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期間舉行五場平行論壇,來自政商研學各界代表,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發展金融和現代服務業、推進“五外聯動”等關系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課題進行深入研討,進一步集思廣益,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省領導張虎、張國智、劉紅兵、王勝、陳良賢出席平行論壇并講話。
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厚培產業發展優勢”平行論壇上,與會同志一致表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本次大會部署要求,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厚培產業發展優勢,為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要堅持創新引領,通過技術改造等政策支持應用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自主創新企業、出口導向型企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邁向高端化。要堅持數智賦能,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拓展更多賦能生產、生活的應用場景,推動傳統產業邁向智能化。要堅持節能降碳,大力落實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深入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探索建設零碳園區、無廢工廠,推動傳統產業邁向綠色化。要堅持協同發展,加快制造端與服務端、應用端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融合化發展。
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平行論壇上,與會同志一致認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廣東打造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要持續完善政策體系,謀劃一系列增量改革,在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未來產業投入機制、低空空域管理等方面推出一批引領全國的改革舉措。要構建產業需求導向的科技攻關機制,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優勢,為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科研攻關提供指引。要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十百千萬”計劃,努力造就50家科技領軍企業、100家鏈主企業、10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000家“專精特新”企業。要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市場化機制。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政策措施落實落地,提前謀劃儲備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創新平臺。要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吸引集聚全球創新資源。
在“興產業、強縣域、促協調,全力推動‘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平行論壇上,與會同志一致認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專門開設分論壇,共同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集思廣益、建言獻策,是廣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廣東錨定“走在前列”的目標要求,以頭號力度、頭號干勁實施“百千萬工程”,取得階段性進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正加快形成。今年是“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的關鍵之年,要始終抓住產業這個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把縣域作為促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的重要切入點,立足縣域資源稟賦、遵循縣域發展規律、服務高質量發展全局,進行系統謀劃、前瞻設計、整體推動,走好走實特色差異化、數字智能化、融合集群化、綠色生態化、區域協同化發展之路,為縣鎮村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激發活力,努力促進全省城鄉區域融合發展,確保廣東高質量發展步子更穩、成色更足。
在“加快發展金融和現代服務業,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上,與會同志一致表示,廣東金融機構總資產、存貸款規模、上市公司家數和總市值、保費收入位居全國前列,持續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金融要素保障。要進一步加快金融和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一是要進一步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發展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完善政策措施,擴大服務業高水平對外開放,集聚發展總部機構,加快建設深交所、廣期所等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做大做強金融龍頭企業,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持續深化與港澳規則機制“軟聯通”,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二是要充分發揮金融功能,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一體推進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更好穩鏈、強鏈、固鏈,創造更多投資和經濟增長點,為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在“高水平推進‘五外聯動’,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平行論壇上,與會同志一致認為,面對科技產業變革、國際貿易格局重構,廣東要進一步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推動外貿與外資同頻共振、“引進來”與“走出去”一體發展、引資與引智協同聯動,進一步釋放產業優勢、市場優勢、開放優勢,為全球企業在粵發展創造更優良的營商環境、更大發展機遇。要進一步推動外貿穩量提質,辦好廣交會和超300場“粵貿全球”境外展,助力企業抓訂單拓市場。要更大力度實施“一把手”抓招商,辦好“投資廣東”100場重大產業鏈招商,把廣東的產業基礎打得更牢更扎實。要加快建設大灣區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打造珠三角國家級服務外包城市群,進一步提升服務外包能級。要利用國際國內市場、資源,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要加大引進外智力度,吸引更多高水平外資研發機構落戶,帶動“高精尖缺”人才在大灣區集聚成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