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穩就業保就業政策專題 > 最新政策 > 省級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財政廳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關于延續實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的通知

時間 : 2024-09-02 15:35:18 來源 : 本網
【打印】 【字體: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財政廳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關于延續實施

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的通知

粵人社規〔2024〕16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各地級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稅務局,省稅務局第三稅務分局,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延續實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的通知》(人社部發〔2024〕40號),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延續實施階段性降費率政策。按規定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至1%政策的執行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其中用人單位費率降至0.8%、個人費率降至0.2%。

  二、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

  (一)關于穩崗返還條件。我省參保企業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12個月以上(截止時間計算到2023年底,含補繳欠費月數),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按5.5%計算),30人(含)以下的參保企業裁員率不高于參保職工總數20%,生產經營活動符合國家及所在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和環保政策,不屬于“僵尸企業”和嚴重失信企業,未處于經營異常狀態的,可以申請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參照實施。機關事業單位不享受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執行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各地需在2025年一季度前完成穩崗返還發放工作,2025年4月起不得發生穩崗返還支出。

  上述裁員率是指本單位上年度領取失業保險金總人數(含領取一次性失業保險金人數)與本單位上年度平均參保人數之比(裁員率計算四舍五入保留至小數點后2位),其中計算勞務派遣單位裁員率時,參保人數為與勞務派遣單位直接簽訂勞動合同的自有員工和勞務派遣人員;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和環保政策是指企業登記信息正常、上年度未受到環保行政處罰;僵尸企業是指被列入國資部門“僵尸企業”出清名單中的企業;嚴重失信企業、處于經營異常狀態企業是指在省政務和數據局“一網共享”平臺處于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公示名單管理期,或在市場監管部門無企業登記信息,以及處于注銷、吊銷、經營異常狀態的企業。

  (二)關于穩崗返還金額。大型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20%返還,中小微企業按40%返還。

  (三)關于參保單位劃型。廣東省參保單位劃型標準按以下辦法執行,本劃型辦法僅適用于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業務,各參保單位不得以此作為享受其他政策的依據。

  1. 金融機構、勞務派遣單位按大型企業劃型。其中,金融機構體系分為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銀行類金融機構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外資商業銀行、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包括:一是證券類機構,含證券交易所、商品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服務機構、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二是保險類機構,含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等;三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濟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

  2. 除金融機構、勞務派遣單位外的其他參保單位按年均參保人數劃型,300人(含)以上為大型企業,300人以下為中小微企業。其中,企業分支機構按其所屬獨立法人的類型劃型。

  (四)關于經辦流程。對符合條件的參保單位實行“免申即享”,由各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篩選名單、在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上服務平臺公開相關信息(各市稅務機關也通過電子稅務局協助推送通知信息)、免申即享單位確認、發放等流程辦理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業務。符合領取條件的單位應通過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上服務平臺核對和確認本單位劃型、人數、返還資金、賬戶等信息;經辦機構應通過信息系統、短信、書面通知、電話等多種方式向符合條件的單位推送信息,對未及時確認的企業,社保經辦機構應主動聯系提醒確認,符合領取條件的單位在2024年12月31日前均可確認。勞務派遣單位不在“免申即享”之列,勞務派遣單位享受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的對象范圍、享受條件、資金申領分配使用、審核發放、資金撥付、監督管理及違規責任等,按《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我省勞務派遣單位享受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有關問題的通知》(粵人社規〔2024〕14號)貫徹實施。我省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受理、審核、公示、發放流程由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另行制定。

  (五)關于資金用途。穩崗返還資金可用于職工生活補助、繳納社會保險費、轉崗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等穩定就業崗位以及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支出。

  (六)關于組織實施。按照失業保險基金省級統籌統一經辦部門的要求,穩崗返還統一歸口各地社保經辦機構受理、審核、公示、發放。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負責組織指導各地經辦工作。失業保險行政職能部門負責政策指導、解讀和政策培訓工作;牽頭定期開展政策落實情況抽查檢查工作。對不能通過稅務部門共享和政數部門“一網共享”平臺取得的外部數據,各地失業保險行政職能部門要牽頭協調當地業務主管部門獲取相關信息。

  三、延續實施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政策。申領條件繼續放寬至企業在職職工參加失業保險1年以上,申領人員范圍繼續放寬至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上述人員可憑符合條件的初級(五級)、中級(四級)、高級(三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申請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補貼標準按《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財政廳關于做好參保企業職工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有關工作的通知》(粵人社規〔2023〕3號)執行。每人每年享受補貼次數最多不超過三次,同一職業(工種)同一等級只能申請并享受一次,且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不得重復享受;已享受同一職業(工種)高級別證書技能提升補貼的,不再享受低級別證書補貼。政策執行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

  四、全力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各地要持續做好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費、價格臨時補貼等保生活待遇發放工作。

  五、持續優化經辦服務。各地要采取免申即享的經辦模式,通過后臺數據比對,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精準發放穩崗返還資金,并通過短信等方式告知企業;對沒有對公賬戶的小微企業,可將資金直接返還至當地稅務機關協助提供的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賬戶;對既無對公賬戶,也無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賬戶的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各地社保經辦機構和稅務機關通過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上服務平臺、電子稅務局等渠道通知其限期提供銀行賬號;指導勞務派遣單位主動申請穩崗返還,并按規定及時撥付和使用資金,避免出現截滯留問題。進一步暢通失業人員申領失業保險金渠道,大力推廣免跑即領、免證即辦經辦模式,全面取消證明材料、申領時限、捆綁條件和附加義務,確保失業人員僅憑身份證或社保卡即可申領;用好待遇申領和轉移接續兩個全國性平臺,提高審核辦理效率,推動實現失業人員隨時隨地申領。

  六、切實防范基金風險。我省上年度末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余備付期限在1年以上,符合政策實施條件。各地要根據政策實施和基金支出情況做好請款計劃,確保按時足額支付;要健全審核、公示、撥付等全流程監督機制,動態更新經辦風險點,梳理事前事中事后的風控規則,及時嵌入信息系統,加強數據共享和對失業保險待遇領取資格條件的信息核驗;要按月及時、準確上報失業保險聯網數據,充分利用全國社保信息比對查詢系統功能,在待遇審核和發放環節加強數據比對,定期開展抽查檢查,嚴防冒領、騙取基金和多發待遇風險;要嚴格執行社會保險基金要情報告制度,不得瞞報謊報。穩崗返還經辦中發現的涉及勞動關系等違規行為線索要及時移交職能部位核查,經核實符合條件的納入政策享受范圍,存在多發、錯發、少發問題的,要及時追回或補足。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強化系統內部行政、經辦、執法聯防聯控機制和日常監管、執法檢查、稽核信息共享通報機制,對經辦中存在的疑難復雜問題,由失業保險行政、經辦、法制、監督審計、勞動關系等部門共同研判,發現應予行政處理、行政處罰的移送勞動監察部門進一步核實、依法依規處置。

  七、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落實失業保險各項惠企利民政策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大力開展失業保險待遇“暢通領、安全辦”、援企穩崗“護航行動”和技能提升“展翅行動”,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實化工作舉措,推動政策落地見效。要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既通過官網官微、報刊廣播、政務大廳展板等多種渠道廣泛推廣,又向符合條件的參保主體精準推送,切實提高政策知曉度。為及時掌握政策落實情況,省將不定期開展情況調度和實地調研。各地在工作中要注意收集先進經驗、工作亮點,將好的做法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實施,各地在執行政策過程中遇到問題,及時向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報告。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財政廳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

2024年8月20日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