項目直接相關的專利我們已申請了13件,包括中國、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已授權8項目,實質審查5項。我們也在國內和國際期刊上共發表15篇文章,研究數據和研究結論以及成果也受到了同行廣泛認可?!?/p>
中藥研發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化橘紅是嶺南道地藥材,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產于粵西茂名化州,應用歷史悠久。2000年,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蘇薇薇教授團隊開始對化橘紅進行系統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多次獲獎,并帶動中藥材種植、中成藥生產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在研究啟動之初,整個化州地區只有幾十棵化橘紅果樹。蘇薇薇首先要解決的是化橘紅種植數量太少的難題。2002年,她在中山大學組建了廣州現代中藥質量研究研發中心,與化州企業合作,啟動產學研結合之路,指導農戶及種植企業進行規范化、產業化種植。如今,當地已形成超過十萬畝的產業化種植規模。
在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創新成果發布會上,蘇薇薇團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類新藥:柚皮苷”項目被評為“十大創新成果”之一。柚皮苷是從化橘紅中提取、分離、純化得到的有效單體,與目前臨床藥物“止咳的不化痰,化痰的不止咳”不同,柚皮苷同時具有鎮咳、祛痰作用。
“目前國內外臨床上常用的止咳化學藥物如磷酸可待因、氫溴酸右美沙芬等僅僅用于干咳,多痰者慎用,且多為中樞鎮咳藥,具有成癮性及神經系統副作用。”蘇薇薇說,“柚皮苷一類新藥既具有止咳作用,又具有化痰作用,且作用機制明確:其止咳方式為外周性鎮咳,不產生成癮性;其化痰作用機制為抑制氣道杯狀細胞的轉化和增生,抑制氣道粘蛋白的生成,這是一個新作用靶點?!?/p>
目前,柚皮苷已獲頒新藥臨床試驗批件,柚皮苷片已經完成了一期臨床試驗研究。
“中藥產業包括三個部分:第一產業是中藥農業;第二產業是中藥工業,包括中成藥、中藥飲片等;以及第三產業?!睆V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詹若挺說,“這三個產業密不可分、密切聯系,需要加強統籌規劃?!?/p>
長周期下的融資瓶頸有待突破
“新藥研究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們前期經過十多年研究,僅邁出了藥材到活性部位的一小步?!毕愀劾砉ご髮W深圳研究院肖輝輝博士說。肖輝輝是“接骨木活性部位抗骨質疏松新藥研發”項目團隊的成員,該項目始于2004年,由香港理工大學黃文秀教授團隊與暨南大學姚新生院士團隊聯合研發,當前處于實驗室向大生產轉化階段,并獲得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
肖輝輝說,該項目研究發現接骨木中木脂素富集部位對于抗骨質疏松有效,并且安全可控。“接骨木新藥項目預計在2022年6月份完成中試生產工藝,拿到三批中試產品,技術上不存在困難,但后續安全性評價等工作的經費是一個很大問題?!?/p>
“中藥的研發周期漫長,對于企業來說,開展中藥新藥研究,從立項到獲批上市,再到獲得收益,周期在十幾年以上,短期很難看到收益,期間各種不確定性大,限制了很多企業研發中藥的決心?!毙ぽx輝說。
據悉,本屆院士峰會重點關注新藥創制和轉化醫學、中醫藥創新發展,致力于促進有關重大創新成果、項目與投融資機構對接?!按髸顒訛槲覀冺椖啃麄魈峁┝似脚_,希望能最終落實合作意向?!毙ぽx輝說。
廣東藥科大學中醫藥研究院研究員貝偉劍博士說,他的團隊正在研發一種防治中風后遺癥和血管性癡呆、帕金森病的自主創新中藥“烏參醒腦丸”,目前已完成大部分臨床前研究,產業化前景良好。“目前,我們的轉化需求為融資3000萬元,用于完成所有臨床前研究,取得臨床研究批件?!必悅υ趧撔鲁晒l布會上表示。
“醫藥產業是以人為主、高技術聚集的產業,其特點是投入多、周期長、風險大?!敝袊こ淘涸菏?、暨南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姚新生說,“以自主創新藥物研究來說,更加需要多學科技術人員長期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求得良好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