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新聞通氣會,解讀日前發布的《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要實施生態環境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服務戰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要求具體落實到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上,明確能源資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等相關要求,形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綠色標尺”。
據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處長方平波介紹,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等重大戰略。針對珠三角、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發展區差異,分區引導產業布局:推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高端產業深度融合,引導鋼鐵、石化等項目向環境容量大的區域轉移,支持粵東粵西粵北打造綠色低碳發展區。
分區施策,構建全域精準管控體系
廣東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以占全國不到1.9%的國土面積承載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各地生態環境保護任務差異大。廣東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永波認為,建立以“二三一”為標志的生態環境分區的管控體系,即省、市兩級管控方案,優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三類單元,以及一套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可有效助推提高生態環境精細化差異化管理水平。
目前,全省已劃定陸域環境管控單元1903個、海域單元564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面積占陸域總面積的35.25%,重點強化生態紅線區域保護。通過“一圖一單一庫一平臺”數字化支撐體系,實現“一圖盡覽”環境管控要求,助力源頭預防和精準治理。
數智治理,助力產業綠色發展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持續完善,全域覆蓋、精準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體系健全、機制順暢、運行高效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全面建立。廣東將強化數智賦能,依托“數字政府”平臺,廣東建成省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集成環境質量、環評審批、排污許可等數據,實現“一張圖”動態展示全省管控成果,相關信息在網頁版公眾端以及粵商通、粵省事等移動端政務服務平臺面向社會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