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廣東加大力度突破智能農機關鍵技術 為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翅膀”

時間 : 2022-11-25 09:57:17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廣州增城華南農業大學水稻無人農場,稻穗沉甸甸,遍地是金黃。

  “轟隆隆……”水稻無人農場熱鬧起來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帶領師生正演示無人農場建設的最新突破——一輛無人駕駛運糧車與兩臺無人駕駛收獲機配合卸糧,多機協同作業“不打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這讓我們信心更足,干勁更大!”羅錫文說,農機人要肩負起新時代的責任和擔當。

  基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衛星系統智能農機設備,羅錫文團隊啟動了無人農場的建設,將“人種地”升級為“科技種地”?!拔覀円哟罅Χ?,進一步補短板、攻核心、強智能,突破智能農機的關鍵技術,為農業現代化、農業強國建設插上‘科技翅膀’?!彼f。

  國內26個無人農場啟動建設

  “出發!”羅錫文一聲令下,兩臺無人駕駛收獲機和一輛無人駕駛運糧車從機庫停機位先后啟動,沿規劃好的運移路徑向收獲田塊行駛。收獲機進入田塊后,來回收獲水稻至糧倉裝滿,然后停下來,將所在位置作為卸糧點,發送信號給運糧車,運糧車精準行駛到卸糧點,實現了自動卸糧。

  望著田中作業的無人駕駛農機,77歲的羅錫文斗志滿滿地對身旁的學生說,我們要爭取實現更多臺無人駕駛收獲機共同向一輛無人駕駛運糧車卸糧,進一步提高無人駕駛農機作業效率。

  攻堅農業機械關鍵技術,羅錫文一干就是52年。

  羅錫文在國內率先開展基于衛星定位的農業機械導航及自動作業技術的研究,突破導航定位和路徑跟蹤等10項關鍵技術,取得三大創新成果,打破國外對農機導航技術壟斷。為此,他主持的“基于北斗的農業機械自動導航作業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3年前,羅錫文團隊基于10多年來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衛星系統智能農機設備,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水稻無人農場。目前,已在國內13個省份啟動了26個無人農場的建設。

  3年來,羅錫文團隊突破了無人農場的關鍵技術,實現了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作物生產過程實時全監控、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5個功能,為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難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如何端牢中國人的飯碗?一靠種子、二靠耕地、三靠農機?!绷_錫文說,突破智能農機關鍵技術,推進無人農場建設,就是要變“人種地”為“科技種地”,用更少的人種更多的地,并且在單位面積內取得更高的產量。

  “實踐證明,人不下地,也能種好地?!绷_錫文說,2021年增城水稻無人農場早稻種植的優質絲苗米19香畝產達662.29公斤,比當地平均畝產500公斤高出32個百分點。

  從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科技創新是關鍵。眺望水稻無人農場,羅錫文憧憬,未來一定要實現“耕牛退休、鐵牛下田、農民進城、專家種地”的現代農業新圖景。

  培養鄉村振興“新農人”

  從華農五山校區到增城水稻無人農場,有近50千米的距離,羅錫文每周都會往返一兩次。最近正值秋收冬種,他幾乎一整周都呆在增城水稻無人農場。

  羅錫文對農業和土地的熱愛,師生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

  “我從小就在家里干農活,種地確實很苦。如今,智能農機大大解放了生產力,真正幫助了農民、助力了鄉村振興?!比A農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滿忠賢在羅錫文團隊中參與智能農機裝備研究工作。他說,將來要全身心投入到鄉村振興工作中,為建設農業強國作出青年人的貢獻。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需要強化現代農業建設的人才支撐?!绷_錫文說,科技要進步,鄉村要振興,農業要發展,人才是最重要的核心因素,“作為老一輩農業科研人,除了搞科研,更要培養青年人,使農業事業后繼有人”。

  帶學生到田間地頭,讓學生踩在泥中,腳踏實地參與課題研究,是羅錫文培養學生的“秘訣”。

  羅錫文團隊曾深入國內26個省市的100多個水稻生產基地推廣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與機具,開展技術服務和應用指導,累計推廣面積1000多萬畝,培訓技術人員和種田大戶1萬多人。

  青年強,則國家強。

  羅錫文團隊成員、華農工程學院青年教授胡煉說,我國農業正朝著智慧農業的方向發展,要努力培養掌握農業先進技術的復合型“新農人”,讓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加入建設農業強國行列,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