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專題 > 權威訪談

汕頭市委書記溫湛濱: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

時間 : 2022-07-05 09:54:18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汕頭內海灣.jpg

汕頭內海灣。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省黨代會報告描繪了廣東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賦予汕頭經濟特區重要使命任務,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足的‘汕頭利好’,對汕頭既是鼓舞,更是鞭策?!苯眨穷^市委書記溫湛濱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邁向新征程,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汕頭,在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中再次錨定航向。汕頭將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加快建設現代化活力經濟特區。

  溫湛濱表示,汕頭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對汕頭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省黨代會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把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與對汕頭的重要指示要求一體學習領會、整體貫徹落實,搶抓機遇,積極進取,以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努力在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上走在前、作表率。

  用好經濟特區“十條寶貴經驗”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報告指出,要堅持運用好經濟特區“十條寶貴經驗”,把深圳、珠海、汕頭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汕頭如何聚焦新定位新目標新任務,加快建設現代化活力經濟特區?

  溫湛濱:汕頭將始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運用好經濟特區“十條寶貴經驗”,奮力把汕頭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

  一是堅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統籌推進新發展階段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任務,在健全“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機制、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等方面加大攻堅突破。

  二是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發揮綜合保稅區“保稅+”功能優勢。加快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率先復制推廣創新經驗。

  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認真落實國務院6方面33項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及省的實施方案,制定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努力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四是高標準建設平安汕頭。用好用足特區立法權,深入實施創建平安幸福汕頭“六大工程”,健全以人民為中心的矛盾糾紛調解機制,持續開展重點領域涉穩問題和突出矛盾專項治理。

  五是打造綠色宜居的粵東明珠。統籌城區重點片區和內海灣整體形象設計,構筑生態宜居、山水交融的城市景觀。深入推動練江整治從“1.0版本”向“2.0版本”提檔升級,將階段性治理舉措與長遠性治理機制相結合,實現可持續治污。開展城鄉綠化美化,建設一批社區綠色開放空間。

  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

  南方日報:近期,中國·潮汕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等先后落地汕頭,一大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或投產、“工改工”正如火如荼推進,“工業立市、產業強市”邁開堅實的步伐。汕頭如何持續做好這篇文章?

  溫湛濱:汕頭提出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與省黨代會報告“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的部署高度契合,我們將全力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一是壯大現代產業體系。以海上風電為重點,落地建設一大批海上風電產業招商和項目,全力打造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以籌辦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為契機,構建全國數字經濟服務華僑新高地、數字技術創新應用輸出地、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主陣地;加快推進全球紡織品采購中心、紡織服裝總部大廈、展會展覽中心、紡織工業產業園區“四大工程”;深化數字創意與游戲產業融合,加強IP衍生開發,打造動漫游戲產業之都;加強醫藥健康領域的產學研合作,進一步完善創新鏈條。

  二是拓寬產業空間載體。大力推進“工改工”,優化提升用地存量,力爭今年完成6000畝“工改工”改造、5年內形成5萬畝新型產業園區。

  三是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全面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深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科技服務體系提升“四大行動”,繼續辦好產學研“面對面”對接會。

  把僑鄉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堅持文化引僑、平臺聯僑、政策惠僑、經濟聚僑,支持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等平臺建設,引導華僑華人更好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汕頭如何把僑鄉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溫湛濱:汕頭經濟特區因僑而立、因僑而興。我們將扛起改革開放重要窗口、試驗平臺、開拓者、實干家的職責使命,引導華僑華人更好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

  一是大力弘揚“僑”文化,賦能城市新活力。加快推進海外華文教育創新發展中心、僑情資源庫、數字虛擬潮汕家園平臺“三大工程”。

  二是著力構建“僑”平臺,推動交流新高度。加快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下稱“華僑試驗區”)建設,發揮僑夢苑聚僑匯僑功能,打造華僑試驗區國際僑才港,謀劃建設國際僑商總部大廈,全力辦好第二十二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第十屆國際潮商大會。

  三是全力發展“僑”經濟,撬動產業新格局。發揮汕頭國際海纜登陸站、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等優勢,辦好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并設立永久會址,探索面向華人華僑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模式,加快華僑產業園和深汕協同創新科技園建設,推動僑資總部經濟產業聚集發展,打造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區。

  四是用力做好“僑”服務,打造惠僑新品牌。健全華僑青年服務機制,完善涉僑法規制度,打造集僑鄉魅力展示、華文資訊共享、商貿合作對接、涉僑政務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云上”綜合服務平臺。

  引領帶動汕潮揭都市圈整體躍升

  南方日報:省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做強東西兩翼新增長極,提升汕頭、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綜合實力,支持汕頭參與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建設。汕頭在發揮粵東龍頭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區域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共贏發展方面有何部署?

  溫湛濱:汕頭將主動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責任擔當,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服務功能,積極參與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建設,引領帶動汕潮揭都市圈整體躍升。

  一是加快構建現代交通體系。加快構建“3+2+2”高鐵通道和“4+3+3”高速公路通道,強化汕潮揭都市圈與粵港澳大灣區、粵閩浙沿海城市群乃至長三角等地區的快速聯系。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以“繡花”功夫系統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有序推進城市更新,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政策制度體系,用心用情解決好就業、養老、托育、住房等保障問題。

  三是加快打造“四高地兩中心”。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名師隊伍建設,做大做強名校品牌,打造區域教育高地;創建臨床重點專科,引進高端醫療人才,大力發展醫聯體、醫共體,打造區域醫療高地;深入挖掘潮汕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區域文化高地;不斷以線上線下會展為平臺建設粵東會展經濟中樞,推進商業設施建設,培育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打造區域商貿高地;建設創新平臺載體、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建設區域創新中心;完善金融機構體系、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建設區域金融服務中心。

  四是推動汕潮揭一體化發展。深化汕潮揭都市圈三市交通互聯、產業協同、規則銜接,聯合推動一批務實舉措,形成區域競爭整體優勢,打造區域高質量發展典范和強勁活躍增長極。

  五是參與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建設。立足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把汕頭打造成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和粵閩浙沿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的戰略樞紐。

  ■路線圖

  ●深入實施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制度專項改革試點,積極爭取涉僑優惠政策,著力構建具有汕頭特色的華僑華人便利化投資制度體系,加快華僑試驗區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模式和典型經驗。

  ●扎實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力爭在土地、勞動力等要素領域有重大突破,在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領域有顯著進展,著力構建生產要素從低質低效領域向優質高效領域流動的機制。

  ●積極復制政策機制,學習借鑒深圳創建先行示范區、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創新舉措,在要素市場、營商環境、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對外開放、民生供給、生態環境和城市治理等領域“帶土移植”一批重大改革成果。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減稅降費政策直達快享落實機制,在產業用地、用工、用能、稅費、融資等環節發力,不斷降低企業綜合成本。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扎實做好能源資源保供穩價工作,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和物流暢通。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和“放管服”改革,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

  ●深入實施“八個一批”工程,扎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推進小公園開埠區、樟林古港等保育活化,加快創建南澳國家5A級旅游景區,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構建“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

97在线观看视频